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

数日之后,方立在黄滨的引荐下见到了来到长安镇的程林。

巩凡物在与程林商议一番之后,将打听到的一些放贷所需的章程定了下来,之后他便返回了京师。临行时嘱咐程林,尽管放手去做,有锦衣卫杭州千户所在,一切麻烦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第一笔借贷放出之后要借机宣扬,使更多人知晓四海票号的存在,知道票号的借贷利息要比其他人低许多。

巩凡物跟程林谈过,借贷的利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很多缺乏资金的商户工坊转动起来,能产出更多的物品,那才是最终的目的。

当然了,这些借贷者所产出的物品,都会被四海商行优先购买,这一条一定要写进借贷字据中。

工坊里并无待客之地,因而几人便在离工坊不远处黄滨的家中叙谈。

黄滨端着茶壶给程林和方立续上茶水,坐下后笑着道:“东家数日未来工坊,倒是能放的下心来,小的一会将数日来的各项账目送来供东家查阅。东家上次临走前留下的银两还未花用完,各种绸缎也已织就数百匹之多;小的想问东家,是此次一并运走还是再积攒些许?”

程林摆手笑道:“阿滨你是行家里手,老夫这外行要是插手其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只要你用心去做便好。既是成品已有数百匹之多,那老夫回返时带回杭州仓房之中也好。这个不急,你寻空雇好马车即可,老夫还要在镇上待上几日!”

黄滨点头应下,一旁坐着的方立羡慕的看着二人交谈,暗道:阿滨真是有福气,摊上如此和善的东家,就是不知自己希望之事今日能否谈成。

程林侧身看向方立,笑着开口道:“方小哥与阿滨年龄相仿吧?你之情形阿滨跟老夫简单叙谈过,方小哥从业多久?家中工坊是何情形?此前有无借贷之先例?

方立慌忙拱手施礼道:“回程员外的话,小的比阿滨大出两岁,于织绸一业已历五载;家中现下有六张织机,雇有工人十名,小的与家中娘子平日亦是上机织绸。小的之前并无借贷之例,此次闻听贵商号有银钱欲借贷出去,且利息极低,故而托请阿滨做个中人询问一番!”

黄滨点头道:“东家,阿立与我家原先之情形相似,我二人乃自小的玩伴;阿立人品是没得说,厚道勤快,这数年也积攒了些许家业,前些时日与我舅哥闲谈时方知阿立欲扩建一事,今日正好东家来此,故而小的斗胆替他引荐一番!”

程林笑道:“既是与阿滨相熟之人,那老夫就有话直言了!”

方立连忙点头后端坐静听。

程林开口道:“老夫知方小哥欲借贷扩建工坊,只是尚不知欲借银钱几何?有何物事作为抵押?有无把握管束好工坊?”

方立思衬片刻答道:“小的想请问程员外,贵商号借贷利息几何?要是如杭州府那般的高利,小的实是消受不起,还望程员外告知具体数额!”

程林笑着往椅背上靠了靠道:“老夫虽是四海商行杭州府的掌柜,但论起眼界见识,比之京师总号的东翁相差何止千里!初始闻听东翁所定利息数额,老夫亦是大吃一惊!你们猜猜,利息究竟几何?”

说完后,程林玩味的看了看黄滨与方立。

黄滨拱手坦白道:“小的对借贷一事素无牵涉,确实不知市面上借贷利息几何,但知道很多人家因为借贷而家破人亡之事!”

方立拱手回道:“小的因有借贷之心,故此多方打听过此类消息,最贵者年息四成,价低者也要两成!贵商号所放银钱莫非只有两成?”

这就是说,若有人借了放贷者一百两银子,一年到期后要还一百二十两到一百四十两,比起后世的年息几分来讲,确实高出太多。

程林笑着连连摇头:“两成已经算高利,鄙东翁可不曾如此心黑!不用猜了,老夫告知你等,本商号借贷利息为一成,若是借的多了还会更低!”

方立与黄滨满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程员外莫不是哄骗小的?贵商号利息真有如此之低?小的有句不中听的话想说,还请程员外恕罪!”方立脸上的神情有喜有忧。

程林笑着看向方立,开口道:“方小哥莫非是心忧四海票号敢将利息降得如此之低,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后受到牵连?”

方立连连点头道:“是是,小的正是担心此事!据小的所知,杭州府乃至江南一带的放贷者皆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之辈,贵号这般做法等于抢了他们口中的饭食,怕是。。。。。”

程林哈哈大笑起来:“哈哈!方小哥思虑这般精细,老夫倒是更看好你喽!至于你心忧之事根本不足挂齿,老夫可以跟你交个实底,在大明境内,还没有觊觎鄙号之人!甭管他是杭州知府亦或是浙江巡抚,对于四海商行之事绝对不敢插手!”

方立闻言仍是一副将信将疑的神情。他就是个普通人,虽然想把家业做大,但取不敢沾上任何是非,怕因为借贷一事遭受池鱼之殃。

程林见他这般神情,心里虽是表示理解,但还是有些不满。若不是这是票号的第一单生意,他早就拂袖而去。

黄滨察言观色,感觉到了程林的不满之情,于是他赶忙出声道:“阿立,东家可不是说大话之人。当初东家跟我谈起建工坊之事时,我也是满心的怀疑,现下你也看到了,这不就是建起来了?阿立,你想的有些过多了,如此低的利息你上哪去寻?万不可错失良机啊!”

方立思衬再三后,狠了狠心站起身对程林拱手道:“小的定了!从贵商号借银一千两,购买五十台织机建一个工坊,余下的银钱作为经营之用!小的家中有十亩桑田做抵押之物!”

程林眼见第一笔生意就要做成,心里也是开心不已。他起身笑道:“好!虽说十亩桑园值不得许多银两,可依老夫的眼光来看,方小哥是能成事之人!此事就这么定了,咱们这便立好字据凭证即可!”

乾清宫中,朱由检正在与几位阁臣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各部尚书侍郎等人议事,主题就是关于二月初会试的相关事宜。

年节已过,各衙门都已恢复正常的秩序,即将到来的会试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会试由礼部主持,因而又称礼闱,考试的地点在京城的礼部贡院。由于会试是在乡试的次年,故会试又称“春试”、“春闱”、“春榜”、“杏榜”等。会试的时间为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每场要考三天。

温体仁出列施礼后奏道:“启奏圣上,现今各省举子业已陆续抵京,距会试也只有不到二十日。还请圣上及早确定此次会试相关考官之名单,以便有司迅即入手此事!”

朱由检拿起礼部呈送上来的名册翻看,知贡举官礼部尚书张国维的名字列在第一位。之后是十四人的考试官、八名同考试官、两名监试官、十一名提调官、十三名印卷官、两名收掌试卷官等主要官员的名单,以及弥封、对读、巡绰、供给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庞大队伍。

朱由检放下名册开口道:“此名册既是诸卿审慎之决,朕便准了。值此非常时期,抡才大典尤显重要。朕上回所言此次取材当以经世济用为主,也不知数月以来前期抵京之举子于此间有何收获?朕可不想再看到满纸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之言。诸卿于举子事可有耳闻?”

李邦华出列奏道:“自上回圣上言明此次会试要点之后,臣曾特意于闲暇时外出查访过。经与数名举子闲谈之中了解到,大部分举子已对实用之学有了初步之识,再不似此前那般,言必称圣人,语定出典故;有些举子甚至放下身段,亲自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交谈访寻,以期能对我大明百姓之疾苦有更深入之解析。以臣之见,此次取士必会与以往大不相同,此实乃圣上远见卓识所致,臣心下对圣上此举甚为敬佩!”

右都御史施邦曜奏道:“臣亦如李宪台一般出行过数次,所见与宪台大致相仿。日常举子聚集之酒楼茶肆,亦是少有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之辈,更多的是探讨民生日用之言语;古语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按说此语应为贬义,可如今圣上之好实为天下所需之好,长此以往,必将会引领世风由务虚转为务实!臣亦是为之叹服!”

王应熊笑着奏道:“二位宪台所言确乎实情,圣上务实之举实有太祖之风。若此次会试所选之材放之州县,必使其治下百姓深受其利,我大明之盛事亦必将来临!”

温体仁奏道:“圣上此举虽是甚妙,但时日甚短之下其效怕是难以显现。臣恐一众举子亦是存了临时之心,以此做应付之举。故此臣以为朝廷应有长效之举,将务实之风持久贯彻下去,以免有虎头蛇尾之嫌,更会损害圣上之威信!”

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十章 大战4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
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十章 大战4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