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

在商讨完如何应对西班牙人可能发动的报复性进攻后,话题随即转向了有关吕宋岛的其他事宜。

有感于后世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吃的大亏,朱由检着重强调了华夏文明对外辐射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决意以吕宋为试点,在南亚地区全面推广华夏文明,让诸多国家世世代代沐浴在汉文明的光辉中。

“诸卿,若想使我华夏璀璨之文明普照世界,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文字的普及,只有让诸国万千民众民智开启,以识汉字、读汉书、着汉服为荣,长此以往,天下人大多以我中华文明为宗主,如此方不负历代先贤之教诲与愿景!

此便为有教无类也!

将来吕宋国主之选,当以上述标准为基,不符条件者不得入选!

至于如何于吕宋普及我华夏文明之事,内阁可从多方面着手考虑并实施!”

朱由检希望看到的是,后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巨大的儒家文化圈,什么莺语、阀语等其他语种所带来的附加属性统统被排斥在外(优秀和先进不在此列),东南亚诸国皆尊中华为宗主上国,并且在宗主国强大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享受到自身应得的红利。

当然,红利也不是白白享有的。在此期间,各国应该付出不同的资源支援宗主国的经济建设,等到宗主国彻底强盛之后,再反哺诸国及其民众。

先富带后富嘛。

东南亚现在是小国林立,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缘故,只要有先进的文明伸出援手指点他们,这些国家的民众很容易便能做到衣食无忧。

一年三熟的田地遍布整个南亚地区,现在的情况是,各地为数不多的土著只要随意洒下点种子,之后便完全放任不管,不出几个月,沉甸甸的稻穗便会压弯枝头,土著们只需要用工具收割便可以了。

诸如交趾、暹罗、真腊、占城等诸多国家,农业耕种技术其实非常地落后,但架不住人家脚下的土地不用精心伺候便能高产,与勤劳善良的大明民众拼死拼活的整日忙于农事、到头来却是所获甚微相比,南亚这块广袤的土地真是太肥美了。

“据北海舰队所发呈报来看,西班牙常驻马尼拉港共有三艘炮船,其中两艘已经前往南美洲地区。

此两艘炮船皆是装载着我大明所产之丝绸、瓷器,前往墨西哥及智利贸易,之后再从上述两国运来白银,用之购买我大明之产出。

另外一艘则是由其驻马尼拉总督府所遣,前来我大明澳门,欲以使节致歉之名,行试探我朝动向之实。

内阁大可以遣人将马尼拉之役宣示其知晓,促其回返马尼拉,之后接送其伪总督及其他人等返回西班牙!”

对于屠杀事件的实施者及参与者,朱由检是绝对不会放过和饶恕的,但对其他并没有参与其中的西班牙人,朱由检采用了后世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方法予以释放回国。

这也是为了以后大明与欧洲越来越多的交流中留下好印象而采取的措施。

此举可以向欧洲人表明,战争是双方军队之间的游戏,平民及其他无辜人员的权利都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

军力强大不代表可以视生命如蝼蚁,所有反人性的行为都应被唾弃,大明要做文明世界的领航者,而不是规则的破坏者。

除了马尼拉王城中与屠杀事件无关者之外,战败被俘的西班牙士兵也会被甄别对待,凡是手上沾有大明移民鲜血的军校士卒,都会被以战争罪起诉及处死,其他的士兵也都会被施放回国。

至于参与屠杀事件的土著及其他国家的人员,有人命者统统处死,趁乱借机抢劫八里安城大明移民财物者,会被判徒刑并服劳役。

“朕估计,此前西班牙国内对于是否派遣军队攻击我大明一事还存在争议,但只要马尼拉失守之事传回其国内,那动武之事已不可避免。

不过,由于距离太过遥远之故,这一来一往之间,又要耗费较长时间,也就是说,至少一到两年之内,这场战事都不会发生。

内阁在尽快制定好相关策略后,要挑选精干官吏远赴马尼拉,组织协调当地生产活动,以使吕宋之资源尽快为我所用。”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未来的吕宋及南亚诸国除了矿产资源外,还要成为大明的主要杂粮供应地。

大明的耕地将会以小麦、粟米、水稻等口粮种植为主,在口粮事先自足后,再推广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以此来提高农户的家庭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东南亚将会担负起大明所需杂粮的供应任务。

经过连续数年高额的投入,随着各地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备,大明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正在全面实现,估计最多还需两年,大明的粮食危机将会全面消除。

但是,仅有口粮是不行的,要全面提高大明百姓的生活质量,还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后世极为普遍的肉蛋奶及水产品、植物油等诸多副食,在当下的大明还属于奢侈品。

因为缺少了品种丰富的诸多副食,大明百姓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的现象,这对于整个民族的繁衍和发展都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而畜牧业、水产业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玉米、大豆等杂粮的无限供应。

就拿大豆来说吧。

大豆是植物性食物当中为数不多的优质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的一类食物,大豆适当的摄入能够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含量大概有35%左右。

经常吃豆类能够让免疫力、受体组织等各项功能会更好,因为毕竟有优质蛋白质补充的作用在里面。

同时大豆当中钙质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所以钙类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豆类和豆制品,经常吃豆子也能够强健骨骼,大豆当中还含有植物、化学物,比如大豆异黄酮类似于雌激素作用的,对于调节女性的代谢都有一定的帮助。

大豆可以说是植物性食物当中非常好的优质蛋白质、钙质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

而大豆榨油后的豆饼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

豆饼可喂养牛,马,羊等,还可当做肥料给农作物及结果树木施肥,滋养果实,利用价值非常大。

这也是朱由检曾经一再提及在关外种植大豆的原因。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关外的土地开发刚刚起步,伴随着大批移民的到来,口粮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至于杂粮的种植生产则要往后拖延,至少在三年内,大面积的种植大豆是不现实的。

而要想大力发展畜牧业,所需的杂粮就必须要有生产基地,东南亚就成为了首选。

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三十章 预谋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
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三十章 预谋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