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

从营寨侧翼传来的巨大呐喊声,让正在准备抵挡李傕大军正面攻击的黄忠部属,出现了巨大的心里波动。随后,在一片昏暗的灯光中,好几处附近的火苗被熊熊燃起,坐实了黄忠营寨已经被敌人突破的消息。

面对突然间遭到的里外夹击,黄忠所部只是略微抵挡了一阵,便出现了大幅度的溃败。黄忠武力高强,箭术通神,但自身带兵的本领,却还算不得天下第一流。若是顺境还好,一旦陷入不利的逆境,那些经历战阵不足的荆州兵,自然没有死战不退的觉悟。

“甘宁!”

发现带兵突袭自己的,居然是前任“锦帆贼”,黄忠气的几乎将后槽牙咬碎。他虽然与甘宁关系平平,可是怎么也想不到,以甘宁的豪爽重义性子,居然会出现临阵倒戈的背叛之事!

“甘宁!你这乱贼!你竟然暗中投敌?可对得起楚王的重用!?”

隔着十多个杂兵,黄忠向甘宁的位置高声呼叫道。哪怕黑夜里一片混乱声,气愤无比的黄忠依然将斥责声传出老远,让甘宁部下的进攻势态都为之一挫。

“重用?”

甘宁不屑的对黄忠吼了一句:

“刘表老儿何时重用过甘某?甘某自入荆州,大小血战三十七场,斩获无数,却连黄射【黄祖之子】那厮都有不如!”

在荆州军中被长期排挤的怨气,被甘宁酣畅淋漓的发泄出来。他一刀斩下一名荆州兵的头颅,继续放声大喊,释放胸臆:

“目甘某为锦帆贼,何谓不薄?!”

黄忠对甘宁的遭遇也有所了解。将心比心之下,他对甘宁也有些同情。不过。这并不代表黄忠能够容忍甘宁主动背叛主公的无耻行为。

“无耻叛逆!不合则去,何必恋栈!尔临阵反叛,还有脸面胡说?”

叛逆这种身份,总是不光彩的。以汉时的风气。鄙视那是一定的。甘宁性子暴烈。却并不是说不要名声。叛逆这个头衔,他可没有兴趣戴上。

“何谓叛逆?老子三年之前。便为赵公延请,暗中加入冀州。若非道路难行,赵公又亲自吩咐,老子何须在刘表老儿手下受气?”

甘宁自己揭发的前因。让黄忠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三年前?那时候甘宁都没有正式加入刘表手下!

——远在千里之外的张狂,如何就得知南方有甘宁这么一号强者?

——难道说,那张狂果真是一位上应天星的“安世者”?

一时间,黄忠被听到的消息给震动了。他虽然没有与张狂真正交过手,却也听说过与张狂有关的种种。甘宁不是信口开河的人,那厮既然如此说,则事情多半便是真的。

心中有了杂念。黄忠的下手也就开始迟滞起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措手不及,黄忠营寨的大门,已经被突然杀到的甘宁部下给打开。

于是顷刻间。数以千计的北地骑兵,如同呼啸的狂风那般,汹涌的冲突进入大营。遭到这等打击,就算黄忠极力约束,荆州兵的溃散依然变得无法阻止起来。

荆州勇武第一的黄忠,战败!

带着主力骑兵突入荆州军大寨之后,李傕趾高气昂的与甘宁打了一个招呼,便向手下下达了继续突进的命令。至于突进的方向嘛,却是——孙坚大营!

对于下一步的攻击方向选择,李傕是这样想的:

荆州军的防线固然已经成功被击破,但也只是其中的两个寨子罢了。在喊杀声四起,其他荆州兵大寨都有会所防备的情形下,李傕想要彻底摧破荆州军,必然需要花上相当的时间。

相比之下,孙坚军由于负责攻城,对后方明显缺乏防御准备。若是在孙坚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发动进攻,李傕的骑兵能够取得的战果,绝对要超过进攻荆州军。

李傕对战场的把握,显然相当准确。正是凭借着这一点,他才能将武力达到“万人敌”级别的同僚好友郭汜,始终压制在身后。

情况一如李傕所料。当数以千计的赵国骑兵,从甘宁和黄忠的大寨位置,向孙坚部将所在的营地发动突袭时,孙坚军的士卒们居然还没有反应过来。短短一刻钟时间,程普和宋谦二将的营寨,便被赵国骑兵给攻破了。

在后方观看着赵国骑兵如火如荼的攻击,顶盔掼甲的郭嘉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一边的侍卫见郭嘉高兴,凑趣的笑道:

“军师,这一下可够那些南蛮子们受的了!您立下如此大功,主公必然极为惊喜!”

“不,这只是个开始,而已!”

有些自得的郭嘉,眯起那双小眼睛,眼缝中精光四溢:

“想必张济那里,也该有动静了吧?”

被郭嘉提到的张济,在发现不远处的火起和喊杀声以后,正吃惊的瞪着眼珠子。而端坐在他面前的老朋友,新敌人——郭汜,正面带笑容的催促着张济:

“怎么样,这下子该有决断了吧?别像个婆娘那样,犹犹豫豫的,不是咱们凉州的好汉子!”

张济虽然与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同为“龙虎豹熊”四悍将,却是四人中年纪最大,能力最差的一个。不过,也正是由于张济向来缺少主见,凉州智者贾诩才会选择辅佐他。此刻,张济被郭汜一阵催促,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贾诩,询问贾诩的意思。

“张兄,大事定矣。此时应该是我等最后一个投靠的机会了。”

轻轻叹了一口气,贾诩语调沉重的对张济劝说道。

其实认真说起来,贾诩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在这个乱世当中,他只是想要保全一家人的性命,过上自己的安定日子罢了。因此,只要能够安身立命,对于投靠哪一个诸侯。贾诩并不挑剔。但这也让他对任何一个诸侯,都缺少忠诚之心。

而且作为寒门出身的士人,贾诩对张狂的科举制度颇为赞赏。他私下里与张济说过,若张狂最终能够成事。则天下的寒门。以后就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出头机会。日后如果还有人与他贾诩境遇仿佛,大可尝试一条新的道路。

本来郭嘉对贾诩此人。是并不太了解的。但是经过张狂的特别提醒,郭嘉知道了贾诩是个天下难得的多智机变之士。为此,郭嘉特地花费了相当大的代价,去搜集有关贾诩的消息。

有了详细的线报资料。郭嘉对如何对待张济和贾诩,已经有了腹稿。在派人去联络甘宁之前,郭嘉便根据自己的判断,请自己的本家郭汜出面,悄悄潜往张济大营,劝说张济倒戈。

对于郭嘉的请求,郭汜欣然同意。经过之前的青州攻略。郭汜对郭嘉的谋略水准,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张济与郭汜是凉州的老同袍,多年以来都没有中断过联络,可谓是关系匪浅。就算郭汜此次最终无功而返。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性。

说到底,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又都是凉州老乡,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霸业,败坏自己家的名声。

见到贾诩如郭嘉所料的发表了见解,郭汜心中已经确定下此行的成功。这时,张济的侄儿张绣也加了一把火,叫道:

“叔父!侄儿知道您是觉得刘景升对我等不薄,不好就此刀兵相向。可是刘景升当初收容我军,也不过是为了防备孙坚和袁术。若是想要还刘景升一个人情,我军只要不去攻击刘景升便是。我军可以直接进攻孙坚啊!”

张济娶妻晚,到目前为止,长子才三、四岁。所以张绣这个侄儿,便是张济当下里心中最看重的自家人。说句难听些的话,张济若是马上死了,则无论是血缘上,还是个人实力上,张绣就是必然的下一任主将。

贾诩的话,已经让张济有了明显的态度倾向。张绣的话,最终让张济下定了决心。

“好!让兄弟们做好准备,咱们去拆了孙坚的大营,算作给赵公的觐见之礼!”

伴随着张济的一声令下,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张济大军,立刻有了出击的动作。这支来自凉州,征战沙场多年的精锐大军一投入战场,立刻让本就乱成一团的孙坚大军,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当中!

本来,刘表、孙坚联军四万余人,对上李傕、徐晃共一万四、五千人,在兵力上可谓是拥有绝对优势的。但是,伴随着甘宁和张济的先后倒戈,双方的兵力差距,一下子变成了接近一比一的平局。

再加上赵**占据了主动优势和突袭效果,有不少荆州兵和孙坚军在夜间由于不明战况,面对乱成一团的大营,自动弃寨而逃。双方的胜负由此可以被确定下来。

当孙坚和刘表在天明后,成功借助大寨的守御能力,稳定下整条战线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差异已经变成了大约万余人对上两万多敌人。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士气上,赵**一方占据优势,这还没算上赵**一方的骑兵优势。

大势已去!

哪怕再不愿意承认,事实也是如此。而当面对上万赵**一方的铁骑时,孙坚和刘表就连撤退,都变成了一件极为艰难的举动。

整整一天的时间,李傕都在出兵袭扰对方,维持着对敌人的压力,不让敌人有休息的机会。而赵国一方的部队,却借助陈留城的防御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休整。

一日后,赵**与孙坚刘表联军激战于陈留城外三十里处。凭借着悍将许褚的拼死狙击,孙坚得以狼狈的撤离战场。至于刘表,差一点就被赵**追上,不得不丢下大将黄忠和侄儿刘磐断后,这才得以带着残兵逃出生天。

是役,孙坚和刘表一方,共计有许褚、宋谦、黄忠、刘磐等以下三十多员中高级将校战死,可谓元气大伤。而赵**一方的主要将领里,只有张济倒霉的在乱战之中,被许褚以命换命,斩断了一只手,成为残疾之人。

陈留之战的消息传出后,外加上曹操生死不明的结果,兖州各处郡县迅速发生了崩溃。在张狂都没有进军的情况下,多处地方大吏已经献城投降,表示愿意成为赵公的属地。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天下的归属已经定下。

不久的未来,将在历时多年的战乱之后,再次让天下得到一统的,除了赵公张狂,不会是别人!

ps:

终于,要结束了。也不知道是该喜该悲。

这本书写了有大约两年,从去年暑假前开始上传,持续了一年多。

有时候真的觉得写得挺累。还好,给书友的保证还是实现了。一百五十万字,差不多也到了。

隔两天,本书将放出最后一章终结总结,给本文划伤一个圆满的,或者说自认为圆满的句号。

请注意,是文言文的哦,亲!

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36节 相逢是冤家
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59节 胜负本鲜明第2节 纵败无降意(下)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74节 易断势与局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3节 诸侯汹汹势(一)第34节 飞将非无敌(中)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52节 白波现故人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91节 细分狐与豺(上)第14节 难现太平齐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第40节 并州初落定(下)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8节 河北鏖战烈(四)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23节 臧霸露破绽第52节 内廷见尚书第20节 敌讯水上败(四)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20节 三军心未定(下)第56节 李郭功皆高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49节 杀伐天子殿第51节 自当顺人意(五)第10节 两军窥匈奴(四)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19节 美人犹奉侍(上)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47节 歌“明月几时”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66节 太行根基盛(三)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32节 入城暗横剑第39节 胜负终落定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43节 徐州变数起第三 卷终·此去经年第52节 自当顺人意(六)第64节 无忌思好逑(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7节 贰臣动干戈(上)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10节 长社火起否?(下)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15节 文丑亦凶猛(上)第20节 复仇起草莽(二)第17节 争权论朝堂(三)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1节 出阵有风险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49节 时穷可当走?第60节 飞将不可追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55节 阉党鸣挽歌(上)第24节 麹义意果敢第18节 运筹谋千里(二)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40节 巨鹿外无援(下)第六 卷终一时多少豪杰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33节 敌前徐缓动第1节 纵败无降意(上)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68节 公孙战袁绍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第16节 一城独临危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45节 孙袁皆受挫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5节 郡国嚣张卒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36节 相逢是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