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

出于后世经历带来的某些痛苦记忆的原因,朱由检下定了决心,决不能将医疗和教育商业化,在这两个关乎到每个家庭利益的领域,一定要坚持朝廷占据主导地位,推行最大程度的免费制度,相关政策的制订也要做到有意识地向底层倾斜,以此来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然了,这只是他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在有生之年,他会极力推动这种框架的搭建和实施,但在他离去之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制订的制度会不会在悄然之间被人为改变,这就是他无法左右了。

京师的免费学堂制度,基础已经建起并夯实,接下来就是逐步在大明各地进行推广。

免费教育制度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不是资金,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师范类专科学校的建立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师范学校的的设立道阻且长。

大明不缺读书人,但读书人的目标是中试做官,至于教书育人,对不起,这可不是吾之志也。

这种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思维已经形成定式,想要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便能看到效果的,决策者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以持久战的思维来制订相关策略。

朱由检知道,就算有读书人放弃当官做老爷的思想,心甘情愿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但最后的成果也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教育并不只是四书五经,而现在绝大部分文人只擅长这些只能修身、但不能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无用之物。

师资力量的培育是重中之重,这一点上,欧洲的教育制度是值得借鉴的。

方以智这次带回来的近两百名各种人才中,除了笛卡尔这样后世闻名的大牛之外,还有十几名来自与他当年的母校------普瓦捷大学数理方面的教师。

这些人或是出于对东方神秘古国的好奇,或是被大明给出的丰厚物质利益所打动,自愿跟随使团来到大明。

为了留住这些以及未来的人才,在朱由检的指示下,户部划拨大量资金,在国子监,也就是理工学院中修建了上百幢至少三进的豪宅,专供这些精英入住,每座住宅都配备了相应的仆妇侍从,以便照顾他们日常的饮食起居。

这些被朝廷雇请的侍从仆妇都是经过筛选的,道德品行上都是为周围邻居所称道的。

朱由检不希望因为细节上的瑕疵而导致某些龃龉事情的发生。

例如,因为贪图小利而造成某户人才家中财物失窃,如果雇请人员不经筛选,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会发生,虽说也不算多大的事情,但能避免的还是要尽量避免。

在方以智的主持和郑芝凤等人的协助下,笛卡尔以及他原先的校友们,正在进行相关教材的编纂工作,这批教材将会降低难度,以便让那些短暂留学后回归的少年们打下更好的基础。

将来这批教材也会成为全大明通用教科书,而归国的数百名留学生中的大部分,将会成为大明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如此繁衍下去,数十年后,大明实用型人才自然会越来越多。

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将会同时进行,朱由检已经下旨,由方以智和郑芝凤全权负责相关事物,不管花费多少银钱,朝廷都会全额拨付。

现在首要之务就是让第一批人才有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将来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他们会成为大明公民,享受当时最为丰富的各种资源。

等到这批人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变化,心里产生了强烈荣誉感的时候,与欧洲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现身说法,招揽更多人才来到大明择业定居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现在大明的知名度还是不够大,只有让更多欧洲人知道大明不仅富庶,而且强盛,那样才会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东方。

在国家民族概念尚未成型的时代,哪怕是后来这种概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同的时代,重视利益的欧洲人,为了足够的财富,是不介意放弃自己国籍的。

如何提高大明的知名度呢?

朱由检现在非常希望战争,不出意外的话,西班牙人将成为大明扩大在欧洲影响的祭旗者。

只要击败西班牙人的大军,大明的名声将会响彻整个世界,这对人才的吸引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哈布斯堡虽然已经衰败,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击败西班牙大军将会改变整个欧洲局势,而大明可以根据具体形势从容布局,采取灵活的策略借机从中渔利。

若是能让欧洲主要国家都陷入一场大战中就好了,那样就会有更多人才,因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急需换个地方生存,大明就成了最佳选择,最终也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不过这件事现在只能想想,想要间接推动不太可能。

大明与欧洲隔得太远了,朝堂上虽然不缺乏玩弄阴谋诡计的人,但具体操作可是需要合格的中间人的,至少要精通各国历史及语言,但目前来看只有方以智合格,可他并不是擅长游说和计谋之人。

想到这里,朱由检突然觉着自己有点走火入魔了。

把大明做大做强才是根本。

只要自身综合实力雄踞天下之首,再加上舆论宣传和引导,人才自然会不请自来,何况历史大事件发端于偶然的情况比较多,人算不如天算,大明只需要见机行事就可以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大明经济搞上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让天下的百姓生活质量提高,自己应该定位于奠基人的位置,争取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国就在大明,这才是正道。

现在北地以及湖广地区屯田安民取得了巨大成效,大部分百姓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在崇祯十五年到来后,各地官府已经按照朱由检的战略计划轮种经济作物。

用不了几年,等到积累下足够的经验后,经济作物的产量将会大幅增长,天下人不仅是吃得饱,而且会吃的更好,这就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至于经济发展规划,首先要确定一点:以人为本,绝不搞突出某地的行为,防止因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现象发生。

朱由检始终觉得,人世间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亲情。

后世作为一个孤儿的他,最羡慕的就是上学时同学说起家里的情况,他一直认为,哪怕日子比不上别人家富裕,但只要一家人永远在一起,那才是幸福的真谛。

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
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七十四章 殴打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