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豪杰忿怒顾

当典韦一人当先,带着黄巾军战士们,冲到了距离汉军三十步的地方时,又迎来了一波劲弩的箭雨洗礼。由于典韦冲在第一个,起码有六、七张弩机对准了他。

箭支钉在大盾上发出的“夺夺夺”声音,每一击都让典韦的心脏狂跳一次。还好,虽然有一箭射穿了那块门板改制的大盾,命中了典韦的腰上,却还是被熟牛皮制造的衣甲给挡住了,未曾入肉。

“退!”

射完这一轮,汉军屯长下达了弩手撤退的命令。

只见第二排的长戟手,集体将身体一侧,在并排的两个长戟手之间,留出了一个狭窄的后撤通道。强弩手们也是训练有素,垂下手上的弩机,同样侧着身子,从长戟手留下的缝隙之间,自如的穿了过去,到达阵型的后方。

“举!”

当典韦冲到十五步远的地方时,汉军的弩手已经撤退完毕。汉军屯长再次下达命令,就见所有的披甲长戟手,身体一动,恢复了完整的阵型,按照命令,将手上约有一丈多长的长戟,利刃朝外,斜举成一道亮闪闪的锋刃长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从容变阵,即使是气势凝重如山的典韦,也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于是,大群的黄巾力士,到了距汉军六、七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居然与汉军对峙了起来。

汉军屯长大喜!

这样的情况,最是消磨双方的斗志。

在心理上占据了优势的汉军,大可以趁着对峙的时机,用弓箭在阵型后方发动抛射,有效的杀伤敌人。不用多久,只要后方的强弩手们,快速的射出两轮弓箭,就足以让眼前这些不知死活的泥腿子,陷入混乱之中!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战场的胜负,可就一举确定下来了……

但是,张狂又岂能让敌人如愿?

他一开始昏了头,只顾得维持阵型的完整。结果,典韦的带头冲锋,却让张狂一下子清醒过来。

这样的小规模战斗,阵型的作用,并不是特别的关键。放着手上两大可以力敌百人的猛将不用,反而去追求己方根本不熟悉的阵型,实在是一大败笔!

于是,随着典韦带人冲上前去,张狂也顺水推舟,干脆让大家伙一拥而上。当典韦带着人,在戟林外徘徊的时候,张狂也已经赶到了第一线。他大叫了一声:

“典韦!你害怕了吗?!”

被张狂这么一激将,典韦感觉自己的面子上挂不住了,本来冷静下来,想要出工不出力的头脑,一时间再次发热。典韦恶狠狠的盯了张狂一眼,暴喝道:

“张家小子,看某破阵!”

张狂见激将生效,心中暗笑,回头示意身边的周仓,做好冲阵的准备。两大猛将,几乎同时鼓起全身的斗气,一绿一黄,如同两团火焰,烧向严阵以待的汉军郡国兵!

强烈的激发斗气,让典韦的力气,猛然增加了近一倍。他也不耍什么花招,抵着大盾,拖着铁棍,一头向汉军撞去。在棕黄色的土系斗气加持之下,本来质地松脆的木盾,强度大为增加。四五个长戟手将长戟刺在木盾上,居然没能刺穿!

木盾之后,典韦的丑脸上狰狞的一笑,向前冲锋的速度丝毫不减。大盾一推,将几只刺在盾上的长戟尽数拨开,他反手挥起沉重的铁棒,一棍子敲在一个披甲长戟手的胸口!

那个被击中的长戟手,连声音都没有发出一句,整个胸口向下陷入了半尺,飙着一口鲜血,被砸得凌空飞起,压在了几个同袍身上。

就这一下,汉军完整的阵型,就被撕开了一个缺口。典韦再次挥动铁棒,将几只补充过来的长戟荡飞,便一头撞进汉军严实的阵型之中。在他的带动下,士气大涨的黄巾军战士们,发一声喊,从破开的口子一拥而入,与汉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战。

“千人破!”

几个经验丰富的汉军老卒,看到典韦破阵的这一幕,忍不住失声大叫起来!听到这句话,汉军屯长再一眼看到另一侧,也已破开阵型的周仓,郁闷的以手加额。

——该死的黄巾军!居然有“千人破”一级的猛将!

——而且,还是两个!

在汉军之中,数百年以来,一直暗中流传着,关于猛将的评价标准。

一个精锐战士,只要实力能够明显压倒其他士卒。那么,在这名精锐战士历经多次交战,斩获了十个左右的首级,就会被称为“十人杀”。

再上一步,可以轻易的击败“十人杀”,在面对普通士卒时,有能力以一敌十的强者,则被称为“百人斩”。

如果一位猛将,能够轻松的以一人之力,撕裂敌人严密的阵型,那么,这样的猛将,已经足以凭借一人之力,杀死数十名普通士卒。

在千人级别的战斗中,若是某一方能够拥有这样一位猛将,就足以决定双方的胜败。这一级的猛将,也由此被称为“千人破”。

像大汉开国时期的樊哙,武帝时的李广,就是这一级的典型强者。

当然,李广的神射手段,远在他的冲锋破阵手段之上。因此,没有几个人,会认为李广的实力,仅仅是“千人破”而已。

如果己方能够拥有一位“千人破”,那可是大大的好事。但是,若“千人破”属于敌军,即使是孙武复生,吴起再世,面对这种局面,怕是也要大费脑筋吧?

“败了……”

汉军屯长看着被敌方“千人破”凿穿的阵型,低声的吐出这样的字眼。败局已定,现在他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将手下这些袍泽,完好的带回大营去。

但是,这个目标,首先要问过那两个“千人破”级别的猛将。

典韦娴熟的挥舞着大铁棒,一路将四、五个运气不佳的汉军士卒,打的是骨断筋折。就在第六个提着短刀的汉军士卒,被典韦一棍子敲碎了脑壳,白花花的脑浆,飞溅的到处都是的时候,他的面前突然一下子变得空旷起来,没有了任何一个敌人。

典韦晃着头左右一看,原来,他已经杀穿了敌人的阵线,来到了敌军的背后。他心中暗自估量,发现体内的“战炁”,只耗费了三成,心中大是得意,心想:自己的武力,似乎又有提高。

这时,汉军的另一处阵线,也发生了动摇。

一个汉军,突然之间,就被拦腰斩成了两截。周仓一脚将拦在前方的半截身体踢飞,大踏步的冲出来,也已经杀穿了敌人的阵线。

两军交战,最重士气。

在战术上,如果某一方的阵型,被敌人击穿。那么,敌人就可以从这个口子,将兵力渗透到阵型的后方。

无论是什么阵型,后方都是脆弱的。在被人前后夹击的情况下,没有几只军队,还能维持得了战线。

所以,在战场上,一方阵线被击穿,通常就意味着这一方的失败。别的不说,光是士卒们听到这个噩耗,就足以让士气下降一大截!

这一战,自然也不例外。

没有死战到底决心的汉军郡国兵,一发现阵型被凿穿,立刻军心动摇起来。然后,从动摇到混乱,从混乱到崩溃,说起来,前前后后,也不过是短短片刻的时间。

汉军崩溃了。

汉军溃逃了。

但是,逃跑的汉军,很快又被围住了。

张狂手下,可以组织起一支,人数达到五十的“骑兵”。

虽然这些“骑兵”的马匹里,只有不到十匹,是合格的战马,其余的都是原来用于拉车、耕地的役用马;虽然这些黄巾军“骑兵”,骑术相当的糟糕,真正合格的,不到五分之一。

不过,骑兵就是骑兵,就算不适合直接用于冲锋陷阵,用来拦截一下这些丧失了斗志的郡国兵,还是能够胜任的。

于是,剩下来的五六十名汉军残兵,在匆匆将马匹从大车上解下来,组建而成的黄巾军“骑兵”的骚扰下,被黄巾军围困在一片开阔的田地里,惊恐的缩成一团,等待着自己未知的命运。

“主公!这些家伙怎么处理?”

周仓的身上满是血迹,大口的喘着粗气,精神却相当的亢奋,咧着嘴笑问着张狂。

他今天前前后后,一口大刀砍杀了不下十名披甲汉军,将前些天,被郡国兵打得大败的那口怨气,狠狠的出了个痛快。有了这样的战果,周仓对张狂的“英明”领导,佩服的五体投地。

军队中的事情,就是这样干脆。只要是能带着大家伙打胜仗,就是好将军。

面对这些剩下的败兵,张狂并无意斩尽杀绝。好歹大家都是汉人,说不定还能牵扯上某些亲戚关系,不是非要打个你死我活的。张狂想了一下,对周仓说道:

“大丰,你去先劝降,就说,我答应他们,降者不杀!”

“诺!”

周仓高兴的接受了命令,来到敌方附近,用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大声的开始招降:

“某家主公有令,降者不杀!尔等还不快快投降!”

四周的黄巾军战士,一个个也兴奋不已,在周围鼓噪着: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敌讯水上败一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
第15节 乐进破阵弩(上)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96节 两军斗智勇(下)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26节 决胜制万骑(二)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第29节 程普抢先攻第32节 决胜制万骑(八)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17节 君臣青且嫩(上)第25节 败犬疲且瘦第42节 伐交显谋略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第9节 冀土奇袭谐(一)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48节 汉宫现连环(六)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25节 州固易得矣第35节 抽丝理乱麻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第36节 侠士亦官迷(上)第25节 伏兵城中来(四)第12节 浴血豪强间(上)第39节 武夫做干城第2节 朝中风波恶(下)第40节 得失未分明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37节 白波起乱战(一)第20节 美人犹奉侍(下)第44节 汉宫现连环(二)第5节 麹义观局势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第8节 小人偏遇吉第28节 大军急急退(下)第19节 伏击成笑柄第38节 小锤可获“獐”第25节 决胜制万骑(一)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17节 董卓思时局(上)第3节 点化当为禄第89节 巷里敌可踩(上)第12节 张杨谍影缠第48节 论“大贤良师”第45节 孰能横刀立?第81节 智者细细思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58节 本初终陨落(下)第53节 科举可立国第39节 彭城有曹氏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8节 战炁耀三军第33节 先登浩浩威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第33节 客来意带殇第87节 城中路何在?(上)第22节 征战漫天急(一)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51节 当朝有太傅第42节 欢宴隐杀机(中)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1节 四处烽烟起第47节 越河袭粮道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46节 大刀斩虏敌(下)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9节 烽火遍地起(一)第4节 天下可布武第11节 曹操出师黯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8节 智士款款析(二)第50节 筹谋幕府间第22节 伏兵城中来(一)敌讯水上败一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第4节 需胜方由己(下)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9节 两军窥匈奴(三)第41节 袁术惊遇袭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48节 友军藏敌意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第28节 抢城若儿戏第6节 公路何足道(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35节 飞将非无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