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

周遇吉早就通过兵部绘制的舆图对城门附近的工事有所知晓,就在青壮们完成任务撤离之后,正对城门的一门红夷大炮进行了直射。

一枚弹丸穿过长长的门洞,将一排麻包垒砌的工事打出了一个大缺口,工事后面猬集的清军弓手练惨嚎声来不及发出,就被弹丸击倒了五六个随后几十名盾手遮护着两架炮架上带着两个轮子的威远将军炮,行到了能容纳六七人并行的门洞口,十几名身着两层铁甲的掷弹手紧随其后。

这种身架粗壮的炮车可以由一个壮汉推车,两人用绳索于车前牵引前行,样式与后世农村那种手推车相似,只不过形制上更加简单。

这就是军器监根据台湾战役后,明军缴获并送到京师的荷兰人的炮车改进的,使用的火炮变成了短身管大口径的臼炮--------威远将军炮。

最为重要的是,军器监成功仿制出了开花弹。

经过对荷兰人留下的开花弹拆解后,军器监的工匠逆向推研数月,终于研制出了属于大明自己的开花弹。

开花弹的难点在于引信所用的慢燃火药以及如何引燃引信,必须有一种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

这第一个难题是火药作坊内一名叫王顺的匠人给解决了。

王顺家数代都与火药打交道,因为生计困难的缘故,他的父亲经常私自制造火药,用于制作年节时燃放的药发傀儡(烟花)所用,王家制作的药发傀儡因为花样繁多、而且施放安全的缘故,深受大户人家的喜爱,而药发傀儡引信里用的就是与炮弹引信类似的慢燃火药。

正是王顺灵机一动,想到了药发傀儡升空后才爆炸的场景,于是将制作慢燃引信的法子讲了出来,实验数次之后虽然奏效,但绵纸引信容易出现从尾部就燃烧的问题,这可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后来有一名精擅木工手艺的匠人冯六子提出了用木管引信替代绵纸引信的方法,经过测试之后效果非常好。这个法子不仅解决了引信易燃的问题,还顺带解决了炮手点燃引信后再把炮弹塞入炮膛,从而带来操作不便的问题。

木管引信的结构大体上是一段中空,两端开口的木管,内装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

木管上标有刻度,使用时炮手先估算一下发射距离,从火炮手册里查出距离和炮弹种类对应的飞行时间,再按引信上的旋钮调整引爆时间,同时在引信的相应位置打个孔,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这时,引信的一端露在弹体外,另一端与炮弹内的炸药接触。最后把炮弹塞进炮膛,引信的位置朝前。

由于滑膛前装火炮的内膛直径略大于炮弹的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从炮弹和炮膛间的空隙渗透到炮弹的前方,直接点燃了引信露在炮弹外的部分,炮弹在空中飞行特定的时间后,引信按先前调整好的时间燃烧到炮弹内炸药的位置,点燃炸药,炮弹爆炸。

经过多达上百次的实验后,威远将军炮配开花弹的技术终于稳定了下来,随后朱由检下旨,兵部订制了五辆炮车送到了前线,用以检验实战中的效果。

为了表彰王顺和冯六子的巨大贡献,激励更多的工匠投身到发明创造的行动中去,朱由检除了下旨奖励全体参与研制的官吏工匠一千两纹银外,还特别奖励王顺、冯六子每人一千两银子的巨款。

这件事在军器监乃至整个朝堂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之间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对此都议论纷纷,但除了军器监的人之外,几乎所有的朝官都对朱由检的举动表示了不满和反对。

在这些官老爷眼中,那些贱如草芥的匠户从事的就是自己的本职,而且在皇帝大幅度提高工匠待遇后,有些匠人家庭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自己这种朝廷栋梁之才,这次为何还要用如此巨额赏金来奖励他们?

朝堂的重臣们对朱由检重赏工匠的行为大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虽然也有不少人上本对此事表达不满,但都被朱由检留中不发。

没用一个月,在国人忘性较快的本性下,这件事也就无人再去关注了。

这次操持炮车的不是勇卫营和京营的炮手,而是换成了军器监中专门试炮的士卒,这些人对于各种口径及规制火炮的操纵熟练无比,甚至比那些葡萄牙教官还要熟稔几分,整日在军器监中试射,操炮对这些人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到达城门入口处,炮车停了下来,炮手和装填手手脚麻利地将发射程序准备好,随后有人吆喝一声,前面遮蔽的大盾纷纷移开后撤,耳朵里塞着棉花的炮手点燃了发射引信。

“咕咚!”

威远将军炮发射的巨响声在城门洞中引发了久久不散的回音,一大股黑灰色的硝烟弥漫开来,然后在南风的吹拂下向着门洞内涌去。

圆形空壳内装满火药的开花弹呼啸着掠过六七丈长的门洞,在刚才红夷大炮轰出的缺口处落地后向前骨碌碌滚动了数息,就在工事后的一众清军侥幸中带着疑惑时,开花弹猛地炸响,薄薄的铁壳被火药巨大的张力炸成无数碎片后向四周飞溅开来。

黄色的尘土伴着黑灰色的硝烟弥漫开来,紧接着残肢断臂东空中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方圆一丈多范围内的清军在爆炸的波及下死伤一片,哀嚎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硝烟散去,尘土飘落,开花弹爆炸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直径七八尺、深有一尺左右的大坑。

没等周围的清军反应过来,又一声巨响中,第二枚炮弹落在了爆炸点数尺之外的地方,又是一片惨叫声响起,五六名清军倒在血泊之中。

紧接着,十余名身披重甲的掷弹手分成两组,在队正的带领下迅疾跑进城门洞,借着遍布洞内硝烟的遮掩,快速奔至城门洞出口处。

前面一组六名掷弹手点燃震天雷后,默数几下后投向城门洞外右侧,随后贴着两边退回数步,第二组立刻向前,将已经点燃的震天雷投向了左侧。

第一轮一连串的爆炸声中,掷弹手们趁机再次投掷一轮,随后十几人呼呼啦啦的从门洞里跑了回来,五十名盾手双手举着大盾依次冲了进去,五队共五百人的长枪手紧随其后,他们的目的就是冲进城后向两侧推进,给后来面的弓手、铳手打开足够的空间。

明军炮轰雷炸、盾牌长枪打头阵,弓手、铳手随后跟进伺机射杀,这一系列的行动都是事先制订好的,虽然执行过程中不会那么顺畅,但在连续爆炸对清军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影响下,一切都在正常进展中。

接近巳时许,秦军先头部队率先突入盛京南门,在被后金夺走十余年后,终于有大明官军再次踏入了原先的沈阳城。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二百章 客户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二百章 客户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八百一十七章 铁炮火铳对射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