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天师登神坛

河内是司隶校尉部所属的“三河”之一。要论起富庶的程度,又远远超过了太原。不过,张杨原本是大将军何进的心腹之一,与袁氏素来没多少交情。就算有着董卓这个一致的大敌当前,张杨也并没有就此南下,为袁绍打工的想法。

倒是当太原王氏的求援信再次到达以后,张杨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出击。

董卓固然势大,目前却面临着关东诸侯的压力,不可能跑到并州来找张杨的麻烦。然而,如狼似虎的太行军,却能够直接威胁到张杨的安全。

如果太原失守,上党所面临的威胁就变得非常直接。所谓“唇亡齿寒”,面对黄巾余孽所制造的直接威胁,张杨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经过小心的盘算,他只留下一千人守卫上党,其余三千精兵,则都随着自己北上作战。

至于张杨定下留守上党的人选,却正是前些日子在“间谍案”中,被自己证实与太行军并无瓜葛的眭固。以眭固的个人能力,足以让上党在遭受五千以下敌军的进攻时,稳守境内主要城池不失。

上党军一出动,屯兵在晋阳城外二十里处的张狂,第二天就得到了详细的情报。得益于“地师”张宝坐镇,“青翼蝠”韦笑执掌的谍报系统的强大,张狂对张杨所部内部的构成和将领的性格,都有所了解。

所以,对未来战局发展,堪称是成竹在胸的张狂,不但丝毫不烦恼张杨军的到来,反而相当期盼张杨军的动作能够快一些。

攻克平陶,打通了进攻晋阳的通道之后,太行军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刻。虽然在新占领的几个县中。地方豪强势力依然时不时的冒出头来找些麻烦,却并不妨碍张狂开始集中主力部队,打算给张杨一个好看。

晋阳城历史悠久。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城池。是为晋阳。从此以后,晋阳就成为华夏北方的一座雄城,历经千年而不衰。

自大汉武皇帝分天下为一十三刺史部以来,晋阳一直是作为并州刺史部的治所。城池周长六里多,城墙高度在四丈以上,四周有从晋水引来的活水作为护城河,居民在万户左右。

自从在晋阳城下仔细查看过一番以后,张狂就没有强攻晋阳的想法了。以此城的坚固程度,除非张狂不惜代价。将手中当做暗牌的攻城器械拿出来,大概能够有三分攻克的可能。否则,以他目前手中的兵力,完全没有强攻晋阳的底气。

不过,不能强攻晋阳,并不代表张狂攻不下晋阳。城池再坚固,也要人来守卫。如果晋阳变成了一座孤城,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无法继续坚守。

当然,想要与晋阳城比拼存粮的数量,张狂自然不可能有这种信心。但要是太行军能够击败前来救援的敌军,想来晋阳的守军也不会有太强的抵抗之心了。

根据张狂所知的情报,晋阳城中的豪强们,分别向雁门和上党发出了求援的请求。为此。张狂已经命令留守在太行山一带的臧霸,带着“山前营”的一部,对雁门郡发动袭扰作战,以牵制雁门郡兵的南下。至于张杨的上党军,张狂正想要谋夺上党这处战略要地。张杨若是来了。却正好合了张狂的心意。

根据已知情报,张狂可以估算出,张杨即使一路疾行,也要至少五天以后,才能来到晋阳城附近,与太行军发生接触。这几天等待的时间,正好可以让太行军养精蓄锐,恢复近半个月作战所积累下来的疲劳。

而且,乘着这个空当,张狂还可以完成一项,能够大大增强部下将士对自己崇拜之情的仪式。等到举行完仪式后,得到充分凝聚的军心,将会给远来疲惫的张杨军,留下一个印象深刻的记忆!

作为太行军的精神支柱,太平道早已渗透入整只军团的一举一动当中。由于有了宗教的加成,太行军士卒的敢战拼死精神,明显超过了普通的汉军军团。

这种情形,有利也有弊。

利处当然是大大加强了太行军的战斗力,对稳定治下平民的民心大有裨益。可是弊处便是太平道教团在军中和民间的影响正日益强化,若张狂以后要想建立有效的行政统治,免不得要与太平道的教团组织,发生权力上的冲突。

如果张狂愿意采用“政教合一”的统治方针,太平道的发展当然是越强越好。只是,熟知后世那些“政教合一”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束缚,张狂丝毫没有采用这种政治模式的想法。因此,以后的太平道教团,与张狂的关系,迟早会有一次明确的决裂。

对于这个后患,张狂心知肚明,当然会早早的暗中设计。

此外,那些依靠家传经学强盛起来的世家大族,天然便对太平道这种底层宗教,有着足够的抗拒之心。哪怕目前,张狂已经成为大汉正式的“使匈奴中郎将”,成为秩比二千石的高官。可在天下世家大族,乃至于整个士人阶层当中,他依然属于“黄巾余孽”一流,为天下士人所鄙视。

好在张狂本就对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一事,不抱什么希望。作为一名目前地位极为牢固的教团首领,张狂若是此时就舍弃自己发展的根基,一心想要得到天下士族的支持,那才是犯了傻的行为。

虽然说,在历史上,袁绍、曹操等汉末军阀,都是依靠地方豪强的支持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他们能够走通的道路,以张狂的情形,却是绝无可能行得通。

因此,张狂早在几年以前,就抛弃了穿越者最常见的一种想法,断绝了大规模寻找三国名人加入的念头。那些三国名人,大都属于士人阶层。想要让他们在张狂实力不足的情形下,就主动加入太行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君不见,之前张狂为了搞定一个程昱,可是连绑架的手法都用出来了,最后还是托了大贤良师张角的福,才同意为张狂效力。而关羽若不是被俘,又有张狂数年的水磨工夫,那是决计不会加入太行军的。

没有士人的支持,张狂毫不气馁。只要坚持对手下进行基础教育,张狂不相信自己部下成千上万的部属里,会找不出几个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天下的人才来。

这一点,在过去几年的“点化”目标上,就可以初见端倪。从太行军中挑选出的年轻可靠的将士中,张狂已经陆陆续续“点化”出四、五位,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记载的“千人破”一级猛将。至于久违的“万人敌”一级猛将,很快就会在未来的两天当中,再次被张狂点化出现。

五月十五,晴,略有微风。

太行军步骑五千余人,外加上动员的民夫三千余人,还有附近胆大的乡民百余人,齐聚在大营外的一片空旷场地中。

场地的中央,是一座由数千民夫,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堆起的一座方圆二十丈,高度在九尺左右的土台。就在昨夜,随军的太平道“祭酒”和“大师”们足足忙碌了一夜,在土台上布置了各种道家仪仗,将此地变成了太平道的一处正式祭坛。

在祭坛下观礼的太行军将士,有不少都是见识过即将开始的仪式的。但是,即便是见识过多次的军中老卒,此刻依然表现出专注无比且异常虔诚的模样。至于那些还没有见识过眼前一切的“新人”们,则一个个将脖子伸得老长,想要将祭坛上的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统统看在眼里。

祭坛的祭台前,此刻跪坐着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战士。自从昨日子时起,这位魁梧的年轻战士便一直跪坐在祭台前,虔心听着祭坛上的数名太平道祭酒,大声念出的《太平经》经文,等待人生最关键时刻的来临。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不久前的攻克平陶城之战中,达成先登,得到攻城第一功的“折冲营”百人长,姓鲍、名出、字交才的那位。

日头渐渐升高,给所有观礼的人们带来了炎热的感觉。有些对太平道还是半信半疑的民夫,已经显示出有些不耐。但是,大部分的军民,依然虔诚的守候在祭坛周围,神情专注,等待着神奇一幕的出现。

蓦然,从军营中响起了一阵威严的牛角声。听到这番动静,所有的围观者立刻气氛为之一肃。

紧接着,一队器甲鲜亮,高大魁梧的精锐太行军士卒,整齐的从大营内小跑列阵。随着这条由精兵护卫下排开的通道,一直展开到祭坛之下,一群骑着高头大马,身上铠甲光耀四方的锦衣骑士,簇拥着一位全身黄袍的年轻骑士,接受着上万军民的注视,穿过排列两旁的卫士,不紧不慢的来到祭坛边。

见到黄袍骑士的出现,所有在祭坛边观礼的士兵和民众,呼啦啦的一片片拜倒在地。从那些虔诚的太平道信徒和军中将士的口中,山呼海啸般的吐出一个称呼,汇成一个声音:

“天师万福!”(未完待续。。)

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敌讯水上败一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
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27节 大军急急退(上)第39节 代汉当涂高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38节 列人内有乱(下)第22节 单父现重礼(下)第38节 天平实难敌第60节 奉先喜得国(下)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48节 围城攻坚堡第2节 赫赫猛将威!第68节 赵云逞单骑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10节 田丰无明主(下)第4节 刘虞心在帝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34节 院后火起中第42节 何得识天机(二)第19节 三军心未定(上)敌讯水上败一第72节 鲍信试应付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84节 欲求国中智(下)第77节 交锋和观察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61节 料中是良骥第45节 何得识天机(五)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38节 此是平生志第59节 子龙搏激流(上)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71节 居心藏诡异(上)第13节 复闻黄巾起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24节 豪强陷阵急(下)第46节 汉宫现连环(四)第30节 先登知是谁?(下)第62节 无忌思好逑(上)第65节 假意屈流言第五 卷终·是非成败转头空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74节 李肃有担当第12节 冀土奇袭谐(四)第41节 真气世家子第42节 曹操试应敌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第34节 郭太托大事(下)第36节 郭汜当先骑第22节 二帅意自平(下)第15节 虎士痴未成(上)第53节 常侍非束手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52节 王刘遭暗劫(下)第43节 欢宴隐杀机(下)第16节 三英战吕布(五)第6节 王芬谋大事第71节 袁术累三军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59节 骄兵终有悔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29节 宫掖藏杀机(上)第52节 但须招曹操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26节 冀州暂平静(下)第5节 天子何留去?第50节 豪杰夜带刀第13节 只言断忠佞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第50节 夺权需威压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36节 瘟疫实难当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7节 智士款款析(一)第30节 强敌徐徐随(下)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7节 马骨空北羣第1节 冥冥我是谁?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5节 诸侯汹汹势(三)第85节 难解心内意(上)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第29节 颜良意且犹(上)第41节 欢宴隐杀机(上)第39节 白波起乱战(三)第61节 子龙搏激流(下)第98节 三英现峥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