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

这次全军放假分别给出了一定的时间段,五天一个批次轮流离京。

率先获得假期的是孙传庭组建的原秦军、现勇卫营一部,共计近两万人。

按照朱由检制订的规矩,秦军将士可以在五日内到京师各个市场采买物资,然后离京返乡。

朱由检的这一决定受到了全体参战将士们的热烈欢迎。

在关外拼杀了半年之久,将士们的心理疲劳期已到达最高峰值,是时候该彻底放松一下了。

家,就是修养身心最好的港湾,父老乡亲、兄弟姐妹、长辈晚辈们的面容和话语才是人们心中最为期盼的东西。

这次所有参战将士全都立功受赏,朝廷赏赐如此多的财物是绝大部分士卒们从没有见过的,这样丰厚的奖赏足够改变绝大多数人的家境。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而夜行。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被认同、被夸赞,而拥有大量的财富正是被他人认同的基础,也是成功的象征之一,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这次全军放假就是给了将士们一个能被家乡父老广泛认同的机会,也是所有人都期盼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数日内,京师各个市场以及城内的大小商铺都是人满为患。近两万名原籍陕西各府的秦军将士携带着大量的贵重金属蜂拥而至,疯狂的采购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货物,其中尤以布匹、鞋帽、糕点糖果、米面、油脂、食盐、火腿、廉价的胭脂水粉首饰等等生活日用品为最多。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个家庭都会用到,在这个物资匮乏、大多数都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北境家庭来说,能够裹腹保暖的就是最好的。

至于首饰水粉,或许是给自家的娘亲姐妹,或许是自家婆姨,或许是自己的意中人买的,这在当时来说,再廉价的水粉首饰,对普通人家的女性也是属于奢侈品了。

至于绸缎锦帛这些能当做货币的贵重物品则是鲜有士卒去采买,只有少数将官采购少许,这让眼瞅着隔壁布庄卖断货的的绸缎铺的掌柜们心头像是在滴血一般。

四海商行早就提前得知了这一消息,依照这些精明掌柜们的眼光,当然知道什么东西最受军卒们的欢迎。

在京城的四海商铺已是备足了货品,基本都是将士们需要的日用品,短短五天之内,朱由检赏出去的银钱,又以另一种方式流转回来。

但这次虽说营业额暴增,可利润却是几乎没有,甚至是有些许的亏损。

四海商行名下的商铺对军卒们售卖的商品,全都是以成本价加上运费后零利润出售,这都是遵照朱由检的命令进行的。

现在的內帑根本不缺银子,朱由检更不想用这种方式去赚取将士们的血汗钱,这种昧良心的银子挣到手又能怎样?花着心里会有罪恶感。

本来依着自己的性子,朱由检是打算把这些日用品免费或者半价售卖给将士们的,但考虑到这样做的话会破坏了京城正常的商业秩序,所以还是改为成本价对军卒销售。

经过五天的大肆采购,原秦军将士们开始以籍贯所在的州县为单位集结,待处理完后续的相关事宜后离京返乡。

为了方便将士们归家,除了动用日渐完善的邮递系统力量外,四海商行还调集了京畿一带所有的马车,雇佣了大批的手推车和车夫,在这种巨大外力的作用下,近两万名秦军又花费了数日才全部走出了京城。

这些运输工具和人力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朝廷和四海商行负担,秦军将士们只需跟随看好自己采买的商品即可。

四轮货车在这次大规模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了几十辆乘用车之后,朱由检下旨,将作局生产马车的工坊停止乘用车生产,转而全力制造四轮货车,此举为的就是加速货物的流通,促进大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将作局的马车工坊在半年内一再扩建,招收了大批的工匠和学徒。

因为采用了流水线工序的缘故,加上各种计件和奖励措施的及时到位,数百名工匠和学徒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随着夏日的来临,白昼变长,夜晚很短,在工坊工人们的强烈要求下,工坊的开门时间由原来的辰时中,提前到了卯时中,也就是后世的六点,整整提前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而晚上下工的时间也同样延长了一个时辰,由每日的申时末延长到了酉时末。

这样算来,工人们每天的工时足足有六个时辰、后世的十二个小时之多,这还是朱由检考虑到人性化后的结果,本来依着绝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是打算让工坊管事点上灯笼干到戌时的。

计件发钱是最大的动力,多干就意味着月初多拿一份银钱,在这个从不认为干活是辛劳的时代,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把付出劳动当做一回事。

人活着不就是干活吗?

北方人口中的活路活路,不干活哪有路?不干怎么活?

既然有这么丰厚的薪资可拿,多干点不是应该的吗?

在这种普遍认知下,在银钱的驱动下,四轮货车以每天十辆的惊人速度生产着,而且随着工人们熟练度提升,这个日产量经常被刷新着,预计再过半年,四轮马车的日产将达到二十辆,那样每月将会有六百辆承载量更大的四轮马车被投放到市场。

伴随着北地,尤其是京畿地区道路的拓宽平整,这些新增的马车将会极大的提高大明的货物运输能力,进一步促进商品的流通速度,直接推动大明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轮马车在半年前刚一投放市场,四海商行便率先以每辆五十两银子的价格采购了五十辆,以便用于京师到张家口堡一带的商品运输。

这条官道也是除了京畿地带之外,朱由检下令最先开始拓宽平整的一条道路,为的就是方便与塞外归附的蒙古部落进行贸易往来,在获取大量塞外商品的同时,给这些相对温顺的蒙古部落提供大量的日用品,安抚住这些不羁之心。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此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最早归附过来的那批蒙古人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更多的蒙古部落闻讯而来,在边墙外放牧牛羊的同时,从商队中获取到了包括茶叶、布帛、鞋帽、铁锅、粮食、细盐、白糖、成药等等在内的大量生活必需品,小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赶也赶不走这些蒙古人了。

当初的入寇抢掠,更多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夺取一些生活物资而已,现在既然不用抢就能得到,那为啥还要搭上自家丈夫儿子的性命去抢?何况还不一定抢的来。

经过几天轰轰烈烈的大采购,以及后续按籍贯装车分组,在朱由检下达放假令的第十天,近两万名原秦军将士全部离京,伤残者坐车,完好无损者步行,所有人满怀着憧憬和期待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新婚的李进忠这次并没有随同大军一起返乡。

他从养济院中给表兄挑选了一名六岁男童作为承嗣者,并交给了升为了千总的二弟带回西安府家中,交由父亲照看抚养,随后他以赵小娘子母病弟幼、无法脱身为由留在了京城。

其实他是怕他爹对赵小娘子不满意逼着他休妻而已,李进忠打算等多生几个娃之后再带着娃回家,那样他爹就没什么不满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十五章 哗变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十五章 哗变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