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

清军这种突然出现的举动让孙传庭马上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右翼跨海登陆的刘、张部得手了。

经过近一年的漫长准备,两翼奇兵终于有一路已经见功,其扰乱敌人军心的目的也已达到,现在他们由暗子转为了明棋,成为清军不得不去品尝的诱饵,而左翼卢象升所率的骑兵则成为了决定这场战役最终能取得多大成果的胜负手。

在不知道这路明军有多少人马的情况下,心忧盛京的奴酋肯定会调派军队回援,这种牵一发动千钧的态势下,全军北返才是最佳选择。

但清军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退路上有一支强军已经埋伏在侧,正随时准备对他们发动致命一击。

现在的态势没必要跟清军力拼,人心惶惶之下,清军这几天肯定会北撤,自己只要率大军尾随就好,等到卢象升的骑兵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全军压上去就是一场大胜。

等到明军后队的辎重营和清军派出的上万包衣分别清理完战场、把伤员送走、阵亡者登记完身份后遗体火化、各部统计战损并开始埋锅造饭等等一系列后续事情完成时,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了墨蓝色的夜空中,清冷的光辉如水银般铺满了大地。

此时皇太极那顶宽大无比的大帐里灯火通明,帐内济尔哈朗、多尔衮以及汉军旗、蒙八旗的旗主齐集,等待皇太极从后帐中出来,众人各怀心思之下无人出声,帐内的气氛既安静又诡异。

孙传庭猜的一点没错,就在两军激战正酣时,皇太极接到了留守盛京的代善送来的急报:建州祖廷赫图阿拉被明军袭破,萨尔浒附近的村寨也已经被明人给袭破,按照距离来计算,这支明军接下来的目标已是非常明确了。

萨尔浒距离盛京只有两百余里,现在还不知道明军的具体人数,代善已经遣哨探前往探查。

接到急报的皇太极急怒攻心之下旧疾复发,在强撑着下达了全军后撤的命令后便卧榻不起,经过御医李存德的紧急救治,症状才稍稍得以缓解,在勉强喝过一碗参汤之后,皇太极遂下旨召集各旗旗主前来帐中议事,但众人聚齐后,他仍然没有从后帐中出来。

“值此危急关头,还请皇上保重龙体为佳。奴才以为,明人东面之军员数不会过多,盛京有礼亲王坐镇,短期内应会无忧;当务之急应速遣一支强军回援,于盛京城外痛击东面明军,使明人奇袭之策破灭,如此便可安众人之心。”

自皇太极急症发作后便一直奉命留在后帐的宁完我轻声安慰道。

躺在锦榻上的皇太极双目紧闭、面色蜡黄,脑海中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情况。

宁完我刚才所说的和皇太极所想的基本一致。

明军东面的奇兵人数不可能太多,这一点从当面明军的数量上便可以得出结论。

从各路明军的旗号上来看,松锦一线云集了大明可以调动的几乎所有精锐军队,作为偏师的东面明军一是人数不会太多,二是战斗力如何也值得怀疑。

现在只要遣五千人回去,便可确保盛京无忧,说不定还可以绞杀这支明军偏师。

但是,这一切已经与大势无补了。

今日下午的战况,站在后阵缓坡高处的皇太极看的很清楚。

驰骋多年、纵横无敌于关外、灭敌无数的八旗精锐几乎在各个战场上都不敌对战的明军,仅有左翼两蓝旗一部在与明军交手时略占上风,而从对面明军纷繁复杂的旗号上可以看出,很明显,那只是传统的明国边军,根本不是中路和右翼完全占据优势的明国新军。

明国皇帝这是明摆着想拿着那些边军去消耗。

这些军头定是和祖大寿们一样,在明国皇帝眼中属于难以掌控的力量,所以才借机调至关外来和八旗兵以命换命。

明国新军所使用的各种火器,那些军镇兵少有使用,仍旧是传统的长枪刀盾,这足可以说明问题。

当下的局势让皇太极内心深处隐隐有了一种绝望的感觉。

原本被内忧外患祸害的奄奄一息的大明,怎么就突然焕发了生机呢?

明国那个年轻的皇帝到底做了什么?

这些新军和装备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编练出来的?

为何这些士卒如此的勇猛?

这些将领是怎么变得睿智起来的?

现在的形势下,已经不是考虑着怎么重创明军了,而是要想方设法保留下足够地实力,退回去后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以图日后再起了。

但看着眼前的架势,明国皇帝显然不会再给大清什么机会了。

只要分兵回防盛京,那本来就处在全面被动下的清军就顶不住明军的大举进攻,而现在要是全军回返,明军定会一路追击。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明军的目标就是攻取盛京。

对于大清来说,盛京是必守之地,除了那是大清国的象征以外,建州依托盛京在周边经营了多年,不管是人口还是田地,这些都是八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旦被明国摧毁,再想翻身可就难如登天了。

如果盛京被明军攻破,不知道还剩下多少人马的八旗便只能继续北撤,虽然北面都是一望无际的丘陵平原,也是非常适合开垦耕种的良田,但要是没有大量的人口物资,你拿什么去发展?

“公甫,你即刻持朕手谕令牌,点齐朕之五千护军后连夜北返盛京,会同盛京留守兵马剿灭东面明军,之后秘密晓谕豪格,这五千护军分作两路,豪格领三千护军及原有嫡系,拣选八旗青壮及妇幼,以及汉军旗中各色匠人及其家眷,尽量多携带粮草物资、牲畜车辆等所需,立即向北地迁移,离盛京越远越好!

豪格曾数次率部北讨生女真,对北面地势较为熟知,可择一地休养发展!

东面两千护军由甲喇章京额玉骨率领,去将老寨收回之后,依托老寨向东北发展,择机进入朝鲜打粮打人口!

礼亲王率留守兵马守好盛京,待大军北返!若有不服号令者,无论是谁,即刻斩之!

公甫,我一直视你如兄长家人,豪格虽性格暴躁,但也是目下我唯一可托付之人,今后你要好好辅佐与他,记住,要隐忍蛰伏,要对明国俯首称臣,等待时机,切不可与明国反目!

你此番回返盛京之后,朕之后宫但凡有身孕者一律跟随,余者皆留盛京,再就是,一定要将传国玉玺带上,切记!”

沉默半晌之后,皇太极缓缓睁开眼睛,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宁完我开口吩咐道。

“皇上!这。。。。。!”

皇太极的吩咐让反应不及地宁完我大吃一惊,随后他立即明白了皇太极的心意:托孤!

“皇上,不至如此!我大清坐拥十几万强兵,待寻得明军错处倾力一击,或许可以挽回颓势!以我皇之英明睿智,定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奴才只愿我皇能保重龙体,好生将养身体,大清离不开皇上啊!”

宁完我说完之后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个响头,抬起头直视着皇太极的病容,双目中已是噙满泪水。

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十五章 哗变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二百章 客户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
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十五章 哗变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二百章 客户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