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

就在孙传庭率大军一路尾随着北撤的清军而去的时候,乾清宫里的朱由检已经在筹谋收复失土之后的发展蓝图了。

由于关外战事的奏报每日都会由快马急递至京城,所以虽未亲临战阵,但朱由检对于当前的战事进展了如指掌,同时,他也对这场事关大明未来国运的战役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在统帅、军心士气、兵力武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均占有巨大优势的背景下,这场决战没有理由失败,现在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善后的问题。

首先,蓟辽总督这个职差要取消,孙传庭卸任回京后将会入阁,与他同时入阁的还会有卢象升、陈奇瑜、杨嗣昌三人。

辽东地区改为辽宁行省,与关内其他行省一样,设立巡抚和左右布政使以及其他有司,邱民仰将会成为第一任的辽宁省巡抚,布政使将会由内阁推举。

其次,整个战役结束之后的人员安置问题。

原先八旗名下的汉人包衣倒是好说,只要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还是就地安插,然后设置府县管理他们即可。

重要的是那些八旗旗丁以及依附过来的蒙古部落如何安置的问题。

八旗存活的人口将会被打散后内迁,分别安置于各行省内,每个村落不准超过五户,不准单独设村安置,这样可以有效的管控和防止以后不必要的麻烦。

这主要牵扯到最后能有多少八旗人口的问题。

按照朱由检的分析,现在八旗的总人口不足百万,总人口大概也就在五十万到八十万之间,而这场持续了数月的大战后,这个总人口数还会下降一大块。

战争是残酷和泯灭人性地,人性的阴暗面在其中会被无限放大。

尽管朱由检已经下令,除了战场上之外,官军不得无故伤害任何对自己无害者,但很多时候这个命令会在特殊情况下会被士卒们有意无意地忽视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个时期的军队还做不到后世那样的对百姓秋毫无犯。

而蒙古部落的安插就有些麻烦了,插汉部、科尔沁部、土默特部等部族肯定要打散,但由于这些部族特有的流动性,使得管理上会相当棘手。

这个问题交给内阁吧,自己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

迁移八旗人口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有收复后的巨量收获可以相抵,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其三,战后将官士卒的升赏以及保留多少军队的问题。

在国内外安全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朱由检准备采取精兵策略,实边虚内,在大明境内水陆要冲及要害处驻扎精兵,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兵贵精不贵多。

历史上的大明坐拥一百多万大军,照样没能经得住流贼和建奴的打击。

至于给立功士卒的赏赐,无非就是是金银田地。

对于面积广阔的辽东地区,田地根本不缺,缺的是人,只要水利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后世的东北大粮仓会提前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升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大事。

朱由检打算接着大胜之际,提高武将的地位,改变以往以文制武的传统陋习,恢复文武各司其责的最佳朝堂格局。

恢复五军都督府,兵部侍郎由勋贵或武将担任,开办讲武堂,在中低级将官中普及识字率等,这一系列举措就是朱由检想要实施的。

但这几条条肯定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和抵制,甚至包括卢象升、孙传庭等这几名他最为信任的能臣。

这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朱由检已经考虑了许久,现在也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再有就是修路的问题,不仅是拓宽京城到关外的官道,其他行省的各条官道也要有相似的举动。

不管什么年代,修路都是最基础的国家建设,没有路,什么都干不成。

在古代,官道就是历朝历代修的主路,通常情况下宽度只容许标准大小的两辆车并行,这个标准大小就是始皇帝定的。

之所以要定这个标准,是因为没有橡胶轮胎的年代,车轮很容易在土质路上留下车辙,时间久了车子都是按车辙来走,统一标准更方便大范围的交流。

在那个地图要一脚一脚量的年代,历朝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能修成一条主路已经是天大的工程,没有战乱之类影响的话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那么新修的路就会非常少,更多是维护老路。

那么由此推演的话,攻城就容易理解了。

打个比方,从现在的京城到南京,只有一条路可以供大队人马以及粮草辎重通行,走这条路,可以两个月到长江边,不走,有其他小路或者没路的地方,则需要两年甚至更久。

作为主帅,你要是不选择走主路,那么管辎重后勤的恐怕就要先动手把你做了,因为走小路的话,海量的粮草物资根本无法运输,只要是有常识的肯定走主路。

那么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主路上有座城,叫徐州,周围能通行的路都在徐州驻军的攻击范围之内,现在是敌军所占,那么,你想去南京的话,是不是要先把徐州打下来呢?

扯远了,还是回到修路的问题上。

虽然朱由检并没有离开过京城,但这不妨碍他通过锦衣卫的报告制度大明各州县官道的现状,那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且坑洼不平,狭窄难行的样子,他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

现在四轮马车的制造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只要技术再成熟一些,朱由检就会下旨开始建设新的工坊,开始量产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现在大明各地的官道的宽度显然是无法适应四轮马车对行的,拓宽改进已是势在必行。

当然了,量产的四轮马车是用来运输商品物资的,并不是用来供官绅富商乘用显摆的。

这种供乘用的奢侈品也有,但产量极小,已经生产出来的都停放在军器监仓房的大院里,这是朱由检准备赏赐给自己中意的大臣的。

这种划时代的产物,相当于在拖拉机盛行的时代,突然出现了劳斯莱斯幻影一般,那种荣耀和体面是谁也无法拒绝的。

这些豪华座驾目前都已名车有主,温体仁会是最先得到这种豪车的一位。

不为别的,就为了老温听话、熨帖、有眼力价。每次只要朱由检透露出某方面的意图,老温基本上都是不遗余力的身体力行,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本应该与皇帝对着干,为文官集团谋福祉的首辅,这是相当难得的,老温享受这份殊荣理所应当。

第二位就是孙承宗了。

这位德高望重的名臣应该享有属于他的荣光。

不管后世历史上如何评价他,就冲着清军入关后,孙阁老带着全家老小在老家高阳拼死抵抗,最后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单单这一条就足够了。

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放在后世,各位扪心自问,有几人能做到?

为国尽忠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真要做到言行一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第十五章 哗变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四十章 大战4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十五章 哗变第二百章 客户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
第十五章 哗变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四十章 大战4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十五章 哗变第二百章 客户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