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

京城的全面改造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路面改换砖石的工程已在东城和西城全面铺开,而南城和北城现在正在按照规划建造公厕。

这也是工部官员考察过后有针对性的决定。

东富西贵南穷北贱是京城的现状。

东西两城的主要道路很大部分已经是砖石铺成,现下要做的就是将一些犄角旮旯、胡同窄巷的土路进行硬化,所以工程量较小,预计年前就能全部施工完毕。

由于东西两城居住的皆是非富即贵的官员商人,流动人口相对较少,卫生状况已经相当不错,所以工部在这两城修建的公厕等公共卫生设施也少,够用就行。

改造的大头在南北两城。

京城的百万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这两处,各种大型的商品市场也是集中在这里,改造京城的计划也使得两城的百姓从中直接受益。

经过锦衣卫和顺天府的联合整治,现在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基本绝迹;偶有发生,也是进城的外地人所为,这个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算一个外地人来到京城,看到如此清新整洁的环境,他的一些不雅之举也会下意识的主动收敛。

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用到大量人手,所费都是崇祯自内帑中拿出。不管是采买还是雇工,全部用银钱结算,并且由锦衣卫派人监管整个过程,基本杜绝了克扣刁难之行。

雇工当然首选京城本地住户了,按时发放的银钱会使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

流动起来的钱才是钱,要是堆放在库房地窖里,那只是些无用的金属而已,失去了它本该具备的属性。

大批公厕建好之后,顺天府会雇人打扫清理。按照朱由检(以后叫名字)的谕旨,贫困家庭者优先被雇佣,这种虽微薄但长久的收益,也会使一些没有固定收入的穷困人群得到实惠。

东西两城的公厕修建的宽敞舒适,里面会布置一些花草盆景,悬挂一些字画之类的装饰物,熏香白日间常年燃放,保证里面闻不到异味,负责清理打扫的雇工也是身着统一的蓝色短袍。此类种种举措会让如厕之人产生一种仪式感,这也是为了满足大户人家讲究面子而特意安排的,包管他们如厕之后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声:讲究!

一位身家百万的富翁外出,突感内急,总不能再跑回家应个急吧?何况也来不及啊。

路边的豪华公厕既方便又高雅,包您满意。

当然了,三急解决后,您得付费,不多,五个铜板;您全家要是包月只需二两银子,不管是少爷小姐还是您家的奴仆婢女,单独来也成,组团来也可以,一天来十回都成。

大户人家当然会选择包月,就算一年也不进去一回也得包月,谁还差一年这几十两银子?不然传出去丢不起那人啊。

这些收入足以解决雇工的费用,并且还能盈利,至于盈利的银钱,当然是日常维护之用。

南北两城的公厕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没有任何附加设施,但干净卫生是必须的。

其实京城整治以前,那些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并非很常少见,整个城市中还是比较干净的,脏也是相对,并不是绝对。

这个时期的巴黎、伦敦,大街小巷里污秽遍地,随地大小便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你走在大街上,说不定一堆污秽之物从天而降,砸到你的头顶。

高跟鞋就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发明出来的。

一袭长裙的贵妇人,穿着平底鞋出门一趟,回家后裙边满是屎尿,恶心不?

怎么办?

鞋跟加高呗。

于是,风靡后世的高跟鞋诞生了,从此家长再也不担心你出门逛街会沾上屎了。

看过洪承畴的奏本及详细战报后,朱由检略感失望。

那个打不死的小强还是跑了。

不过这次好歹没跑到中原地带继续祸害大明,而是跑到长城北边去了。

这结果还算可以接受,按照李自成天生的战斗属性,去了塞外和蒙古人互相虐杀是不可避免的。

双方不存在媾和的可能。

李自成们虽然是反贼,但向来以大明人自居,他们同样视塞外的鞑子建奴为兽性未改的野人,打心里瞧不起这些化外之人。

养成了抢掠这种好习惯的双方,一旦碰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狗脑子都打出来才好呢。

朱由检不担心李自成会在塞外壮大起来。塞外的蒙古部落都穷的很,哪有打仗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要是有的话,他们早就破口而入大肆掳掠了。

没有物资你发展个屁啊?

刀子砍人不会缺口?弓箭射没了上哪打制?

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

很多蒙古部落现在还在使用兽骨打制的箭头呢,哪有铁料打造兵器箭只?

要不要花钱让延绥镇跟塞外蒙古买流贼的人头?尤其是李自成、刘宗敏等匪首。

嗯,可以试试。

蒙古人不认识匪首没关系,装束打扮甲胄可以分辨的出,还可以让贼众指认。

匪首一个人头一万两,外加一百石粮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有枣无枣打一杆子。

这次没能杀掉李自成是个遗憾。

朱由检琢磨了半天,觉得官军轻视是最主要的原因。

洪承畴等人毕竟是当时之人,无法认识到李自成巨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而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流贼首领而已。

在所有人的眼中,名不见经传的李自成比起高迎祥、张献忠之流差的远了,甚至连拓养坤比不上。

这就造成了主观上的不重视,能杀的了就杀掉,杀不掉逃了也无所谓。

只有自己这个穿越者才知道事实的真相,但却无法把真相讲出。

跑了就跑了吧,现在大明境内的局势已经彻底扭转,就算李自成没跑,最终也逃不出覆灭的命运,自己再也不用担心会被逼着上吊了。

话说要不要那棵歪脖子树砍掉?

在国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民生和经济,改善大明百姓的生活条件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江南一带在万历中后期就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各种工坊开始陆续出现,少数富户投资开设工坊,雇请工人生产各种商品。

但也只是萌芽,当今的社会制度严重的制约了这种新兴事物的发展。

因为现在重农抑商还是社会的主流,商人的地位很低,造成了商人赚钱后不得不花费重金,从官场寻求庇护。

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中。

商人们在赚钱后,不是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购置田产后佃租出去,以获取稳定的收益。

还有就是大明的农户太穷了,维持温饱都成问题,哪有余钱购买各种商品?

无奈之下才有了海贸的繁荣。

国内需求不够,只能通过外销解决产品的销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江南很多头脑灵活的小商人和小业主,虽然想扩大产能,但手中缺乏足够的银钱。

其实江淮一带的盐商们,除了盐利这项稳定的收益以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收益,那就是高利贷。

盐利能保障他们长久持续稳定的获利,但高利贷却能让他们很短时间内获取暴利。

现在的高利贷可不是后世那样一分两分利,而是翻倍甚至数倍,民间俗称“驴打滚”。

放贷者借给你五百两,到期后你要还一千两,甚至更高。

江南一带因为借贷而家破人亡的家庭不在少数。

这种方式和流贼没什么区别,都是明抢,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先把农业发展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农业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升,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稳定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

现在要考虑的是吴三桂和祖大乐的去向问题。在陕西全境基本平定的情况下,辽东骑兵已经没有留在陕西的理由了。

祖宽和李重进还在跟随卢象升进剿湖广一带的张献忠等部,暂时不用考虑他们返回辽东的可能性。况且就二人现在的表现来看,还是有可能从辽东集团中争取过来的。

尤其是李重进,本来在关宁军内部就属于边缘人物,远不如根红苗正的祖宽地位高,只是依仗军功才被拔擢起来。

你关宁军毕竟名声在外,不能只会伸手要钱,手里没有能打的将领吧?

但要说长期在辽东集团内部不被重视的李重进心里没有不满是不可能的。

虽然被兵部调到中原地区剿贼刚刚一年有余,但已积功升至副总兵的位置,比他在辽东多年才熬到游击要快了许多,接下来只要他再立功勋,总兵很快会得到,这是祖大寿们不会给他的。那种手握重兵的重要位置,向来都是他们家子侄和亲戚才能坐上的。

洪承畴在孙传庭的策应和支持下,总算是把陕西平定了,多年奔波确实辛苦。没有他的左支右绌,大明的形势早就恶化了,这次的胜利也会让朝臣对他的各种不满暂时得以缓解。

等卢象升平定湖广,两人论资历和功劳,大学士应该足以酬其功,孙传庭也能名正言顺的赏兵部尚书衔,成为正一品的高官。

吴三桂和祖大乐都是辽东集团中的代表性人物,其对关宁军的忠诚度远高过对朝廷,根本无法让其从辽东彻底脱离出来。

既然暂时无法控制,那就放回去好了。

朱由检已让骆养性派遣锦衣卫以各种身份深入辽东,尽量探查有关情报。

以各种理由向朝廷伸手要钱,这个可以暂时容忍,但要是有交通外贼的情形,这就是朱由检根本无法接受的了。

倘若真要出现这种情况,这只军队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щшш▪тTk Λn▪¢ ○ 吃里扒外的家贼要他作甚?

朱由检有种直觉,关宁军和后金之间肯定有某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但现在没有证据证实这一点。

但愿自己的直觉是错误的,不然的话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