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

“启奏圣上,既是新建江苏行省,巡抚也已有人选,那原应天巡抚周林清如何安插?还请圣上示下,二品大员亦是朝廷重臣,闲置过久容易惹来非议!”

吏部尚书周云施礼奏道。

除了内阁那几人之外,对阁臣增补一事最无念想的便是他了。

大明朝堂向来有不成文的规定:吏部天官不得入阁。

这是为了防止吏部尚书利用职权滥用私人,在朝堂中形成强大势力,从而导致整个朝局失控的状况发生。

“周林清在任期间政绩出众,着加礼部尚书衔,入礼部处置公务,具体部务分工。。。由张卿负责安排吧!”

朱由检想都没想,直接就把这个应天巡抚一脚踢进了礼部。

周林清同样属于江南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就让他们这些获利最大者都进礼部去撕逼吧。

礼部虽然是个清贵衙门,但除了三年一次的会试,平时并无多大职权,对朝堂政务的影响微乎其微,就算这帮人在里面吵翻天也不用搭理。

他对礼部尚书张国维印象并不好。

张国维本身能力平庸,只是靠着前首辅周延儒的拔擢才进入了礼部担任侍郎一职,随后在朝堂上不断地人员更替中升到了尚书之位。

此人处事向以虚伪著称,风度翩翩的背后是贪婪与无耻叠加,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虽然不曾犯下多大的错处,但在朝堂中风评不佳,与其交好者大都是东林党的成员,而这次被朱由检强行塞进礼部的,全都是东林党的一员。

大明的官员们大都有个共性:善于内斗,拙于执政。

为了一丁点的个人私利,这些人一定想尽办法去寸土必争,将来的礼部署衙内应该会好戏连台。等到他们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朱由检会将他们一锅端掉,理由就是有失朝廷体面。

仔细想想,朱由检就暗中发笑。

本来是一伙的,可是为了权利,照样会打的头破血流。

有外人就搞外人,没了外人就搞自己人,反正是不能闲着。

官职不丢,争斗不休。

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以势相交者,势去则倾;以权相交者,权失则弃。

圣人的话就是这伙人的最好写照。

“启奏圣上,礼部乃清贵之地,部务并无繁巨难理之患。而现下已有三位侍郎理事,再加上南京礼部尚书与右侍郎,已是远远超出部务所需;现今圣上欲将应天巡抚再置于部内,到时就连办公之所亦难调和!圣上究竟意欲何为?”

本来就对范景文和侯恂被擢升为大学士一事异常不满的张国维忍不下去了,他抬手正了正乌纱站起身来,施礼后语带怨气的冲着朱由检发问道。

去年皇帝就莫名其妙的给礼部加了个右侍郎,美其名曰为使礼部更好地教化天下,故此要加强礼部的力量,这个理由倒是能勉强说得过去。

可现在又要把南京礼部合并进来,虽说南京那边只有一个尚书、一个侍郎,可这一下子就成了两名尚书、四名侍郎了。

没想到这还不算完事,又要加进来一个尚书衔的原地方大员,一个部中三名尚书,四名侍郎,这还怎么处置公务?这不是把礼部当成了夜壶吗?

“请张部堂注意言辞!圣上有此安排必有其深意,况如何安插六部堂官亦是圣心独断之事,岂容臣子所涉?身为臣子岂能对圣上心怀怨怼?今日若是制宪在此,定会劾你一个不敬之罪!”

未等朱由检发话,坐在首位的温体仁不满地目视张国维发话道。

温体仁的诘责让张国维在尴尬之余心下也是后悔不已。

今年会试之前,曾有人拿着温体仁的名刺拜门,但被正意气风发的张国维给拒绝了,没想到今日却被这个自诩清廉的首辅狠狠地摆了一道。

自己在心态失衡之下有了怨念,多年的养气功夫一瞬间全然丧失,鬼使神差之下竟然口出怨言,此举可是犯了为臣子的大忌。这下不光是阁臣之望彻底泡汤,恐怕就连现在的位置也已经岌岌可危了。

近几年皇帝急躁易怒、心胸狭窄的性情虽有较大改变,但谁知道会不会因此而记恨自己,这下该如何缓颊才好。

“呵呵,朕岂是如此心胸狭隘之人?礼部可能是关己则乱之故,方才口不择言而出,朕不会因此而记恨臣子的,呵呵呵!”

朱由检强忍怒气,面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淡淡地开口,心里暗暗地想到:一定要向古之圣贤那样,当有人得罪他、顶撞他的时候,永远也不气恼,一直保持风度,要表现出豁达和大度,不能在众臣面前表现的喜怒形之于色。

张国维今天这几句怨言,让本来就对他印象不好的朱由检心中生出了杀意。

皇帝脸上带着笑容的同时,投射过去的眼神中却是冰冷刺骨,话语中礼部二字更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以前都是某卿。

看到张国维脸色苍白地坐下之后,殿内众人心里大都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温体仁那番诘责之语,更像是生怕皇帝不生气一般,直接就是明着挑起皇帝的怒火了。

这个小人,太可怕了,若是没有十足把握搬到他的话,还是尽量离他远一点。

“杨卿,现下关外沙后所军营是何状况?粮草物资运抵多少?其他物资还有无短缺?”

朱由检未再理会失魂落魄的张国维,而是目视正捋须思索的杨嗣昌发问道。

“启奏圣上,沙后所军营现已大部完工,营房主体以木质为主,盖因周边深山林木较多,就地取材十分便捷之故;现勇卫营与京营部分人马均已进驻其中,剩余部分预计本月底前完工,届时整座军营将可容纳官军五万余人。军营内修建仓房二十有二处,以供盛放粮草物资军械所用,现已储存粮食五万余石、干草十二万束、豆料一万余石,油盐酱醋等不计其数,其余军械军需若干。后续粮草物资正在陆续调运当中,预计明年春日之前,军营所储备之粮草物资便可大致完备,足可供十万大军三月之用!”

正在出神的杨嗣昌突然听到皇帝的问讯后稍微一愣,赶忙站起身来施了一礼,随即不慌不忙的将准备充分的数据一一列举了出来。

“现下兵部何人于沙后所督工?新制冬衣鞋帽可曾备全?”

朱由检继续发问道。

“启奏圣上,现沙后所军营由武库司郎中张世奇留驻督建,另有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一名协从,另有吏员若干督促进度。现今自山海关至松山城官军冬装鞋帽俱已发放到位,京师京营余部也已换装完毕。现尚余军服鞋帽计一万两千余件,军器监及皇庄军服场正在加紧赶做,争取于十一月为秦军、川军等客军备齐军资军需!”

“甚好,杨卿处置公务甚为细致用心,朕心甚慰!兵部上下还需戒骄戒躁、切勿遗漏任何细节!今日议事便到此处吧,温卿等回去后将裁撤任命之事拟旨,内廷用印后即刻发往与之相关,散了吧!”

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二百章 客户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三十章 预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八十章 困难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十五章 哗变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
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二百章 客户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三十章 预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八十章 困难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十五章 哗变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