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

京城的全面改造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路面改换砖石的工程已在东城和西城全面铺开,而南城和北城现在正在按照规划建造公厕。

这也是工部官员考察过后有针对性的决定。

东富西贵南穷北贱是京城的现状。

东西两城的主要道路很大部分已经是砖石铺成,现下要做的就是将一些犄角旮旯、胡同窄巷的土路进行硬化,所以工程量较小,预计年前就能全部施工完毕。

由于东西两城居住的皆是非富即贵的官员商人,流动人口相对较少,卫生状况已经相当不错,所以工部在这两城修建的公厕等公共卫生设施也少,够用就行。

改造的大头在南北两城。

京城的百万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这两处,各种大型的商品市场也是集中在这里,改造京城的计划也使得两城的百姓从中直接受益。

经过锦衣卫和顺天府的联合整治,现在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基本绝迹;偶有发生,也是进城的外地人所为,这个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算一个外地人来到京城,看到如此清新整洁的环境,他的一些不雅之举也会下意识的主动收敛。

щшш ¤тт kán ¤℃o

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用到大量人手,所费都是崇祯自内帑中拿出。不管是采买还是雇工,全部用银钱结算,并且由锦衣卫派人监管整个过程,基本杜绝了克扣刁难之行。

雇工当然首选京城本地住户了,按时发放的银钱会使很多家庭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

流动起来的钱才是钱,要是堆放在库房地窖里,那只是些无用的金属而已,失去了它本该具备的属性。

大批公厕建好之后,顺天府会雇人打扫清理。按照朱由检(以后叫名字)的谕旨,贫困家庭者优先被雇佣,这种虽微薄但长久的收益,也会使一些没有固定收入的穷困人群得到实惠。

东西两城的公厕修建的宽敞舒适,里面会布置一些花草盆景,悬挂一些字画之类的装饰物,熏香白日间常年燃放,保证里面闻不到异味,负责清理打扫的雇工也是身着统一的蓝色短袍。此类种种举措会让如厕之人产生一种仪式感,这也是为了满足大户人家讲究面子而特意安排的,包管他们如厕之后会情不自禁的说一声:讲究!

一位身家百万的富翁外出,突感内急,总不能再跑回家应个急吧?何况也来不及啊。

路边的豪华公厕既方便又高雅,包您满意。

当然了,三急解决后,您得付费,不多,五个铜板;您全家要是包月只需二两银子,不管是少爷小姐还是您家的奴仆婢女,单独来也成,组团来也可以,一天来十回都成。

大户人家当然会选择包月,就算一年也不进去一回也得包月,谁还差一年这几十两银子?不然传出去丢不起那人啊。

这些收入足以解决雇工的费用,并且还能盈利,至于盈利的银钱,当然是日常维护之用。

南北两城的公厕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没有任何附加设施,但干净卫生是必须的。

其实京城整治以前,那些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并非很常少见,整个城市中还是比较干净的,脏也是相对,并不是绝对。

这个时期的巴黎、伦敦,大街小巷里污秽遍地,随地大小便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你走在大街上,说不定一堆污秽之物从天而降,砸到你的头顶。

高跟鞋就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发明出来的。

一袭长裙的贵妇人,穿着平底鞋出门一趟,回家后裙边满是屎尿,恶心不?

怎么办?

鞋跟加高呗。

于是,风靡后世的高跟鞋诞生了,从此家长再也不担心你出门逛街会沾上屎了。

看过洪承畴的奏本及详细战报后,朱由检略感失望。

那个打不死的小强还是跑了。

不过这次好歹没跑到中原地带继续祸害大明,而是跑到长城北边去了。

这结果还算可以接受,按照李自成天生的战斗属性,去了塞外和蒙古人互相虐杀是不可避免的。

双方不存在媾和的可能。

李自成们虽然是反贼,但向来以大明人自居,他们同样视塞外的鞑子建奴为兽性未改的野人,打心里瞧不起这些化外之人。

养成了抢掠这种好习惯的双方,一旦碰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狗脑子都打出来才好呢。

朱由检不担心李自成会在塞外壮大起来。塞外的蒙古部落都穷的很,哪有打仗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要是有的话,他们早就破口而入大肆掳掠了。

没有物资你发展个屁啊?

刀子砍人不会缺口?弓箭射没了上哪打制?

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打仗?

很多蒙古部落现在还在使用兽骨打制的箭头呢,哪有铁料打造兵器箭只?

要不要花钱让延绥镇跟塞外蒙古买流贼的人头?尤其是李自成、刘宗敏等匪首。

嗯,可以试试。

蒙古人不认识匪首没关系,装束打扮甲胄可以分辨的出,还可以让贼众指认。

匪首一个人头一万两,外加一百石粮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有枣无枣打一杆子。

这次没能杀掉李自成是个遗憾。

朱由检琢磨了半天,觉得官军轻视是最主要的原因。

洪承畴等人毕竟是当时之人,无法认识到李自成巨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而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流贼首领而已。

在所有人的眼中,名不见经传的李自成比起高迎祥、张献忠之流差的远了,甚至连拓养坤比不上。

这就造成了主观上的不重视,能杀的了就杀掉,杀不掉逃了也无所谓。

只有自己这个穿越者才知道事实的真相,但却无法把真相讲出。

跑了就跑了吧,现在大明境内的局势已经彻底扭转,就算李自成没跑,最终也逃不出覆灭的命运,自己再也不用担心会被逼着上吊了。

话说要不要那棵歪脖子树砍掉?

在国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民生和经济,改善大明百姓的生活条件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江南一带在万历中后期就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各种工坊开始陆续出现,少数富户投资开设工坊,雇请工人生产各种商品。

但也只是萌芽,当今的社会制度严重的制约了这种新兴事物的发展。

因为现在重农抑商还是社会的主流,商人的地位很低,造成了商人赚钱后不得不花费重金,从官场寻求庇护。

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中。

商人们在赚钱后,不是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购置田产后佃租出去,以获取稳定的收益。

还有就是大明的农户太穷了,维持温饱都成问题,哪有余钱购买各种商品?

无奈之下才有了海贸的繁荣。

国内需求不够,只能通过外销解决产品的销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江南很多头脑灵活的小商人和小业主,虽然想扩大产能,但手中缺乏足够的银钱。

其实江淮一带的盐商们,除了盐利这项稳定的收益以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收益,那就是高利贷。

盐利能保障他们长久持续稳定的获利,但高利贷却能让他们很短时间内获取暴利。

现在的高利贷可不是后世那样一分两分利,而是翻倍甚至数倍,民间俗称“驴打滚”。

放贷者借给你五百两,到期后你要还一千两,甚至更高。

江南一带因为借贷而家破人亡的家庭不在少数。

这种方式和流贼没什么区别,都是明抢,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先把农业发展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农业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升,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稳定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

现在要考虑的是吴三桂和祖大乐的去向问题。在陕西全境基本平定的情况下,辽东骑兵已经没有留在陕西的理由了。

祖宽和李重进还在跟随卢象升进剿湖广一带的张献忠等部,暂时不用考虑他们返回辽东的可能性。况且就二人现在的表现来看,还是有可能从辽东集团中争取过来的。

尤其是李重进,本来在关宁军内部就属于边缘人物,远不如根红苗正的祖宽地位高,只是依仗军功才被拔擢起来。

你关宁军毕竟名声在外,不能只会伸手要钱,手里没有能打的将领吧?

但要说长期在辽东集团内部不被重视的李重进心里没有不满是不可能的。

虽然被兵部调到中原地区剿贼刚刚一年有余,但已积功升至副总兵的位置,比他在辽东多年才熬到游击要快了许多,接下来只要他再立功勋,总兵很快会得到,这是祖大寿们不会给他的。那种手握重兵的重要位置,向来都是他们家子侄和亲戚才能坐上的。

洪承畴在孙传庭的策应和支持下,总算是把陕西平定了,多年奔波确实辛苦。没有他的左支右绌,大明的形势早就恶化了,这次的胜利也会让朝臣对他的各种不满暂时得以缓解。

等卢象升平定湖广,两人论资历和功劳,大学士应该足以酬其功,孙传庭也能名正言顺的赏兵部尚书衔,成为正一品的高官。

吴三桂和祖大乐都是辽东集团中的代表性人物,其对关宁军的忠诚度远高过对朝廷,根本无法让其从辽东彻底脱离出来。

既然暂时无法控制,那就放回去好了。

朱由检已让骆养性派遣锦衣卫以各种身份深入辽东,尽量探查有关情报。

以各种理由向朝廷伸手要钱,这个可以暂时容忍,但要是有交通外贼的情形,这就是朱由检根本无法接受的了。

倘若真要出现这种情况,这只军队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吃里扒外的家贼要他作甚?

朱由检有种直觉,关宁军和后金之间肯定有某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但现在没有证据证实这一点。

但愿自己的直觉是错误的,不然的话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八十章 困难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
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八十章 困难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