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勇卫营

用罢午膳,崇祯乘上马车,在大批锦衣卫护卫下起驾勇卫营。

勇卫营前身是腾骧四卫,是一只直属皇帝,有内廷负责的禁军。其官兵的选拔标准是“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装者及虏中走回男子”。最初人数在三千左右,战力强悍。后来嘉靖年间编为勇士营和四卫营,人数逐渐增多,但战斗力逐渐下降。

崇祯登基后于崇祯二年命曹化淳兼御马监掌印太监,重整勇卫营。曹化淳本身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事务繁杂,也没多少精力掌管勇卫营。便选用嫡系太监卢九德,刘元斌为监事太监,专管这只军队的日常。其驻地在宫城以外皇城以内,出东华门沿宫墙一直往东北走半个时辰左右便能到达。

御马监外有一大片军营,军营里有一个面积极大的校场。校场的辕门外,几个太监和几名顶盔掼甲的将校在门外站立。

远远的看见崇祯的车驾还未到达,一群人急匆匆在领头的太监率领下迎上前来,崇祯乘坐的马车尚未停稳,众人跪倒在地。为首的太监尖着嗓子高声禀报:“奴婢司礼监兼御马监掌印曹化淳率勇卫营诸将官恭迎圣驾!”

马车停稳,王承恩服侍着崇祯下了车,崇祯四下打量一眼,温声说道:“起来吧!朕即位以来,虽命你整顿营物,但一直被政务烦扰,未曾前来观瞧;今日得空,便来看看你曹化淳兵练得如何,是否有负朕之所托!”

众人人磕头后起身,曹化淳举手过顶躬身回禀:“自皇爷委奴婢以重任以来,奴婢虽然身兼数职,俗物繁重,但生怕耽误皇爷的大事,所以特命刘元斌,卢九德常驻营地,专以监事官兵之日常。此二人倒是不负所托,夙兴夜寐,练得了一只精兵,还请皇爷检阅巡视!”

刘,卢二人赶忙上前磕头请安,崇祯摆手让他们起身,说道:“你曹化淳语气倒是不小,敢说练得精兵!好,朕今天便要好好看看,你所谓的精兵到底如何!这几员武将各为何人?

几名将官听到皇帝问话,疾步上前跪倒磕头。为首一人看上去文弱干瘦,,其余二将皆是虎背熊腰,高大健壮。

为首文弱之人磕头后高声禀道:“末将勇卫营副将孙应元参见陛下!”“末将勇卫营参将黄得功参见陛下!”“末将勇卫营游击周遇吉参见陛下!”

崇祯听罢几人的禀报,不由暗暗点头,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忠臣猛将啊!都是力战殉国的英雄,孙应元和周遇吉都是与闯贼激战阵亡,黄得功则是南明隆武时期的江南四镇之一,最后也是战死沙场。

他抬手虚扶温声说道:“诸位将军请起!将来平贼灭虏,还要诸将奋战沙场,以拯黎民与水火,功成之日,朕不吝公侯之赏!”

孙应元等人都是第一次得见天颜,本就激动不已,听到皇帝的勉励之意,更是胸中沸腾,血涌上脸。三人皆高声答道:“愿为圣君效死!”然后重重磕了一个头后起身。

曹化淳前面带路,一行人进入校场。此时校场站满了勇卫营官兵,个个身穿红色的鸳鸯战袄,头顶斗笠,皆是持刀拿枪,巍然挺立,肃静无声。

在曹化淳的引领下,崇祯登上了校场南面的校阅平台。台上已经铺好了红毯,一张龙椅和御案,崇祯就坐后,众人分侍两边。

崇祯开口道:“开始演武吧!”,孙应元手持一面红旗,走到台子的前端,左右一晃,只听见甲叶碰撞声,脚步嚷嚷,台下营兵如潮水般退去。不到一刻钟,几千人皆已退到校场边远站定。孙应元又是手持红旗摇晃,随之传来几声短促尖利的的喇叭声,慢慢的大地震动起来,远处隐隐似有雷声响起。烟尘四起,大地仿佛在颤动般,声音逐渐加大并越来越近,轰轰隆隆的声响中,一只骑兵从漫天卷起的尘土中突然冒了出来,以三十骑为一横排,然后一列列整齐一致的战马小跑着涌入校场。身穿对襟棉甲头戴铁盔的骑兵皆右手持长枪,左手拉缰,长枪直直的指向天空,长枪如林,这句话在这里毫不为过。场中只有马蹄声和战马偶尔的嘶鸣声,隆隆的驶过校阅平台。

到了台前的骑兵皆将手中长枪高高向天举起,目光转向平台行注目礼,没有一个人发出声息,上百列骑兵奔驰而过,最前开路的骑兵绕场一圈后整齐的排列在台子左前方,后面骑兵依次绕场后在校官的指挥下停下战马排好队伍。

崇祯前生今世都是头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的武装骑兵。从战马入场到绕场一周后站好队伍,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但扑面而来的那股强大气势依然让他震撼的无以复加,仿佛这种力量能毁天灭地般。个人的武勇在骑兵队列前就像蝼蚁一样不堪一击,看看后世电视上如同儿戏般的古装剧里的骑兵,真的是云泥之别。

等骑兵队伍站好,孙应元又是举旗摇晃,这次换的是黑旗。随着喇叭声,退出去的步兵开始集结,然后向校场另一端空旷之地进发。

先是一千手持弓箭的士兵到达后分成两排站定,一名将官出列,手举一面三角旗晃动一下,士兵开弓搭箭,斜斜的指向天空。喇叭声吹了个短音,嗡的一声,一千枚长箭射前方的上空,经过短暂的飞行后掉头急速下坠,前方约一百步的空地上突然就像长出了一片庄稼一样布满了羽箭。

弓箭手每人射了十箭,前方空地已被长箭铺满,如果前面是敌人,在这上万只长箭的覆盖下,存活率可想而知。

弓箭手射完十箭后迅速收弓转身退后,两千五百名长枪手分成数牌踏着鼓点走来。站定后长枪手紧紧挨着,阵型十分紧凑,前排把枪探出,后面一排把枪架在前排肩上。

校官一声令下,长枪手们齐声大喝:“护!”刺出手中一丈多的长枪,枪头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好像能把前方所有物体刺穿。两边各有五百刀盾手上前护住两翼,防备敌人侧击。随后在将官的指挥下,长枪兵刀盾兵收拢队伍,步伐齐整的来到校场中央,与骑兵相隔不远站好队伍,演兵就此结束。

崇祯暗自赞许,大明的军队也并非都是遇强则溃的孱弱之师啊。强将手下无弱兵,历史上的名人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这几个太监和这几个军将没有辜负皇帝的托付,果然练得一只强兵。

曹化淳来到崇祯近前,小声请示道:”皇爷,您要不要给官兵训示讲演几句?”崇祯点了点头,起身来到台前,看着台下这只威武之师,一张张年青的脸上满是激动与亢奋,眼神里既有敬畏也有期盼。

他开口大声喊道:“勇卫营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的骑兵下马与步兵们齐齐单膝跪地,齐声道:“参见圣上!”

崇祯摆手让他们起身,孙应元等众将赶紧示意大家起来,等官兵们再次站好。

崇祯扬声继续说道:“你们是朕的亲军,是大明一只能征善战的勇武之师!你们来自大明各个地方,有的是辽东,有的是宣大,有的是陕西,有的是河南,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现在的大明,内有流寇肆虐,外有建虏逞凶,你们中的一些人,或是亲人被害,家破人亡,或是家园被毁,家人流离失所,你们本来安定的生活被战火毁灭!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就是流寇和建奴!是他们杀了你们的父母兄妹!是他们毁了你们已经要收获的田地!所以,只有彻底剿灭流寇和建虏,你们以及大明的百姓才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望你们加紧操练,不久的将来,朕会派你们出京,去替朕横扫天下不法之徒,去替你们的亲属报仇雪恨!”

台下的官兵静静的听着,没有出现后世的电视剧里那种群情激昂,口号震天的场景,这让崇祯略微有点尴尬。他知道自己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场面,口才也一般,只能是尽力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他继续扬声道:“朕在这里向你们许诺,凡英勇杀敌阵亡者,烧埋银一百两!永业田二十亩给其家人,永免赋税!伤残者给银五十两,永业田十亩,永免赋税!当地官府每逢年节要着人上门探望慰问!朕要在京城择地建忠烈祠,为国牺牲者尽皆入祠享受拜祭,大明不亡香火不断!朕回宫后便下旨颁发天下,朕不能让忠贞之士流血又流泪!朕对天发誓,决不食言!”说到后面,朱振卿激动起来,语气变得慷慨激昂。

在这个银钱极度匮乏的世代,贫苦人家一年也见不到几两银子,平民百姓一家四口人,一年有十几两银子就算殷实人家。皇上能拿出这么多银子赏赐,并且还有世代永免税赋的田地,台下的很多官兵都是孤儿,父母兄弟姐妹都死于战乱中。那时的人最怕死了不能安葬,没有人祭祀。现在皇帝亲口说的建祠祭拜,年年香火不断,那就不怕成为孤魂野鬼了,自己这条贱命能卖给皇上,值了!

台下前排的官兵因为离得皇帝近,所以字字入耳。崇祯话音刚落,前排的官兵纷纷双膝跪倒,有人面红耳赤,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嘶声大喊。随着崇祯的话被所有官兵所知,台下已经没有站立的士兵,所有人都跪倒磕头,哭声喊声响彻整个校场。台上诸人也被这狂热的气氛感染,都是在崇祯身后拜伏于地。孙应元等三个将官心里既激动又振奋,跟着这样的明君,就算马革裹尸也不枉此生了。

崇祯虚抬双手要官兵们起身,可谁都没有尊令,官兵们的情绪处于狂热的状态下,久久不能平息。良久后,在台上诸人的号令下,官兵们才起身站好,脸上泪痕犹在。

崇祯也很激动。也许过不多久,这群朴实的战士们里,有很多将长眠地下,有的则终身残疾。但正因为有人敢于牺牲,才会换来更多人的安居乐业。

想到这些,他的眼眶微微湿润,心绪激动下,生怕开口会哽咽,索性躬身拱手,朝台下的官兵深深的施了一礼。官兵们都惊呆了,反应过来后又是拜伏在地。台上的诸人赶忙跪倒,孙应元等也是感怀于心,黄得功忍不住直起上身攥起右手拳头朝上举起大声吼道:“愿为圣上效死!”

台下官兵们一致攥拳挥手,用全身的力气吼道:“愿为陛下效死!”开始吼声杂乱,逐渐整齐划一,声震云霄。

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章 证据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
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章 证据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