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

众臣用怀疑的目光看向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在他们心目中,皇帝行事向来循规蹈矩,遇到大事都是与内阁重臣们商议后方才拍板定论,怎地这回如此大的事,竟然在连内阁都不清楚的情形下就要独断呢?

崇祯点点头道:“朕确有此意,只是尚未下的决心!”

王应熊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臣等皆是科举出身,深知读书人之期盼与艰辛。多少人耗费无数财力精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陛下真要如此,那成千上万的举子们情何以堪呐!”

他的远房侄子此次也来到京师,准备参加明年会试,王应熊自是打算走通关节,让侄子明年能够上榜。没想到皇帝突然打算取消明年的春闱,这让王应熊感到十分不满。自己年龄太大了,四年后肯定已不在朝堂,到时再请托他人,结果就很难说了。自家侄子的前程关系到王家未来的地位,不行!这事必须阻止!不能让皇帝由着性子胡来。

张至发奏道:“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为的就是帮陛下治国安民,以延续大明国祚。开科取士乃朝廷选拔人才最重要之手段,现下局势渐稳,人心思安,陛下怎能徒生事端?”

崇祯知道这帮朝臣的尿性。如果你说屋子里光线太暗,咱们在墙上开一个窗户吧,他们肯定会列举种种理由反对你、说服你,直到你同意不开窗户为止。

但要是你说这屋里太黑,咱们把房顶掀了吧,那他们在拼命反对的同时,就会同意你开窗户的要求。

他之所以让锦衣卫放出欲暂停明年春闱的消息,就是想以退为进,让这帮大臣们同意他后续提出的措施。

崇祯笑道:“只是暂停明年春闱,并非从此就取消科举,诸位臣工过虑了。”

礼部尚书张国维奏道:“自隋文帝首创科举至今已历千年,历朝历代无不视其为朝廷之基石。唐太宗曾见百名新科进士而口出“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之名言,而今大明虽天灾不断,匪患多发,可在陛下英明果决之下,皆不成气候。臣想知的是,到底何故使陛下有此念头?老臣愚钝,还请陛下为臣等解惑!”

开玩笑,礼部是个清水衙门,平素无人问津。虽说礼部尚书基本都能入阁,可底下的中下层官吏想晋升就太难了。只有三年一次的会试时,主管会试的礼部才成为万众瞩目的衙门,到时不光是上官捞的盆满钵满,就连一些书办吏员也能沾到不少光,大家盼星星盼月亮,好容易等到上下其手之时,你咔登一下给停了,这不是断大伙儿的财路吗?

崇祯没有给他们解惑的义务,只是坐正身子反问道:“那朕来问诸卿,科举之目的为何?”

温体仁回禀道:“回禀陛下,简单来说,臣认为科举乃为国选材储材,使有志报效朝廷之寒门士子,有施展抱负之门路与平台。”

其余众人大都点头赞同,温体仁这番回答没毛病。但崇祯认为科举最根本的目的,是限制科考的内容,把上下尊卑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以此来控制人心。但科举确实选拔了很多人才,这种制度的创立打破了以往世家豪门对官场的垄断,使得不少出身贫寒的天才脱颖而出,崇祯对开创科举制度的杨坚叹服不已。

崇祯点头道:“温卿所言甚是。历朝历代科举制下,的确诞生了许多惊才绝艳,令让仰视之大才。自太祖创立本朝至今,亦有不少治世能臣经科举被拔擢后方才一展身手。可是诸卿有无察觉,科举下之庸才更多否?”

这话有点打脸的意思,但众臣皆未认为皇上指的是自己。

温体仁奏道:“老臣敢问陛下,何谓庸才?”

崇祯正色道:“现今局势如何,众卿自是心中有数。大明如今所需的是知晓民间疾苦,执政一方后有方法及能力,兴利除弊,使治下百姓无贫病之忧,无盘剥之苦,能衣食无忧、安然度日之人,而非只会典故中做文章,经书里求解答之儒冠!”

李邦华奏道:“陛下之言确乎发人深省,据臣所知,许多举子终日埋首书中,对世情知之甚少。比如本地盐价几何?产盐之成本为几?成人一日需米面几多?一户之人年需多少粮食方能温饱?此等关系到千家万户之民生,方乃为官务必知晓之事。臣敢与人对赌,陛下且着人去街巷之中随意访问一名举子,其绝无可能知晓此等细节!在此等举子眼中,饱读诗书已是上等之人,所谓民生自有他人料理,某只管当官做老爷便是!要是这等人中榜后为官一方,可知其治下百姓处境究竟如何!”

殿中诸人都是对李邦华暗自生厌,心道:就好像你知道盐价多少是的,做官难道要如那些低贱胥吏一般才好?要是和市井小民一样,日日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那倒是什么都知道了,可做官还有何趣味?

崇祯大声赞道:“李卿说的好!这便是朕之忧也!朕以为,举子们四书五经已经熟记于心,用于修身已经足亦。接下来便该知晓与民生息息相关之事了!若是不知百姓之需、之忧,一旦中榜后放为州县主官,轻易便会被书吏衙役蒙蔽,给其上下其手之机会,最终惹得怨声载道,名声扫地!令朕可笑的是,众人皆自以为乃人中龙凤,结果却被大字不识之人蒙骗,难道不觉得是一种羞耻?就算为了读书人之荣誉,诸生也该自省才是!”

众人默然,虽然觉得皇帝的话有些偏激,但也有道理。只是皇帝话中似有瞧不起读书人的意味,所以众人并不支持,只有寥寥数人赞同崇祯的言语。

温体仁奏道:“老臣赞同陛下之言,可若以此为终止会试之理由,这让一干举子如何自处?但凡中举之人,皆是读书万卷、聪慧过人之辈,只不过其不符陛下选材之则而已。老臣以为,只要其放下诗书,改攻杂学,定会比那些胥吏之辈强出甚多!”

王应熊接道:“温阁老所言甚是,论头脑,彼辈如何能与读书人相比?诸生所缺只余实践耳!只要给其时日,臣相信其定不教陛下失望!”

刑部尚书熊汝霖奏道:“所谓经世之才也需磨练数十载方成,陛下凭一己之思,便要断绝众举子晋升之望,实与夫子诛少正卯相类!臣以为陛下还应给众举子一个机会为好!”

崇祯不耐烦的道:“何等机会?朕是苦思良久才有此论,诸生平日奉经书为圣典,岂肯放下身段做一些心中厌恶之事?此事休得再提!”

众人面面相觑,看来皇帝对只会死读书的书生们成见甚深,也不知是哪个奸臣给皇帝出的馊主意,这该如何是好?

温体仁出言道:“陛下,现下京师已聚集各地举子数百,且还有众多举子正在赶来。倘若陛下一意孤行,到时众人千辛万苦赶至京师,听闻春闱取消,要是闹将起来,恐惹天下耻笑,也会令千万士子寒心呐!”

崇祯身旁的李二喜嘀咕道:“闹起来怕啥?一群大头巾而已,锦衣卫一个百户所就能将他们全灭了!”

李邦华戟指大喝:“咄!你一个宦官竟敢出此恶语!读书人乃天下良心所在!倘若真要聚众,也只能好言安抚,岂能以刀枪相见!那与蒙元胡虏有何区别?!”

崇祯侧身一瞪眼睛喝道:“滚!”

李二喜乖乖地向一边避了避,低下头吐了吐舌头。这都是皇上教的,让他看准时机说出这番话。这个督察院老头真凶,刚才的样子像要吃人一般。

温体仁接着道:“老臣适才所言出自肺腑,还请陛下三思啊!陛下有何章程尽管提出来,但取消明年春闱之策确实不妥呀!”

崇祯板着脸道:“容朕想想再说!朕乏了,众卿退下吧!”

接下来几日举子们依旧闹腾不休。温体仁等将皇帝的意思传达给了一众举子,并言明,皇帝知晓举子们俱是才华横溢之人,但欠缺的是治理地方的实干能力。现今灾荒四起,匪祸稍平,百姓实在经不起折腾了。假使春闱继续,朝廷将新科进士派到地方为官,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众人来说,对如何处理地方政务,如何不被胥吏蒙骗根本一窍不通,只能听由恶吏坑害百姓,到时不仅个人名誉受损,晋升无望,甚至皇帝也背上昏庸的恶名。对于爱惜羽毛的皇帝来讲,这根本无法接受,所以还望各位举子多多体谅朝廷的苦心。温体仁并与语间暗示,皇帝也不忍诸人再等四年,只要诸生多接触民生,多钻研一些实物,多看几本大明律啊、农政全书啊之类的杂书,事情也不一定没有转机,甚至还会有更大的惊喜。

这些举子除了少数迂腐之辈外,哪个不是人精啊?温阁老都点出了事情的关键了,圣上要的是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才子。

顷刻之间,京城大小书店内的大明律、农政全书、齐民要术之类的杂书被抢购一空。有的举子一种书就买了几十本,为的是给同省还没到的举子们留着,这可算是一个很大的人情。书店中此类书籍开始涨价,各个书坊开始加班加点印制这些平日卖不动的杂书,也算是得了一点小利。

最终在温体仁等重臣们苦劝数次后,崇祯勉强答应,明年会试继续。但考题不从经书中出,考的是策论,要言之有物,否则当场黜落。

至此,崇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终于成功,总算是走出了改变大明的一小步。

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十章 大战4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
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十章 大战4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