第50节 公曹当覆灭(下)

“报!紧急军情!”

一个郝昭身边的亲卫小跑着冲到孙礼面前,急切的大声向孙礼汇报:

“孙校尉,额家校尉要求援军!敌人太强了!”

听到郝昭亲卫带回来的要求,孙礼心中一紧。

郝昭的能力孙礼相当清楚。能逼得他如此迅速的向自己求援,意味着城内的动乱已经超出了己方的预料。孙礼对此时守城的关键看得极为分明,立刻调动起本部亲兵和机动兵力五百人,赶赴城北支援孙礼。

黎阳城面积不大,对熟悉城内道路的孙礼来说,调动部队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只用了短短半刻钟,孙礼便来到了据报敌人在城内出现的地方。

那是一处面积不小的大家宅院,之前在宅子了住着的,是一家当地的李姓豪强。这家李姓豪强对张狂的统治很不感冒,在当年袁绍兵败身死的时候,便慌张的逃离了黎阳这处冀州与兖州边境地带,迁到了兖州内部地区,以逃避张狂的统治。

至于这家豪强在黎阳城内的老宅子,因为李姓豪强撤离时的一把火,被烧成了断壁残垣。此后这处火烧过的废墟,一直没有别家入住,也就由此荒废掉了。几年过后到了如今,只有少数无家可归的流民,会在这片宅子的废墟上搭建一些简陋的草棚居住。

此刻,在这处荒废宅子的外围,散布着不少残缺的尸体和哀嚎的伤员,而且处处还可以见到断裂的刀枪兵器,显然此地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大战。

孙礼远远的望去,但见宅子里人影憧憧,从服色和旗号来看,都是曹操的正规部下。而距离宅子五十步以外。可以看到聚集成一群一群的赵国兵,正手持兵刃严阵以待。

再顺着己方将旗的位置看过去,孙礼很快发现了身上血迹斑斑的郝昭。一名随军的医士,正在给坐在地上的郝昭包扎伤口。

看到这一幕。孙礼意识到眼前宅子里的敌人。只怕极难对付。同时,他也大致猜到了数目如此众多的曹军。是如何悄悄潜入城内的。

“地道,只有地道……”

孙礼的猜测,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那家李姓豪强久居黎阳城内,在当地可谓是根深蒂固。不过自从黄巾蜂起之后。李姓豪强便开始居安思危,悄悄的用了数年时间,不为外人所知的从黎阳城内,挖掘了一条通向城外的暗道。

这条暗道,原本是李姓豪强打算在碰到类似“黄巾之乱”之类祸事的时候,供族中嫡系子弟从城内出逃之用。只是后来这家豪强在张狂执掌冀州之前,一直没有用上这个后路。而李姓豪强慑于张狂的势力。属于主动逃离家园,也用不着走地道。。

由于这家豪强在兖州定居后,加入了曹操的势力当中,所以那条未被启用的地道。也就被豪强的家主献给曹操,成为曹操所暗中掌握的一手暗招。

此前一天曹操会在距离城墙不过两三里的地方扎营,便是由于那条地道在城外的出口,就在曹操故意选定的营地内。而曹操在夜间所发动的袭扰,一方面是为了迷惑城内守军,另一方面也是掩护己方探查地道如今的状况,并借机向城内运兵。

若是没有这条可以潜入城中的地道存在,曹操又没有发疯,怎么敢于凭借区区不足万人,就去突袭一座有着完善防御力量的城池呢?

郝昭能够小小的挫败曹操的先头部队,却不代表黎阳城内的赵**,当真有实力与曹军精锐对抗。

在刚才那场持续了半刻钟的交战中,郝昭带着亲卫和部下六百多人,向已经利用地道,潜入宅子里的三百多曹军发起了进攻。结果,据墙而守的曹军,在军吏李典的指挥下,不但轻松挫败了郝昭的攻势,还乘着赵**撤退的时机,发动了一次凌厉而迅猛的反击。

那次反击,带给郝昭极大的威胁。若非郝昭手头的兵力拥有巨大的优势,而曹军又有着守卫地道出口的主要任务,只能抽出一百五十名精兵进行反击,说不定那六百多赵国守军,就会在那次反击中一下子被击溃。

然而,即便如此,在孙礼率军来援之前,郝昭于激战后收罗起来的四百多残兵,也已经失去了进攻李家大宅的能力,只能勉强维持对李家旧宅的封锁。而且,当孙礼率领援军到达的时候,郝昭可以觉察到宅子里的曹军数量,较之前又有了一定数量的增加。

此战中,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曹军都拥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城外的曹军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内,孙礼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怕不是如何将曹军赶出城内,而是己方还能够在城中支撑多久的问题了。

曹军在宅院里的积累速度相当可观。哪怕那条地道有些狭窄,只能容单人通行,可在训练有素的曹军脚下,援军依然不断的出现在李家旧宅中。

“必须要撑下去!告诉兄弟们,坚持一天,只要一天时间,战局就会有转机!”

击退了数量不少于五百的曹军,所发起的一波凶悍攻击,孙礼的腰上也被咬了一刀。他让亲兵给自己包扎好伤口,咬着牙鼓舞手下士卒,领着他们坚持战斗在城中。

赵国守军如今的局面,可谓是相当恶劣。当时间继续推移,伴随着入城的曹军规模接近一千人,曹军已经不再甘于被动防御,而是开始试探性的发起主动进攻。若非守城的赵国军,利用一些民房的建筑,组成一道临时防线,刚才曹军发动的那一波攻击,就会让孙礼吃上大苦头。

但是,就算局面再如何不利,孙礼依然死守不退。

不凭别的,就凭他孙礼和郝昭都是主公张狂亲手点化,亲自提拔上来的,两人就有以死报国的觉悟。汉世之末。民风就是有如此刚烈。

凭借着城中的民居建筑,孙礼指挥部下,部署了层层防线,有效的迟滞了曹操军的攻势。而曹操军受到用地道入城的速度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在兵力上处于相对劣势,故而担任潜入任务的李整、李典两兄弟。在攻击时也就显得有些保守,可谓是稳扎稳打。

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曹军成功的夺下了黎阳的北门为止。

孙礼手中的兵力本就有限,还要用于围堵曹军和四门守御。结果。当李整带着入城曹军的主力,对黎阳北门发动强攻时,本就防御薄弱的北门,终于被李整成功攻克了北门,放曹军的主力进城。

但是这一战里,曹军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先锋将李整由于在登城战时冲锋在前,被强弩击中大腿。依然死战不退。等曹军主力进城的时候,李整便由于失血过多而昏迷过去。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整整一个白天,曹操军依靠优势兵力。在逐步的蚕食着城内的地盘。但是守城的赵**在孙礼和郝昭的带伤指挥下,依然坚持着保住了西门和南门的部分区域。

不过,城内的那些个粮仓,倒是有大半落入了曹操军的控制范围内。其中有几座粮仓,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却是守军在撤离时主动放的火,以阻碍曹军的追击。

如果将所有被曹军控制的这些粮草,都一把火给烧掉的话,张狂就要损失十多万斛的粮食。但是,凭借赵**依然保有的数座粮仓,曹操并不能肯定张狂的数万大军一定会断粮。

而由于城内粮仓在布局时,就充分考虑到防火问题,黎阳城内有多条街道被专门清理出来,作为防火的隔断区域。只是点燃其中一部分粮仓,是没有办法将火势蔓延到全城的。因此,曹操若是想要将黎阳的粮食统统毁掉,就需要将所有的粮草仓库都控制住。

好在如今的战局,对曹军相当有利。以曹操的估算,哪怕守军的韧性颇足,但他们最多也就是还能够支持两、三个时辰。入夜之后,只要曹军继续进攻,在天亮以前,应当足以将守军彻底击溃。

但是,就在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刻,战局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从北方汹涌奔腾而来,犹如一柄大锤,瞬间就将曹操的胜利希望,砸了个粉碎!

这一次,运气又站在了张狂一方。

突然袭来的骑兵,是张狂在南下的全面战斗展开后,从北方幽州一带调过来的后备骑兵。这些骑兵一路南下,于昨天来到了黎阳城北方不远之处,并在当天早上,收到了孙礼连夜派人送出去的求援消息。

知道了曹操正在突袭黎阳城,骑兵的主将立刻决定让部下快马加鞭的火速南下,用四个时辰狂奔了八十余里。这些骑兵紧赶慢赶,终于在黎阳城彻底告破之前,成功加入了这场即将结束的战局,改写了这关键的一战!

“杀曹操!杀啊!”

骑兵援军队伍的主将韩当,带着部下大声呐喊着,以声势浩大的冲击和骑射,将措手不及的曹操军,一块一块的分割开来,然后集结优势兵力一一解决。

韩当在张狂部下效力已经有十多年了,虽然资格颇老,却一直没有捞到太大的战功。这次他带着预备队赶向南方,居然能够遇到曹操亲自率领的奇袭大军,韩当的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开心呢!

“赵公有令,获曹操者,封千户侯!封妻荫子,便在此时!杀!”

韩当大声激励着部下的斗志,而立功心切的骑兵们,则贪婪的收割着曹军士卒的性命。昏暗中,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人来援,曹军哪怕再有经验,再有训练,也无法避免崩溃的结局。

当城外的曹军彻底崩溃后,城内的曹军也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勇气,一个个停止战斗,想要从自家控制的城门撤退。黎阳城的危局,居然就此被解决了。在整日的激战中精疲力尽的孙礼和郝昭二人,相互对视着,颇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喜悦之情。

可是谁又知道,韩当手下满打满算,其实也就是两千多骑兵,而且奔波近百里,已经相当疲惫,其真实战斗力并不比曹操军要更强大呢?

兵败如山倒,在此刻彻底体现出来。从心理上完全垮掉的曹军,根本没有多少抵抗的念头,只顾着仓惶逃命。

韩当酣畅淋漓的带着部下骑兵四处追击,一直追杀了半夜。直到再也看不到稍大一点儿的曹操军队伍,马前悬满人头的骑兵将士们,这才心满意足的收兵回到黎阳。

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
第70节 蛮夷轻节气(下)第99节 关既不得脱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27节 朝堂拟新帝(上)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70节 陈宫献小计第一 卷终·总被雨打风吹去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56节 煌煌威共势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63节 暂留基未立第24节 万军无主将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9节 田丰无明主(上)第46节 但埋头种田(一)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7节 坚城可称粮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7节 大刀速斩“羊”第26节 大汉病天子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34节 郭嘉说局势(下)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10节 踌躇黄河岸(中)第20节 运筹谋千里(四)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13节 三英战吕布(二)第32节 两败未俱伤!第19节 运筹谋千里(三)第9节 踌躇黄河岸(上)第40节 称王成风潮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73节 难分胜或负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16节 虎士痴未成(下)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26节 布尤难断兮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30节 宫掖藏杀机(下)第59节 汉家有好甲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6节 天子坐明堂(下)第48节 陷地终有计(四)第55节 荆北新安定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31节 水火腾刀浪第21节 敌讯水上败(五)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68节 孰料伏对伏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51节 若欲斩桥瑁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14节 强军初露头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19节 复仇起草莽(一)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82节 锐士悄悄至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14节 颜良何狂勇(下)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6节 诸侯汹汹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