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

以姓氏笔画排序的十八个姓名,从上到下,书写在巨大的黑板上。

每一个姓名之后,都有一长串的正字,从黑板的这一头,延伸到另一头。

刚刚唱完票的监票人在一旁大口地喝着茶水,十八名当选议员一同起身,向着坐满了整座大厅的选举人们拱手致谢。

“多谢诸位抬爱。”

“多谢诸君看顾。”

至此,巩州陇西县第一届县议员的选举结束了。

整个陇西县中,有七百二十多秀才,在厅中的几乎就是全部,仅有寥寥数人没有到场。

而现在陇西县中能够有资格被选举为议员的各科举人,则只有二十人。就在这一次的选举会议上,两人没有参选,参选的十八名举人则全数当选。

对此,并没什么人觉得不妥。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举人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而县议会的议员数量则固定为二十到三十人,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必然会有不是议员的举人出现。

绕场一周,与秀才们打过招呼,当选的议员们回到了前排,然后在会务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旁边的小厅。

这十八名议员,将在小厅中开一个简单的会议,推举出县议会的议长和副议长。

成功了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的秀才们交头接耳起来,刚开始还很小,可是无人管束的情况下,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刚才选举时,会议主持人拿着木槌一下下地敲着,维持会场秩序,现在主持跟着议员们一起去了小厅,原本安静肃然的会场,一下就成了喧闹的街市。

韩钲坐在会场的最后排,目送着议员们的离开。宰相的长子,自然学会巩州分会的掌书记,刻意不去抛头露面,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显眼。

在他旁边,坐着分会的副会长,低声对韩钲笑道,“可惜大郎你没有参选,要不然现在也不用坐在这里了。”

韩钲抿嘴笑了一下。

韩钲本来就有明工科和明算科的举人资格,前段时间又依靠别头试,随便拿了一个进士科的贡举资格。但他这一回却是没有参加选举的两举人之一——另一人,就是韩钲身边的副会长贺中行。

说起来韩钲如果参选,必定是票数最高的三甲之一,只是韩家不想让这第一届的选举,有着太多韩家人的色彩。尽管这一场选举,乃至全天下已经进行、正在进行和尚未进行的选举,本身就染上了太多韩家支柱的色彩。

作为巩州自然学会的理事和书记,韩钲能够很轻易地影响到了州议会的决议。虽然议会初开,议员们的权力并不大,不过在县中、州中,议员们可以陪审要案,可以审查官府账目,可以取代族长、乡绅,连接百姓和官府,可以代表新的利益集团,——后两句,是韩钲从韩冈那里听来的,比起前面两句,韩钲觉得,其实更有意义。

“那样的话,舍弟就只能弃选了。”他轻声说道。

贺中行惋惜道,“三郎的研究正在紧要的时候,现在分心,实在是太可惜了。”

韩钲反问,“难道我分心就不可惜吗?”

贺中行笑了一下,韩钲既然明白地表露出不想多谈的态度,他也没必要顶着替韩守正抱不平。

在十八名议员中间,长相最为年轻的一个,就是韩钲话中的“舍弟”,也就是让贺中行惋惜的韩家三郎韩守正。

冯从义——或者说韩从义——的长子韩守正以明算科举人的身份参选,正式成为县议员。

而且他已经内定了副议长一职,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成为州议员的资格。再过半个月,巩州各县选出来的州议员将会云集州治陇西,韩守正将会和他们一起,推选出大议会的议员。

前方自大厅偏门鱼贯而出的那十八名议员,一眼望过去,都是些年轻的面孔。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韩守正虽然面相最嫩,但他在新当选的县议员中并不是最年轻的一员,尚有一人比他还要年轻。

巩州这一复归中国的新州,只在最近的二十年才开始参加科举。包括陇西县在内,秀才、举人的年纪都不大。陇西县的举人的平均年纪还不到三十,而秀才则更年轻一点。

这些县议员的背后,几乎都有家族的支持,有的是本族,有的则是妻族,尽管陇西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人没有资格担任议员,但议员们就是他们的话筒。这些老人,今天也都出现在了会场中,作为观礼者,旁观了第一回县议会的选举。

“走吧。”韩钲轻声说,站起身。

“不看了?”贺中行惊讶地抬起头,“一会儿,新议会还要回来开会。”

韩钲整了整衣服:“学会的年会快到了,还有一些文案要写。”

新议会第一次会议的议题,还是韩钲帮忙修改的,第一次发布的决议,韩钲也看过草稿,又有什么好看的?

“好吧。”贺中行点头,“早点回去也好。”

两人推开门,都走了出去,将大厅中的喧闹,留在了身后。

转出大门,只看见一位老人正在伴当的搀扶下,准备走下台阶。

“会长。”

“吴老。”

韩钲、贺中行两人先后叫道。

老人回头,看见两人,有些惊讶,又有些欣喜,“是之,子平。你们也出来了?”

“结束了,就出来了。”韩钲走上前,与贺中行一起扶着老人,“会长也不想看了?”

“太吵了。”自然学会巩州分会的会长笑着说,“老了,受不得闹。”

贺中行道,“过几日还是会闹。里面的可都是会员呢。”

巩州境内,几乎所有的秀才,都是自然学会的会员。甚至不只局限于巩州,整个关陇地区,自然学会的会员数量占到了全国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能达到这个比例,是因为关陇一带的九成以上的秀才都加入了自然学会。

过些日子,自然学会开会,正在大厅里面吵闹的成员,还是会出现在会场中。

老会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韩钲在旁说着,“这一回能这么安稳,还是多亏了学会开会的经验。”

贺中行却是点头,“这话倒是有理。”

也正是因为自然学会当先开始选举,使得各地的选举有了先例,许多参选的候选人,都有过在学会大会上参选候选中选的经历。

至少在西北一片,各个地方的选举工作能安安稳稳,也都是靠了学会开会的经验。

两人扶着老会长下了台阶,停在台阶下的马车敞开车门,老会长被扶着上车,他坐上去,又回头问韩钲,“大郎,你真的不准备考进士?巩州到现在为止,可就只出过一个进士。”

巩州在文化上缺乏底蕴,学术上又偏近气学,基本上都是算科、工科和医科的举人,进士科的只有一位,就是韩钲。

“以后会越来越多。”韩钲说道,“看看巩州的学校数量,看看我们的图书室图书馆,看看书本的价格,我们的进士以后不会比福建少。”

秀才考试的题目本就简单,县学毕业的学生,或者横渠书院巩州分院的学生,都可以轻松通过。而陇右向学之风甚为浓厚。

陇右诸州,因为地理上的局限,工业发展的余地并不大,但作为韩家的核心之地,各州在学术上投入极大。

陇西县下八乡七十一村,村村都有蒙学,乡乡都有小学。蒙学、小学都有图书室,而县中还有图书馆,平时也兼做自然学会的会馆。

假以时日,以陇西县的好学风气,迟早能比得上福建——福建在唐时不过是荒僻之地,只有靠海的福州、泉州才有些人气,但到了宋时,因为五代人口大量迁入,求学蔚然成风,连带着印刷业繁盛,而印刷业的兴盛也反过来使得读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家可以供得起子弟读书,大量的人口基数,良好的风气,也就造成了福建籍的进士数量不断增加,福建人在朝堂上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直至如今,一平章、一宰相,都是福建人。风遗尘整理校对。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老会长期待着说着,与韩钲两人告辞。

马车驶出,很快走远。

“那不知道要多少年。”贺中行幽幽说道。

“不管多少年……”韩钲道,“只要是在前进就好。”

在这个秋收的日子里,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大宋之下的四百军州,千八百县,都举行了第一次县议会的选举。

开封府的县议会选举结束了,比起远在西北的陇西县,畿县赤县的议员成员就要多了许多,全都实现了满员。选举时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会议结束后,不同派系的议员们各自聚在一起,一处僻静的小园,几名新当选的议员正举杯欢庆,却不是为了庆祝。

“那阉贼终于走了。”

“那一位去了也没办法,病得起不了身了。”

“也不知藏了多少阴私,告老后都不放心,还逼着那阉贼去关西。”

“不管怎么说,这是断了他一臂了。”

“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

酒杯一碰,人人欣喜。

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九)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议(二十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六)第七章 飞将庙中风波起(上)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变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一)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师(三)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庆雷(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三)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六)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中)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五)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上)第七十六章 尘嚣(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议(二十一)第二百五十章 新议(十六)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一)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五)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八)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五)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中)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七)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三)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十)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五)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三)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议(十九)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下)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四)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九)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四)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
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九)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议(二十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六)第七章 飞将庙中风波起(上)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变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一)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师(三)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庆雷(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三)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六)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中)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五)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上)第七十六章 尘嚣(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议(二十一)第二百五十章 新议(十六)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一)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五)第二十三章 奉天临民思惠养(下)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八)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五)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八)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中)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七)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三)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十)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八)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五)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三)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五)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议(十九)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下)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四)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四)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九)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四)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