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

乾清宫大殿中,应召而来的内阁诸人以及六部大小九卿的高官们列班右手,阳武侯薛濂等勋贵站班左边,骆养性单独站在阶下偏中位置;崇祯高居龙椅上,李二喜侍立一旁。

温体仁出列奏道:“启奏圣上,前番山东巡抚朱大典、河南巡抚玄默上本告急,言及两省旱情严重,多处府县已现流民,且人数与日俱增。臣与内阁同僚商议,已命户部下拨银钱二十万两,令二人设法购粮安民;可两省人口众多,些许银钱恐于事无补。再者旱情持续之下,当地有粮大户俱是囤积避灾,有银也难买到粮食。臣等以为,是否以漕运分流,赈济灾民?还请圣上处断!”

两省的旱情正在蔓延开来,因为庄稼绝收而不得不逃难的流民越来越多,幸亏卢象升率军将流贼赶出了河南,不然在流贼的裹挟下,大多数人为了一口吃的会选择盲从,这样流贼的队伍肯定迅速壮大起来。

内阁的策略是用北运的漕粮在山东分流,就地赈济灾民。这个方法倒是可行,但不能太多。漕粮直接关系到京畿地区的稳定,每年四百万石粮食都是直接供给京城及周边地区的,要是中途分流过多,那京城百万人口怎么办?

虽然一年多来,在打井抗旱、晒粪肥田、修渠引水等措施下,皇庄及京城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只是起到了对漕粮的补充作用,现下根本担负不起完全满足京城人口所需粮食的重任,还需大量的漕粮来解决吃饭问题。

崇祯两年来一直为此做着准备,他知道现在的旱情还会扩散蔓延,而且会持续长达数年。

郑家的船队已经往北地运送了大约三十余万石的大米,并且购粮将会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崇祯已自内帑中拿出了二十万两的银子,用以支付郑家的购粮和运费。虽然比郑家实际支出少了许多,但这种姿态必须要做出。

按照郑芝凤的说法,这些粮食就不要朝廷给银子了,全当郑家捐输就可。但人家是做生意的,银子来的倒是很容易,可也不能无休止的索取,那就成了讹诈了。保护私产将会是以后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个恶例不能开。

崇祯点头道:“温卿辛苦了,朕会自内帑中拨银三十万两,从江南、广东等地购买粮食以济北地;漕粮今年可分流五十万石出来,多了怕是会祸及京畿;鉴于灾民日渐增多,朕已命漕运总督沿运河修建四座大型粮仓,两省相应府县官员要组织灾民向运河移动,一是可以就近赈济,二是有了人手,可以组织疏浚运河及其淤塞河道,并借运河水势兴修沟渠、开荒拓田,以便安置灾民。”

温体仁施礼道:“圣上此策甚佳,臣等回去后便会给两省行文,促其尽快照办!”

左都御史李邦华出列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为防赈灾中出现贪腐行径,督察院应遣御史巡视此事,倘有官吏漠视朝廷纲纪,欲从赈灾钱粮中捞取好处,御史便可依律严惩!”

崇祯赞道:“李卿所言甚是,不仅督察院要派御史巡视,朕也会命厂卫遣人巡查;天灾已是难免,人祸更需防范!退朝后李卿便择选干员即刻启程前往,若有贪赃枉法者,四品一下可以当场处斩!四品以上由厂卫逮治入京!”

李邦华领旨退回班列。厂卫虽然令人不喜,但威慑力还是很大的。御史言官居于明面,厂卫则在暗中巡查,两者可以互为补充。

崇祯眼瞅着侯恂似有话要讲,遂果断的想将话题转移到英烈祠上面。还没等他开口,侯恂已经抢先出列开口道:“启奏圣上,老臣闻听施宪台返京,此次江南之行应当收获颇丰吧?”

崇祯知道这老货听见风声准备伸手要钱了,无奈之下开口道:“施卿确实刚刚回转,退朝后朕会着人往太仓银库送去一百万两,侯卿尽可安心便是!”

侯恂乐滋滋的退了回去。现在只要查抄赃银,侯恂必来分赃,在他看来,皇帝就是头大肥羊。崇祯想到刚得来的银子,还没捂热就得交出去一份,心里自是舍不得,可人家也是为了朝廷,不给真是说不过去。

崇祯接着道:“现今各省相继出现旱灾,内阁当未雨绸缪,尽早拟定对策;一旦大股灾民出现,即刻采取有效之方略妥善安置。众卿不可有任何轻视之心,山陕流贼之祸尚在眼前,绝不可使其再现!”

诸臣皆是行礼称是。皇帝的话并非危言耸听,现在流贼势头刚被遏制住,若是不好生想法安置新出现的灾民,谁也不敢保证山东、河南有没有人造反。

崇祯继续说道:“朕原先所提建英烈祠一事,众卿齐声反对,朕亦知晓众卿所思所虑,故拖延至今未得成建;奈何朕所言已在军中广为流传,倘若朕食言而肥,今后朕如何取信天下?今日众卿俱在,那就再议一议英烈祠之事,此事不能再拖延下去!”

温体仁出列奏道:“圣上建祠之意乃以激励军民奋勇杀敌,战殁后不虞有后顾之忧为初衷;当下太仓日益宽裕,圣上也常自内帑拨银以恤官军,月饷充足,更兼有抚恤烧埋永业,臣以为如此优渥之下,士卒敢不奋起?故建祠一事实为多此一举!”

其余众臣都是默不作声。他们已经懒得和崇祯打嘴仗了,都是打定主意,无论皇帝说破天,就是坚决不同意建祠之事。烧埋银、永业田我们就忍了,给他们一口饭吃也无所谓,可你居然打算给他们建祠,这太过分了!

崇祯叹息一声:“自我汉人建立属于自家国土以来,无数大好儿郎为保家卫国,免受夷狄侵害而抛颅撒血;多少无名英烈丧身异地不得魂归故土,正是这些英烈们的浴血抗争,才换得我华夏百姓之安居乐业!现今大明之境况更是实证!众卿可知,许许多多家人已逝的孤儿俱在军前效力?他们在世上已无亲人,为国捐躯之后其魂归何处?何人为其拔除坟上之野草?更有何人在其于地下困厄之时为之奉上四时之祭?众卿何不设身处地为其思量一番?”

在这个所有人都非常注重身后之事的时代,崇祯的一番话语从情理上讲确实无可挑剔。

谁愿意死后无人祭奠?传宗接代不光是为了延续血脉,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死后能有人去坟上看望自己,让自己在地下并不觉得孤单。

阳武侯薛濂慨然出列奏道:“圣上所言臣感同身受,臣代表军中同袍,对圣上挂念将士之心深表感激!此举若成,定能极大提升军卒士气,使官军将士上下一心,为圣上平灭屑小,扫荡群丑再立殊勋!”

卫时春出列奏道:“圣上日理万机下,犹自惦念士卒之忧,臣等俱是深感圣恩!建祠一事已在军中广为传播,官军将士闻之俱是欣慰不已,现已是势在必行之举!否则士卒极易气沮!阳武侯之言亦是臣之所思,还请圣上给有司下旨着手起建!”

二人提督京营至今,因少了文臣掣肘,在整顿军纪,提高士卒战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这次建祠祭奠一事得到了京营以及勇卫营上下的一致拥护。这可是天大的荣耀,皇帝并没忘记他们这群厮杀汉。月饷实额发放到手,战死伤残还有巨额补贴,圣上还要为光棍娶妻成家,这种种举措之下,唯有死战方能报答圣上的恩德。

杨嗣昌虽对建祠持反对态度,但他见崇祯始终坚持己见,而朝臣们则是坚决不让步,这个关键时候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和稀泥了。

于是他出列奏道:“圣上所言虽俱是实情,可大明立国以来,为之献身的朝官文人亦是不在少数,现今圣上意欲单独为军卒建祠,怕是天下文人会群情汹涌,此非社稷之福也!臣以为若想成事,须得另觅他途方可!”

不光只有王承恩指出此间关窍,杨嗣昌也是看的清楚。这事要让文武都满意才行,不能偏重武将这边。

温体仁眼见杨嗣昌屡次出来抢风头,此次言语间也是偏向皇帝更多一些,心里不禁对杨嗣昌的警觉度提高了几分。

崇祯赞赏的看了杨嗣昌一眼,问道:“那依杨卿之意,此事该当如何?”

杨嗣昌奏道:“依臣之见,为国阵亡之士卒当在战殁地设立陵园,由官府雇人专管日常清扫祭祀便可!至于在京城建祠大可不必!”

杨嗣昌的建议与后世各地的烈士陵园基本一样,但也属于开历史先河之举,不得不说杨嗣昌确实是个人才。

一众朝臣对杨嗣昌的建议虽然还是不甚情愿,但比起崇祯提到的在京城建祠,还要礼部、兵部官员四时祭祀的想法来说,这个还能勉强接受,所以这次无人出列反对。

只要在大战之地选一块荒地圈起来就可,平日雇人看管,也不用官员去祭扫,这个法子能说的过去。

崇祯顺势道:“杨卿之言颇合朕意,此法可行!但京城建祠之事亦要进行!”

朝臣们顿时不满起来,我们已经让了一步了,你还要怎么样?

礼部尚书刘宇亮出列奏道:“臣以为,本兵之建言已是极佳,圣上若是再有出格之举,臣等怕是不敢苟同!”

薛濂等勋贵都是对刘宇亮怒目而视,这个老家伙仗着资历老,居然敢明着顶撞圣上,要不要晚上派人翻墙进他家里吓唬他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骆养性则是暗中考虑,准备派人搜集一下刘家的不法事,只要罪证充分直接逮进诏狱,让他尝尝锦衣卫的手段。

崇祯摆手道:“刘卿稍安勿躁!除却本兵之法,朕意将所有为国捐躯之忠魂全部请入英烈祠中祭奠,不分文武!今后凡对大明及黎民百姓有杰出贡献之文武,其身后也要请入祠中享受朝廷祭祀!且朝廷会与其相配之谥号!”

此言一出,整个乾清宫一片沉寂,除了崇祯以外的所有人都在思衬皇帝后半段话中的含义,崇祯悠然自得的端起茶水品了起来。

小样滴!这下看你们还反对不?

文武同享祭祀还好说,只能让你们觉得朕还算公平,可那也得为国捐躯才有资格。

可后面这句话对众人的震撼力可谓是无比巨大。

只要你对大明,对天下,对百姓有突出的贡献,就算老死病死也能进祠享祭!还会有谥号!

虽说历朝都有配享太庙一说,但这种待遇在两百余年的大明可没几个,殿中诸人自问都没资格入太庙。

可英烈祠给了大家一个机会,虽然比太庙的规格层次要低,可也是能让朝廷公祭的无上荣耀啊,自己只要做出一番别人做不到的政绩,说不定就能入祠享祭!

再说,若是文武皆可入祠,那就可以对外宣称,本来皇帝只欲军伍入祠,但在自己的努力抗争下,最后迫使皇帝同意文人也可进祠享祭,这样在文人中就会博得一个好名声。

“臣赞同圣上之言,修建英烈祠一事刻不容缓!”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章 证据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十章 预谋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
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章 证据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十章 预谋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