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

朱由检已经坐回到龙椅上,刚才暴怒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但一想起王志安文书中提到的,在信阳城荒郊找到了大小一千余具逃荒灾民的尸骨时,他的心情依旧非常糟糕。

在朱由检看来,不管是高迎祥、张献忠之流也好,建州女真也罢,他们本身就是生性残忍的土匪,对任何生命都视若草芥一般,所以他们用残忍的手段和武力任意剥夺无辜之人的性命。从严格意义上讲,杀人放火本来就是土匪的职业,十几年来,直接或间接死在流贼手上的百姓早已无法计数。朱由检曾天真的认为,只要等到流贼覆灭之后,在朝廷措施得力的情形下,绝对不可能再有大面积的平民伤亡事件出现了。

但朱由检还是高估了某些衣冠禽兽的道德操守。一些官员或文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信阳州官府这些败类,平素也是号称上承天道、下抚万民,谁会想到他们居然为了一己私利,公然置其治下之民生死于不顾,这种蔑视平民性命的行为比流贼更加让人痛恨。

“诸臣工起身吧!现今北地数省旱灾严重,无数老弱妇孺需仰仗官府保命!面对天灾,只有朝廷和地方官府才有能力让众多灾民活下去!朕唯愿信阳之事只是偶发,否则朕还如何相信官员之良心品行?如何有信心实现天下大治?”

朱由检语气里透着浓浓的萧索之意。

穿越过来后,他一直耗尽心思去改变现世的一些陈规陋习,努力让更多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虽然在很多方面已是初见成效,但都比不上信阳之事对他精神上的打击。那些灾民们临死之前,心里是否会对他这个君王有着无比怨毒的咒骂呢?

他现在对自己能否改变大明充满了疑虑,内心变得不自信起来。

他知道大明的庸懒散官员居多,所以才竭力想从制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可他从未想到还有徐云生这种残民以肥的官员存在。看来严格的监督制度必须尽快推行下去了,那样会最大程度防止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殿内众人相继起身归列,温体仁奏道:“信阳之事实乃人间惨剧,徐某等人罪该万死!锦衣百户王某处置此事虽有越权之嫌,但事急从权,观其行亦是出自公心,不然的话恐怕让人心痛之事还会持续生发!老臣以为其无罪有功!此事还请圣上尽快决断,使天下牧民官引以为戒才好!老臣亦恳请圣上抖擞精神,勿经此小挫而颓靡下去,臣等自会用尽全副精力,辅助圣君恢复我大明昔日之荣光!”

“臣等附议首辅之言!”

“老奴恳请圣上勿要忧思过甚,以龙体为重!”

殿内众人尽皆察觉到皇帝情绪的低落,纷纷或是真心或是假意的出言劝解和安慰着朱由检,这让他内心的消沉之意消解了很多。

自己潜意识里还是带着后世那种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他人的思想,时常会忘记自己现在已是天下之主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悲观情绪会让众臣内心惶恐不安。

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缺少那种视天下苍生皆为蝼蚁的冷血特质。

不过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朱由检也知道很难改变。他只希望自己的精神意志力变得更加强大,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保持理智和克制,能够以冷静的头脑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想到这里,朱由检终于彻底平静下来。他沉声道:“信阳州事件性质极其恶劣!犯事官吏人等须得从严惩处!知州徐某以下尽皆于当地闹市斩首弃市!其家产全部充公!家人流三千里,永世为贱籍,遇赦不赦!内阁将此事拟旨昭告天下!”

温体仁出列施礼接旨。

本来朱由检想下旨将犯事官吏处以腰斩的,但考虑到腰斩太过残忍,想了想后还是改为了斩首。

朱由检接过王承恩端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回味甘冽的新茶将他心头最后一丝烦躁荡涤殆尽,昂扬的斗志重新燃了起来。

他接着道:“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分别带队赴河南、山东重灾区巡视,一旦发现地方官府有人行阳奉阴违、懒散懈怠之事,无论其官职大小,一律全部开革!敢为其请托说情者同罪!若是发现有人贪墨赈灾钱粮者,即刻斩首示众!李卿、施卿,朕望两位卿家勿要计较个人声誉与得失,一切以朝廷及百姓利益为先,使受灾民众大部能平安渡过现下之难关!”

李邦华与施邦曜皆是神色庄重的跪倒在地行大礼后接旨领命。

朱由检深知打井修渠都需要时间和钱粮,也需要专业人才指导施工。有些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更需要打深达十几丈甚至数十丈的深井,那样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并且效果并不显著。

但北方数省的旱灾还会持续数年,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世代,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过长的缺点暴露无遗。

这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廷要拿出天文数字的粮食来养活这些饥民,以便打井修渠完工后才能使田地有所产出。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那样做的话会彻底把大明财政拖垮,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郑家的船队现在虽然不停的从暹罗、交趾等地采买大米后运来京师,但船队一来一回之间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总不能要求郑家停下生意不做,专门给你当运输船队吧?那样等于直接从郑家的口袋里掏钱了,泱泱大国岂能如此毫无风范?再说郑芝龙也不见得会答应。

待李邦华和施邦曜归列后,朱由检继续开口道:“据朕所知情形来看,目下受灾各行省府县中以陕西诸项举措最为得当,施行也最为彻底,因而其受到旱灾影响也最小,这一切皆得益于孙卿施政有方、地方官吏不辞辛劳、以民为本之操守。加之陕西连年动荡下,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故而陕西已初具自保之像,照此情形看,几年后陕西境内将会初现安定之局。此实为朝廷消除了一大隐忧,孙卿功不可没!”

对于能力极强又忠诚无畏的孙传庭,朱由检时不时的便会当着众臣面前赞许几句,目的就是警告众臣,这是朕属意之人,你们别没事找事给他上眼药。

见大部分大臣都点头附和后,朱由检接着道:“此前朕已下旨,令山东各受灾府县官府,将境内灾民往运河两岸以及济宁府之微山、昭阳、南阳、独山等湖区迁移。盖因上述之地河流湖泊密布,地力肥沃,无论是打井还是引湖河之水灌溉尽皆十分便捷,耗费钱粮比干旱之地亦是少了许多,长久经营下去,成为鱼米之乡并非奢望。工部已遣都水司官员前往规划布置,选择雨季时不会被大水漫灌之地修建村落、开荒屯田。只要措施得力,地方官府指挥得当,数年后,山东灾民亦可得一良田佳所。”

工部尚书范景文奏道:“据都水司郎中马某奏报,经都水司所遣官吏人等亲身考察,以及查阅地方县志后得知,单是济宁府南四湖周边未肯荒地便有数十万顷之多。开荒后经几年轮种,大部即可成为上田,其产出足可养活数百万人口。当地农户兼有农闲之时捕鱼养虾之获,将之售卖与他人也可,自家食用也罢,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外财。”

朱由检点头道:“工部差事做的甚合朕意,范卿要从部内多多发掘可用之材,只要其确有真材实学,朝廷自会予以超擢,这样便会使得人尽其才,更能使范卿落得伯乐之美誉,范卿切记!”

范景文乐滋滋的施礼接旨。工部就像个夜壶,不管是皇帝、内阁、内廷,还是重臣勋贵,有事就拿过来用,用完了就扔犄角旮旯去,出了事还要有人担责,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儿。

工部除了尚书、左右侍郎几名高官以外,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中层官员基本都是专业性极强的人物,很多吏员在本行业中也是个中翘楚。但因为大明上下基本不注重对专业人才的提拔使用,所以使得工部官员升迁极其缓慢,那些中层官员也是私底下怨气颇重。

这回皇帝开了口,范景文当然乐得送个顺水人情。回到部里一说,在自己的据理力争之下,圣上亲口答应会加大工部官员的拔擢力度,只要以后大伙儿实心任事,自己定会找圣上替大家讨要升赏,如此一来,自己在部里的权威性将会提升一大截。

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
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