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

除了温侃因自身出色的表现引起了朱由检重视之外,孙克敌到达湖北后的言行举止也是朱由检重点关注的目标。

相较于因职责和出身而格外引人注目的温侃,在国子监中小有名气地孙克敌去往湖北一事却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而孙克敌的表现也并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名臣的家教确实不是盖的,名臣的后代,的确有人继承了祖辈身体里优良的基因。

虽然朱由检对孙克敌与其父大相径庭的行事风格感到有些奇怪,但仔细琢磨过后便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孙克敌刚一降生,孙传庭便外出为官,在其两岁时,孙传庭辞官归家,随后便在代州老家待了十四年之久,直至崇祯八年被朱由检再次起复。

可以说,在孙克敌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正好是孙传庭言传身教下陪伴度过的,这就为孙克敌形成正确的三观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因为这个时期的孙传庭正处在报国无门的郁闷期,在教育自己儿子时肯定是将自己对时局的观点不遗余力地灌输给了孙克敌,其中也会夹杂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为了施展才能,就必须身居高位,而升官的过程中,你可不能像为父这样任性使气,要圆滑,要学会曲线救国。

单单是说教是远远不够地,要想将父亲这些教诲付诸于实践之中,那就必须要有个平台和环境。

恰好,崇祯八年,孙传庭离家赴任陕西,朱由检为了安抚这位名臣,派人将孙传庭的家眷接到了京师,孙克敌随即入国子监进修。

正是朱由检这种无意中的举动,给了孙克敌将父亲灌输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机会,在不断地尝试中,孙克敌终于找到了与人打交道中最受欢迎的方式。

据锦衣卫定期呈送来的奏报来看,在一千多名上山下乡的举子中,孙克敌的表现可以说是卓然出众,迥异于他人。

当绝大部分举子们身处恶劣环境下怨天怨地时,在渡过最初的不适之后,孙克敌很快便融入到了所处的环境当中,展现出良好的悟性以及非常强大的组织能力。

在配合当地官吏开展一系列繁杂琐碎的安置事物中,孙克敌毫无世家公子的架子,也从未对他人表露自己的身份,遇事总是不耻下问,并很快将新学到的知识和手段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深谙此道的孙克敌自知,想以一己之力做出超人的功绩是相当难的,于是这位孙公子很快便从同处一地的举子中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者。

在经过两个月的磨合之后,又将这只十五人组成的小团队分成两组,他和另一名来自山东青州府的举子方来运各领一组,划定各自区域后,相约在结束任务后比较各自的成绩,以此来激励团队中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

实践证明,只要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克服,自己也扑下身子投入其中,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想不成功都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支小团队也基本适应了所处的环境,通过亲身投入,也对大明普通农户日常地艰辛有了更真切地领悟。

在闲暇之时,孙克敌也不忘以经书和先贤的教诲引导团队中人,鼓舞大家一切以为生民立命为宗旨,力争在开创盛世地过程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这些平日里衣食无忧,或者锦衣玉食地士子们,把现在所经受的一切,与往昔那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相对照,这才明白了何谓民间疾苦。

那些为求温饱而终日辛苦劳作地黎庶们,给他们的心灵深处带来了极大地震撼。

每当这些“草民们”从他们这伙人的身上得到帮助地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恩戴德,每每让士子们感怀不已。

任何人在施恩与人而得到真诚感激的时候,那种满足感会不自觉间让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为了表达对官府和这些文曲星的感激之情,农户们会将刚刚从田间水塘中捉到的一条草鱼、一兜田螺、几只螃蟹、数条黄鳝等自己不舍得吃的食物,打发自家的孩童送到士子们居住的草屋木棚里。

当这些怕生的孩童们扭捏着将这些食物送来,并怯生生地告知士子们一声,随后扔下就跑掉的时候,这些读书人的良心终于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在类似的事情发生过无数次之后,士子们终于将这些他们原先轻视地草民视为了同胞,也深切地体会到了草民的不易,并更加尽心尽力地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工作中。

在对孙克敌的表现感到欣慰的同时,在整个移民安置期间,其他表现出众的举子也被纳入到了朱由检的视线之中。

这个温体仁出于自己内心不平衡而提出并实施地方案,却在无意中成为了大明未来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的重要途径。

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在这个偶然出现的大潮当中被得到了良好的展现。

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自古以来的难题,原因就在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而就在今天,这个平台诞生了。

朱由检现在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湖北各地官府、御史、锦衣卫送来的各种情报和信息,然后将其中表现出众的人物记录下来,列入持续观察的目标之一,以后再结合其人后续地表现考虑如何安置。

治国理政、开创盛世,这个过程中需要无数各方面地人才。

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因材施用,不能求全责备,允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就是朱由检的用人策略和方针。

人无完人,不能求全责备,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站在制高点上加以指责。

整个移民安置工作还会持续数年,等到大部分移民稳定下来之后,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举子,会有很多人被就地授官,正式成为大明体制内的一员。

为了防止有人借进士和举人的身份对他们将来的升迁提出异议,朱由检打算开后门,借鉴宋时的锁厅试制度,给这些举子以进士身份。

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
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