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

在等十亩试验田与普通农田的夏收成果比对过后,朱由检与温体仁返回了京师。

这次司农寺试种的田地大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一石六斗,比普通农户种植的田地收成足足多了一半,真要如温体仁所提议的,要是在全大明各地推广这种技术的话,大明的粮食产量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增幅。

这就是精耕细作带来的收益,比那种广种薄收的粗放式耕种要强出太多,问题是这还仅仅是第一年,其中还有很多经验和交于需要总结,等这套方式完善后,朱由检相信粮食亩产量还会有一定的提高。

这在没有化肥、农药,优良种子的当代,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产出了。

据朱由检所知,目前大明北地的粮食产量平均也就在一石左右,地力贫瘠的田地甚至只有七八斗的样子,试验田的模式在各地大力推广已成了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

朱由检并没有急于下令推广大兴县的模式,他在等待所有试验田全部收割完毕后统计出来的数据,只有这种全面的数据才有参考价值,万一司农寺上下为了表功,特意选择了一块地力最肥、长势最好的田地来糊弄自己呢?

wωw¸ тTk án¸ C○

更坏的可能是,如果有人将其他田地里的收成暗地里运来,假做是试验田的产出呢?

这种欺上瞒下的事极有可能发生。

万一试验田并不成功,自己若是不经过其他途径调查而贸然下旨在全国推广,那结果就是既劳民伤财,也会留下笑柄,平白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为了自己不被蒙蔽,在回京的路上,朱由检即刻命人传讯给骆养性,立即选择合适的人手,以不同的身份亲临大兴县,暗中观察和监视,看看真实情况到底是如何。

数日之后,整个大兴县的夏收全部完成,又过了几天,打场脱粒也已完毕,司农寺在大兴县的千亩试验田的数据也收集完毕,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一石五斗,虽略逊于朱由检亲眼所见的那十亩田地的产量,但相比其他平均亩产一石左右的农田来说,这个产量的确令人振奋。

据锦衣卫的情报来看,朱由检的疑心并没有任何依据,司农寺报上来的数据都是实打实地干货,没有掺杂一丁点水分。

朱由检在得到了确凿可靠的信息之后,立即下令司农寺撰写此次耕种的具体方式方法,然后编印成册,刻板印刷数千册,以朝廷的名义分发到各地县级以上官府,开始在大明境内全面推广。

为了防止有人可以追求文字的华美而不注重实效,朱由检特别强调书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明了,不得引经据典,还要配上相关插图,以更加直观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流程呈现出来。

在等待夏收成果期间,朱由检先后接到了郑芝龙和孙传庭的题本。

孙传庭在题本中主要讲的是关于近十万汉人包衣的处置方式及思路,这与朱由检的想法大体相同,修路的确是大明目前急需要办的几件大事之一。

但十万人堆集在从宁远到松锦这两百余里的大路上,不仅有些浪费,而且会给前线大军的粮食供应带来巨大的压力,就算有辽西一带夏粮做补充,但这十万人每日的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毕竟修路可是极为耗费体力的重体力活,人要是吃不饱的话哪来的力气挖土开石。

朱由检对孙传庭的计划进行了改动和调整。

首先就是将这十万人中的家庭主要劳动力挑选出来,等整个辽境光复之后,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包衣也会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免得许多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彻底崩溃。

这一点纯粹是从人道主义的原则出发,毕竟这些包衣都是被从关内掳去或者原先就是辽地的汉人,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原因为八旗效力,但究竟是同宗同族的汉人,用劳动改造就是惩罚了,没必要再人为制造其他的悲剧。

剩余的人将会被押解进关内,开始平整和拓宽京城到山海关的官道,还有一部分会被分派修建京城到宣大一线的官道。

朱由检预计,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极度落后的现在,单单这两处道路的拓宽和平整,就要耗费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期间所需的钱粮物资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单靠刚刚趋于好转的国库是无法承担的,自己的內帑少不得又要动用大笔的银钱了,好在现在四海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银钱每日都如流水般淌进了內帑,所以费用倒是不愁。

监督修路的任务将由地方官府派遣官吏承担起来,而御史和锦衣卫则会一明一暗进行巡视和督查,防止工程中出现的贪腐行为。

因为这样浩大的工程中动用的钱粮数目太过惊人,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依照大明官场的陋习,贪墨是会百分之百的发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可是对许多官吏最好的写照。

有些人确实胆大包天,什么钱粮都敢上下其手。

就在五月上旬,锦衣卫就从宁远官军辎重大营内逮获了数十名联手贪墨军粮物资的兵部官吏以及随员。

这些家伙以大斗进小斗出的隐蔽手段,以及官场特有的漂没等名义匿下了近万石粮食,然后再借着运粮马车返回关内的当儿,偷偷将墨下的粮食运回关内,交于自家亲戚开设的粮店经销,以空手套白狼的行为赚取暴利。

奉命负责暗中监视的锦衣卫早就对此有所防备,在侦知详情后禀报到都指挥使司衙门,骆养性随即进宫禀明情况,朱由检当即下旨查抄。

最终锦衣卫侦知的结果是兵部武库司一名员外郎、两名主事以及数名低级官吏事涉其中,这些人被拿获后于闹市斩首弃市,家产全部充公,家眷流五百里,其族中子弟所开设的店铺也被查抄,主要案犯同样被斩首。

因为此事,兵部几位堂官、武库司郎中皆被罚奉一年,朱由检在相关会议上严厉警告杨嗣昌等人,若是衙门内再出现类似事件,他们就要考虑考虑自己的前程了。

罚俸是大明历代皇帝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以往这种处罚措施更像是隔靴搔痒,效果就如同罚酒三杯差不多。

但自从朱由检大幅度提高了官员的薪资后,罚奉就不再是不痛不痒的惩罚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牵扯到了自身利益,让被罚者也是肉疼不已。

就拿杨嗣昌来说吧,每年的俸禄是一千二百两,加上六百两养廉银,这一下子就等于被人偷了近两千两银子去,就算你再视金钱如粪土,心里不疼的慌才怪。

而两位侍郎一年的薪俸也只比杨嗣昌略少而已,武库司的郎中一年也差不多有近千两的收入,这好日子才过了几天,猛然间就短缺了一大笔正当收入,这几人真是恨不得把那些人的脑袋再缝起来,自己亲手再砍一遍方才一消心头之恨。

有关修路的方略经过简单调整后就可以实施了,而郑芝龙有关荷兰和西班牙人的事情却是有点意外。

郑芝龙在题本中声称,荷兰和西班牙以及东印度公司各自派出的特使已经到达福建,想亲自来京面见大明皇帝。

在题本中,郑芝龙还提到一件事:据从马尼拉逃回福建的商人讲,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对当地汉人展开了大规模地屠杀。

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十五章 哗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九章 皇庄5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十章 残暴第八十章 困难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
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十五章 哗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九章 皇庄5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十章 残暴第八十章 困难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