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

就在关外的战斗连场打响的时候,关内的京畿一带仍旧是一副太平安定的模样。

早春二月,返青的冬小麦让略显荒芜的北方原野上呈现出了勃勃地生机,田地里随处可见农人的身影,农户们正在给自家的庄稼锄草浇水施肥,以求夏粮能有个好的收成。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谚字字句句都透着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此时朱由检乘坐的马车正在驶往军器监的路上,王承恩弯腰侍立在不断摇晃地车厢一角,不是偷眼看一下靠着软塌闭目养神的皇帝。

自从昨日接到四轮马车已经试制成功的消息后,朱由检便迫不及待的想亲眼目睹一下这种划时代交通工具的真容。

马车虽然很早以前便在中国诞生,并且很快成为了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奔驰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一直是两轮马车。

四轮马车直到清末才由西方传入中国境内,但还没等国人使用多久,随着汽车的诞生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相较于四轮马车,两轮马车有着很明显的几个缺点和劣势。

首先,两轮马车的负载量很小。

由于与地面接触只有两个轮子,马车载重量太大就会增大压强,导致路面车辙更深,一旦马车陷入较深的车辙当中,要是再想把马车拖出来可就相当费时费力了。

其次,马车的负载部分全部压在牲畜上,加大了牲畜的负担,使得拉车的牛马等牲畜无法全力拉车。

其三,车辆行驶极不稳定。

由于无法要求牲畜的身高和轮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所以车子始终是倾斜的,导致车厢中的人和货物摆放也倾斜。

而拉车的牛马等牲畜在发力奔跑时,四条腿来回摆动,它们的背脊始终处于一上一下的振动状态,因此车厢也被迫一起一付,导致车厢里的货物不稳。

其四,每当路途当中需要停车歇息时,必须拿个东西放在前面扛着车辕,以便把动物卸下来休息。

这在平时也可能就是在车上多放木架等支撑物,这些粗老笨重的物事肯定会占用不小的空间,从而使得载人和装货的数量大大减少。

两轮马车的最大问题便是马车的转向问题。

这个旷世之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在想到改进两轮马车之后,朱由检费劲脑力冥思苦想后世时所学的知识,终于在一个难以入眠的深夜中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

这篇短文中提到了四轮马车和两轮马车的最关键的问题:转向系统。

虽然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物和制作流程,但却提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思路。

四轮车前两个轮子是装在一个车架上的,而后两个轮子则是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中间由一根立轴连接。

所谓的四轮车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这就是著名的四轮车转向问题。

大明并不缺少能工巧匠,他们缺少的只是一种思路和创意。

只要有人把创意和想法说出来,这些心灵手巧的匠工们就会把你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物品,甚至更胜你的想象。

就在朱由检凝神思索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军器监到了。

事先得到通知的工部尚书范景文和左右两个侍郎、挂工部尚书衔的毕懋康、已升任军器监监丞的毕懋康的门人张继孟,以及他醉心与研发而无意科举的两个侄子毕登辅、毕登翰等人,全都站在军器监的大门处迎接朱由检的到来。

“臣等参见圣上!”

范景文等人拱手作揖行礼道。

而张继孟等人则是行了跪礼。

前段时日,朱由检已经下旨申明,除非祭祀大朝等重大场合,日常四品以上官员见到皇帝无须跪拜,一律以揖礼代替。

这项开明的举措受到了所有高官的一致好评。

皇帝此举明显是带着尊重之意,而文人们最向往的就是唐宋时,大臣与皇帝“站”而论道的样子。

“众卿免礼!今日朕是来看四轮马车的,只是不知实物与朕所想一致否?”

一身便服的朱由检笑着摆了摆手后开口道。

“启奏圣上,实物已是于数日前打造完毕,几名工匠又经过些许改动后方才宣告完工!至于是否入得圣上之法眼,臣也不得而知,但此物较之以前之两轮车确实是有天壤之别!”

范景文笑着拱手回道。

自从皇帝遣人将四轮马车的构想告知工部之后,范景文可是异常重视。

作为大明少有的技术性高官,范景文对四轮马车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只要道路条件良好,四轮马车巨大的运输能力将会使得更多的货物在大明各地流通开来。

因为范景文知道,在皇帝的授意下,硬化道路的利器已经制出来了,如果再配上四轮马车,那大明境内的主要道路将会变成繁忙的坦途。

宋应星主持的水泥烧制工艺已经大功告成,并且已获得了朱由检的首肯。

但由于窑炉太少的原因,水泥现在的日产量不是很高,两座窑炉每天只能产出约几百斤的水泥。

已经生产出来的水泥现在都已在仓房中储存起来,并做了防潮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便要按照朱由检的吩咐,先把运河通州码头到京城这一段的路面加以硬化,加快南北货物运输的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现在新的几座大型窑炉正在门头沟附近建设着,等到这些体积更大的窑炉建好并投入使用,将来水泥的产量就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毕卿,四轮马车前后车架之间的立轴使用何种物事供其运转?”

朱由检背负双手漫步向军器监内行去,范景文与毕懋康左右落后半个身位紧紧跟随,王承恩落在两人身后,其他人则是远远跟在后面。

一行人的前后左右都有便装校尉怀揣利器监视着四周,远处的高墙上有弓弩手的身影隐现。

对于这种如同窗户纸般一捅就破的东西,朱由检并不担心工匠们造不出来,他最好奇的是立轴里面的轴承是用什么东西代替的。

目前大明的车床还造不出铁或钢制的滚珠,那工匠们又是用的何种材料呢?

“回禀圣上,圣上所问之物事确是极为要紧之物,若无此物,马车虽然造出但也无法运行。为激发工匠之巧思与干劲,老臣便于监中悬赏五百两纹银以求之,最终一名叫做孙宽的匠人想出了一个方法:用质地极硬之铁力木车成滚珠以使其运转,试行之下果然奏效!此举可谓是解了四轮车之最为棘手之难啊!”

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章 皇庄1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
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章 皇庄1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