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两军窥匈奴(一)

“明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见到诸将激昂的情绪,张狂心里,却泛起了一股淡淡的郁闷。

——如此群情激奋的情形,在太行军内,已经是很久没有出现了。

事实上,当年张角病死、张梁与冀州黄巾军主力败死的消息传到军中之后,整个军中的精气神,仿佛一夜之间就垮了。虽然有张狂这个“先知”,信誓旦旦的描绘出以后的光辉前景。可是,大军里军心士气的浮动,依然无可避免。

шωш ¤ttκǎ n ¤C〇

非常直接的一点就是,随后的半年内,当起逃兵的军士,居然达到了三百余人。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当年天平军中,最早被任命为百人长之一的老人郭溪!

虽然张狂软硬兼施,想方设法,最终还是通过发放军饷的方法,让军队安定下来了。不过,随后的三年中,士卒的战斗**明显下降了不少。张狂曾经多次与周边地区的郡国兵小规模交战,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由于士卒们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直接导致斗志的大幅度下降。如今的太行军,比之当年同等规模的天平军,战斗力至少要弱了三成。

根据张狂暗中的分析,这是因为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士卒们觉得自己丧失了大义上的名分,认为自己已经由替天行道的义兵,变成了被民众所不齿的贼寇……

没有人是天生喜欢当贼的。

不过,当汉室同意招安的消息一传开,张狂立刻感觉到了军中士卒们的振奋之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得到了汉室的大义名分之后,太行军的战斗力,直接上升了两成!

——汉德未灭啊!

程昱的话语,总是一针见血。很多时候,张狂都暗暗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军师。这几年中,张狂在程昱的指导下读了不少书,对大汉的历史和地理都有了相当的了解,再也不像刚穿越那会儿那般无知。

对部下宣布了出兵的计划之后,整个太行山区的太行军都被动员起来,开始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南匈奴所占据的土地虽然肥美,却并非轻轻松松就能够夺取的。

别的不说,光是南匈奴数十万的人口,所能组织起来的接近十万游牧骑兵,就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目。若非他们现在正处于激烈的内乱当中,凭张狂目前的这点儿军力,哪里敢打南匈奴的主意?

这次出征,张狂准备动用七千兵马。其中包括两千名正兵,两千名辅兵,还有三千人的民夫队伍。

如此规模的出兵,已经是整个太行山区,可以动用的最大力量了。

毕竟,偌大一个太行山,总不能把全部的精锐军队,都抽调一空吧?

而且,这七千人的后勤补给,对太行军来说,已经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了。若非并州那些对匈奴乱兵满怀恐惧的地方豪强们联手保证,会为张狂提供足够的粮草,张狂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压根儿就开动不起来。

留守太行山的正兵部队,以千人长周仓为主将,保卫张狂最为重视的几个工匠作坊。但是,负责大军远征期间,整个太行山地盘防御任务的,却是“卤城县长”臧霸。

臧霸出身轻侠一流,虽然重然诺,讲义气,却不习惯张狂部下军队中的严格纪律。原来在张狂手下领兵的时候,臧霸所部以勇气著称,却也以军纪不严的缘由,而常常被其他部队开玩笑,说是军师王果一看见有人犯了事,就会习惯性的问一句:

“是臧宣高的手下吧?”

等张狂在太行山一带落脚之后,几经思量,干脆让臧霸带着一干追随他的轻侠部下,单独建立一军,号称“无当飞军”,专门从事山地运动作战。

如此一来,已故的军师王果立刻感到肩头的担子轻松了不少,甚至都有闲暇参与到一线的领兵作战当中去。后来王果战陨于讨伐“司隶”所部,说起来也与此事有些关联。

张狂的这个决定,让大家极为佩服。因为,短短的几年之间,臧霸的威名,便随着一系列让人心惊的战绩,传遍了太行山周边一带。

如今太行军主力尽出,去的又是适合骑兵驰骋的平坦地带。于情于理,张狂都需要将臧霸留下来,守护自己的老巢。

至于凭借这七千人,能不能一举击败南匈奴?

张狂有着自己的信心。

他还有些威力巨大的暗招可以使用呢……

战旗猎猎,随风飞舞。黄色旗帜上绣着的那座大山,张扬的告诉那些识货的士人,这是大汉“太行校尉”麾下的大军!

不过,此刻的关羽,并没有欣赏己方大军前进雄姿的心情。他有着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

作为一名当世顶尖的超级猛将,关羽却由于加入太行军时间太晚,此刻不过是一名十人长。不过,作为军中精锐所在的斥候队来说,即使是一名十人长,其地位也不在辎重队中的百人长之下。

为了避免敌人的突然出现,以保障大军的安全,太行军中的斥候们,必须每天奔波数十里,将探马放出十里地以外。在张狂的命令下,即使如今太行军是在盟友的地盘上行军,也必须提高警惕。

只是,因为关羽的身躯,实在是太高大沉重,他向来不执行潜伏打探的任务,而是带着九名强悍的部下,作为“截杀”和“断后”的杀手锏而存在。

此刻,关羽眯起那双丹凤眼,警惕的打量着前方出现的不速之客。

——是敌?是友?

按照道理来说,太行军既然已经接受了招安,与前方的汉军骑士,就应当是同一个阵营中的人物。但是,考虑到太行军的来历,与汉军的关系,只怕不会有理论上那么友好。

关羽在看着汉军骑士,汉军骑士却也在观察关羽等人。

虽然太行军这些年,在冀州的名头很是不弱。可是,并州的郡国兵,却没有与太行军打过多少交道。

众所周知的是,并州向来贫瘠,被人们称为“苦寒之地”。而另一方面,为了防备北方草原大漠上的鲜卑蛮子,并州边境上又驻扎了不少边军。与富庶的冀州相比较,民风彪悍的并州,就是一块看不到油水的硬骨头。

所以,这些年里,太行军与冀州郡国兵颇为交过几次手,却从来没有主动的挑衅过并州兵。而并州的兵将们,对山区里的“蛾贼”虽然敌视,却也没什么兴趣去主动围剿。

没有实际利益的事情,大家都没有兴趣去做。总的来说,双方各自相安无事罢了。

可是,现在,太行军却踏上了属于并州的土地上!

汉军骑士的首领,是一个军司马。原本,他自恃拥有“千人破”的武力,想要给远道而来的太行军一个下马威。不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军人的基本谨慎态度,这名军司马还是具备的。

在小心的观察了一阵对方斥候的行动以后,军司马的神情,明显的严肃起来。当身边的亲兵问起打算如何挑衅太行军时,军司马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

——对面的那条大汉,怕不有九尺高?

汉军司马心中嘀咕着,纵马来到距离太行军斥候小队三十步远的地方。

“尔等何人!”

——明知故问!

关羽的卧蚕眉向上一挑,明显对汉军骑士流露出来的态度很不满意。不过,他也是知道轻重的人,没有马上翻脸的打算。但是,语调中的不满之意,怕是连聋子都听得出来:

“大汉太行校尉部下!尔等何人!”

——明知故问……

汉军司马知道,对方不是善茬。但是,他也没有料到,对方的脾气,居然这么傲!

不得不说,关羽那副身材和那副表情,实在是很有威慑力。汉军司马心里虽然大为光火,很想立刻在对方的身上钻两个透明的窟窿出来,却还是生生的压制住了这股冲动。

“我等,乃大汉并州州师,尔等擅自闯入并州,可有公文告示?”

作为被张狂看重的猛将,关羽对于这次出征的各项事务,还是知道不少的。他知道,这次太行军的出征,事先其实已经与并州的几位重臣约定了。

但是,这种约定,只是一种私下里的约定。并州的那些重臣,才不会自己发傻,将文书之类的把柄,交付到未必可靠的太行军手中。

以太行军在汉室朝廷心目中的身份,与太行军打交道,可是免不了落下一个“私交匪类”的罪名的!

所以,关羽两眼眯得更小,淡淡的说道:

“若是不清楚我太行军的事情,那就回去找你的上官,好好问个明白!”

“大胆!”

“无礼!”

汉军司马还没有回话,他身边的亲信,倒是先忍耐不住了。汉军司马回头狠狠的瞪了亲信们一眼,制止了他们的聒噪,手中长矛一举,大声叫道:

“哪里来的蟊贼,竟敢如此嚣张!难道,你们这些蟊贼,想要再次反叛大汉吗?”

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
第62节 冀州强龙伺第30节 祖茂现峥嵘第64节 太行根基盛(一)第58节 贰臣动干戈(下)第54节 断腕且避祸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45节 且冷眼旁观(三)第8节 两军窥匈奴(二)第22节 壮士半生死(下)第41节 白波起乱战(五)第20节 烽火遍地起(二)第13节 浴血豪强间(中)第29节 先登知是谁?(上)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第9节 智士款款析(三)第22节 复仇起草莽(四)第38节 侠士亦官迷(下)第67节 袁术攻刘表第54节 刘表入荆州第33节 陈登甘称臣第36节 关羽破强军第38节 白波起乱战(二)第54节 归去复来兮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15节 争权论朝堂(一)第57节 短弓对强弩第69节 蛮夷轻节气(上)第38节 举士官须考第35节 青史本无常第1节 黄巾据太行(上)第19节 敌讯水上败(三)第41节 攻城需汗血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26节 白马悠悠突(下)第5节 天子坐明堂(中)第11节 踌躇黄河岸(下)第67节 太行根基盛(四)第18节 敌讯水上败(二)第52节 臧氏两父子第40节 骤雨现奇袭!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53节 遗言藏真卜第55节 惴惴母与子第20节 苦肉收军心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四 卷终·离乱从头说第6节 河北鏖战烈(二)第57节 挑战亦快意第47节 陷地终有计(三)第13节 日暮途已暗第18节 掠地需商量第42节 冀土意未宁(下)第12节 三英战吕布(一)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25节 白马悠悠突(上)第16节 元城故吏说第39节 巨鹿外无援(上)第54节 故王留胡族第83节 欲求国中智(上)第65节 冀州换方伯第69节 汉军展奇袭!第58节 声东而击西第79节 料敌暂为停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第29节 决胜制万骑(五)第66节 真心服预见第17节 运筹谋千里(一)第60节 子龙搏激流(中)第40节 白波起乱战(四)第14节 三英战吕布(三)第80节 前战果为因第1节 竖子安敢欺?(上)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11节 北骑若入口(上)第35节 张狂行暗计(上)第21节 二帅意自平(上)第42节 元龙湖海士第43节 何得识天机(三)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33节 郭太托大事(上)第12节 张狂屯民户第60节 王庭选良马第35节 多情难相忘第1节 枭雄报新仇第94节 独品惊共骇(下)第21节 单父现重礼(上)第46节 淮陈已被夺第57节 本初终陨落(上)第3节 公孙忧何食?第43节 谈判无二意第60节 上应转世星?第3节 黄巾据太行(下)第63节 枭雄大事成(五)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第66节 中原乱风波第7节 本初满城招(上)第12节 北骑若入口(下)第55节 豪强罪当逃第11节 两军窥匈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