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

在朱由检的战略部署中,黄得功部要分兵北上和南下,维护京杭大运河的畅通,震慑江南一带的同时,可以随时纵兵东南沿海,对郑芝龙做出威胁的姿态,这样可以有力地配合钦差远赴福建想要达成的目的。

黄得功部还要起到保护陈奇瑜任漕运总督时,沿运河两岸修建的粮仓的作用。

这几处粮仓现在是由漕运衙门和当地官府派人看管,这样的安保措施太过简陋,一旦有什么大的事端,这些未经战阵的漕兵和差役根本不顶事。

为了预防万一,这些重要设施必须要有强军保护。

每一处粮仓安排两百人足矣,淮安府留驻两千人,临清留一千,扬州一千,中间五处粮仓一千,这样整个运河主要河段都有精兵驻守,再配合锦衣卫的情报网,足可掌控整个运河,保护好这条经济大动脉的健康运行。

以张远为南京总兵,所部三千人除大部驻扎南京府外,还要分兵于周边州府建立军营,以便及时压制突发状况,不使江南有大的动荡。

张远所部在保护辎重营地时表现出色,所以此次全体得以升迁,并有了个好的去处。

内陆重要的区域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下面就是整合边军了。

在内外安定的形势下,九边重镇都已经成为了大后方,再保留军队已是多此一举,只要在西安府留驻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即可,其余的边军士卒在领取每人二十两安家银、将官视级别增加后将全部裁撤,伴随的配套政策就是每人可免三年田赋,三年期满后新三年内减半征收。

相信这一政策也会受到除了少数将官外广大边军士卒的热烈欢迎。

二十两银子看似不多,但对于很多贫穷的边军士卒来说,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

有了这笔安家银,娶个婆姨,再买上头牛,多开几亩田地,一年中大半时候能吃上饱饭,没事再生几个娃,这不就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吗?

五年解决天下大多数百姓的温饱问题,这是朱由检制订的目标。

在大幅度减免赋税、对新垦田地三年免征,新三年减半计征的情况下,再辅以各种水利设施的配套到位,这个五年计划或许不是梦。

对于北地穷惯了的绝大多数百姓来说,吃饱穿暖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但是,这个人类最基本的诉求和权利,在这个时代却成了无数人的奢望,自己作为一国之主,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虽然条件在逐渐转好,但仍然还有很多人在死亡线上挣扎,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任重而道远。

在开疆拓土和保护漕运安全、裁汰各镇边军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新兵种的组建,或者叫重建。

于登州设立大明皇家北海舰队,擢刘国能为北海舰队都督,正二品武职,张文耀为北海舰队提督,从二品武职,其余将校由二人所部按功拔擢,舰队母港驻地设于登州府。

朱由检本打算命名为皇家北海水师,但水师听上去给人的感觉不大气,于是干脆直接以舰队命名,虽然这个舰队只是个空壳子,连一艘炮舰都没有,但起码的架子还是要搭建起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刘国能和张文耀所部是大明官军中仅有的了解海况的军伍,在登州的一年中,大半时间用来乘船演练,用来改造成水师是最合适不过了。

等到从荷兰采购的炮舰到来后,在荷兰教官的指导下,大明历史上第一支正规海军也许不用几年就能诞生了。

当然,要是这次郑芝龙能够俯首听命的话,大明未来最强的海军还是在福建。

为了让舰队尽快成长,朱由检已经给骆养性下令,动用锦衣卫的力量,从包括广东、福建、江浙等沿海地区搜罗经验丰富的水手,威逼利诱下,将他们带往登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缩短舰队成型的时间,也能尽快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水手和舵手。

至于炮手,那只能靠弹药来喂了。

在漂浮不定的海船上开炮轰击目标,那可是一门非常难以掌握的技术,这种情况下,除了抽调勇卫营的高手来调教外,还需要葡萄牙和荷兰教官从理论上给予指导。

只要有足够的金银,欧洲有经验的炮舰教官还是很容易找到的,而现在的朱由检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金银财宝。

只要是人才,只要他喜欢银子,那就统统用银子把他砸晕后搞过来。

没办法,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想不任性都难,银子太多,一天不花个十万八万两的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难受。

海军成军是个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刘、张所部虽然对海况较为熟悉,但他们所有演练都是在近海,而且是在相对来说风平浪静的渤海和黄海一带海域,这种训练比起横跨万里大洋的荷兰人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

不管是印度洋还是太平洋,浩瀚无边的海面上各种突发状况虽是发生,恶劣极端的天气下随时有可能船覆人亡,但只有在应付和见识过各种复杂气象情况后,一支真正的远洋海军才会诞生。

万事开头难。

既然想要建成海洋强国,那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在这件事上没有捷径。

说到银子,朱由检不由得想到了后世流传颇广的一个传闻:李自成攻破大明京师后,从皇宫中搜出了三千万两白银。

在这个有鼻子有眼的传闻驱使下,朱由检曾经密令王承恩带人搜遍了后宫每个角落,甚至连一个老鼠洞都没放过,但最后的结果让他哭笑不得。

野史害人啊。

自己一个一向自诩理智冷静的成年人,居然去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信口胡柴,这智商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其实仔细想过之后,朱由检就觉得这事太过荒诞。

要是真有那么一大笔巨款,朱由校临终前能不告诉自己的弟弟、未来的皇帝吗?

况且这么一大笔银子,单是储存就需要好几个大仓房,并且每次从外面运进宫里就要动用大量的太监,根本瞒不住人。

若是真有,在崇祯登基之初,早就有邀功请赏者巴巴地跑来献媚了,众人皆知的事情,难道只瞒着皇帝?如同筛子一样的皇宫里,如此惊天之事能瞒得住吗?

要是真有这么大笔银子,历史上的崇祯至于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至于让母仪天下的皇后在宫中纺纱度日?

再者说了,自万历掌权后,偌大的后宫,上万的太监宫女,所有的开销都来自于每年一百余万两的金花银,这点银子还得每年算计着花,那三千万两银子是如何积攒下的?

如今世面上流通的巨量白银,都是自隆万开海后,从海外流入大明的,在此之前,大明的主要货币是铜钱和丝帛,去哪淘换如此巨量的银子?

这种无脑之人的臆想,就如同传说皇帝用金锄头种地一样,实在是可笑至极。

在圣旨的最后,朱由检下令,各军整备完毕的情况下,孙传庭、卢象升、秦良玉带队返京,太子将会亲至德胜门外郊迎。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二章 骆养性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八十章 困难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二章 骆养性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八十章 困难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