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

温体仁等内阁诸人对于两名新晋大学士倒是持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

王应熊和张至发早就做好了随时让位的准备,两人自知在皇帝心目中早就没有了应有的地位,所以现在只盼着到时能有个体面一些的荣衔致仕回籍就好。

温体仁则是一点不担心自己首辅的位子会被人取代。

在他看来,虽然增补阁臣之事已成定局,新入阁之臣也都是年富力强、能力出众者,但至少三五年内他的位子会相当稳固,五年之后自己也就已是古稀之年,退下来也就无所谓了。

而对于大明朝堂为皇帝所看重的这些重臣,温体仁也有过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不管是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几人也好,还是陈奇瑜、杨嗣昌、范景文、侯恂等人也罢,这些人都目前来看都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也缺少体察圣意的本事。加之都是久握重权、杀伐果断之辈,已经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所质疑或者不尊,这群人聚在一起指不定会出现何等场面呢。

洪承畴、卢象升都是以军功著称,这些年来一直在带兵打仗,与抚民治民之上几无建树。而内阁是以辅助皇帝处置内政事物之地,在流贼已灭、建州难保之境下,皇帝的关注点肯定会转向大明境内安民富民一事上来,这二人是否能在民政上有所成就尚未可知。

孙传庭、陈奇瑜虽然文武兼备,但性格上都有着不小的缺陷。陈奇瑜的能力自不必说,在军略方面有着超卓的眼光和见识,但其得势后易生自满之心,随之便是举止失措,很快便会有让人诟病的问题出现,这一点让他很难成为首辅之臣。

孙传庭崛起神速,在陕西虽只短短两载有余,便已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从今上日常的言行当中可以发现,孙传庭是今上最为看重的文臣之一,也是最有可能成为首辅之人。

但孙传庭同样有着性格过于刚直、资历尚浅的缺陷,这一点只能在内阁中历练数年方能得以改善,短期之内绝无可能被推到高位。

范景文、侯恂虽长于内政,但其所擅长的皆是方面之才,不具备统帅全局的眼光,不可能成为皇帝属意的首辅,只是在特定领域内给皇帝以更加专业的建言而已。

杨嗣昌虽然才干、风度、媚上等方面都不错,但可惜资历太浅、也无殊功,年纪比皇帝眼中的红人孙、卢、洪、陈还要大,这辈子根本不可能登上首辅的位子。

若是其心有不甘下挑起事端,最后很有可能会被今上所厌,不过按照杨嗣昌八面玲珑的手段来看,他自然会认清形势,在内阁中谋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至于礼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尚书冯英,入阁的机会都很渺茫,更别说首辅了。

远在南京的李邦华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具备了做首辅的资格,但过于忠直的性子,恐怕不会为皇帝所喜,左都御史这位子就是最为适合他的。皇帝虽然很器重他,但怕是不会让他入阁,顶多加荣衔就是了。

若是朱由检知道温体仁现在的心思,肯定会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老温的猜测与他所想的几无二致。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来年增补阁臣后,温体仁的首辅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做下去,等到孙传庭等人在几年之内理清了如何执政的思路,也从中摸索到阁臣所需的经验后,那才是温体仁致仕之时。

孙传庭的确是朱由检心中认定的首辅最佳人选。

按理说首辅之位应该给处事更加圆滑、手段更加柔和一些的洪承畴,但朱由检对这位被列入贰臣传的臣子有着抹不去的心理阴影,尤其是与孙传庭、卢象升这种忠勇刚烈的名臣一对比,洪承畴的形象顿时矮化了一大截。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后朱由检认为,当下的大明刚从多年的战乱中走出,还要面临着持续天灾的恶劣影响,江北之地可以说是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

此时的大明顶层人物,需要的不是那种守旧保守的官僚,而是勇于任事、敢于进取的开拓之臣,孙传庭的性情能力刚好符合这一要求,只要有自己给其强有力的支撑,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在十年之后,使得大明北境初现大治的雏形。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重要部司的职能都要进行微调,以便使其职责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权柄极重的都察院便是首先需要调整权利的部司之一。

在加大都察院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制订相应的章程来约束言官们的权利。

自唐朝的牛李党争之后,历朝历代的文官们便形成了为了各自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相互攻击的恶劣作风,而各个时期的言官们都在这些争斗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

因为言官们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战斗属性和特权,那便是可以风闻奏事。

这种特权被文臣们给与了无限放大,也凭空产生出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很多名臣良策都倒在了这种带有无限恶意的攻击当中。

朱由检认同后世的普遍观点,他认为,这个风闻奏事的特权更像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这种恶政特权如果不加以限制,那未来的朝堂很快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争吵谩骂、个人攻击将会无休止的上演,而绝大多数身涉其中的臣子最后都会败下阵来。

言官们的主要权利不改,但风闻奏事权将会被取消。

以后弹劾任何大臣都必须有确切的证据,否则就是诬陷,这是要被同罪论处的。

有效的证据是弹劾的基础,要将被弹劾之人所犯的罪行每一条每一项都给出足够的证据,以此来服众。

等到李邦华从南京回来,这一条就会在都察院开始实行,以杜绝有人动用言官攻击政敌的现象,使得朝臣们的精力都用在处置政务上,而不是担心在公事上得罪他人会招致打击。

言官的职权虽然是监察百官,但在此之前这项最主要的职责被大多数人选择性的给忽略了。

监察百官的指向是朝臣们对于各自政务的处置,而不是针对着某人的个人私德进行人身攻击,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北宋名臣欧阳修便是受害者之一。

他被政敌指使言官诬陷其与儿媳有私情,羞愧无奈之下只得辞去了参知政事的职位,而随着他的丢官去职,这段无中生有的诬陷也戛然而止,舆论也被迅速平息下来。

这就是典型的诬陷,因为到最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欧阳修有这样不道德的行举。

朱由检决不允许在自己的眼前出现如此恶毒之事,敢有以身试法者,夷州开荒去吧。

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章 客户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二百章 客户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