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

黄茅关位于竹山县城西北约三十里处,是竹山脚下的一座古隘口,也不知建于哪个朝代,青石垒就的矮墙基本都已坍塌。

原本寂静无人的黄茅关自数月前突然变得热闹无比起来。先是数千流贼在张献忠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山脚处开始安营扎寨,后来随着在寿州参战的刘文秀、艾能奇带着众多逃兵的加入,荒僻无人的黄茅关整日人喊马嘶,喧嚣无比。

张献忠先是分别派兵打破了附近的良河镇,将镇上的士绅大户抢掠一空后全部杀死。带着抢来的财物粮草,裹挟着镇上及附近村庄的青壮返回黄茅关,留下一小队人马监督剩余的老弱妇孺继续种田拓荒。

他是看中了竹山易守难攻的地形,以及附近竹溪河、堵水两条河流沿岸的大量田地。这里完全可以当成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可以一边经营一边派兵四处抢掠,等兵强马壮后或者往东攻略襄阳、德安府,或者向西进入四川打出更大的地盘。

他不知道的是,高迎祥在寿州兵败后一路西逃,从竹溪东北方两百余里的郧县穿过后直奔陕西而去。

双方一个忙着抢掠建设,一个只顾着逃命,竟都丝毫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更没想到寿州一别最后成了阴阳两隔。

随着刘文秀、艾能奇按照原先的约定找到竹山,张献忠才知道寿州之战的前后经过,并知道其可能直奔陕西而去。闻听高迎祥被数路官军夹击大败亏输后,张献忠放声大笑,胸中的闷气一扫而光。

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俱是开心不已,高迎祥以及手下的骄横狂傲早就让他们心中不爽,此次大败之下,想要再恢复元气不知还要几年呢。

四个义子中只有李定国皱眉不语,张献忠笑过之后看到他的样子不禁有些奇怪,他开口问道:“定国,你为甚子皱着眉毛?高闯子日常可没少给咱献营气受,这下看他吃瘪,老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你做这样子是为哪般?”

李定国抱拳施礼道:“义父,孩儿亦是不耐高闯日常之举,此次他实力大损,要想东山再起已是难上加难;可义父您可别忘了,这几年正是有高闯在前面顶着,我献营不用直面官军围攻,这才有时机从容壮大!可现今高闯惨败,我献营没了遮风挡雨之棚屋,官军定会合兵对我献营形成围攻之势,此事不得提早虑及,还请义父早作决断!”

孙可望等人听完后都是陷入沉思之中。

李定国的话很有道理。自崇祯八年正月间,张献忠与老回回、曹操、革里眼等贼首率众攻击凤阳并焚毁皇陵后,在皇帝的严令下,各路官军对他们这几伙义军展开了猛烈进攻。经过几次交手被官军打的惨败后,众人不得不分散逃命。张献忠无奈之下才率众投到了高迎祥的麾下,以求保全剩余的部属。

“定国我儿思虑甚远,实是俺的好孩儿!”张献忠由衷的夸道。

孙可望不服气的道:“义父,俺觉着定国多虑了!那高闯寿州之败并非败于官军骁勇,俺看是败在自家太过大意之故!若是其早做防备,不等官军合围便打破寿州饱掠而去,一两路官军决计打不赢他!现下这黄茅关地处偏远,加之地势险要,官军要来也会被俺们轻易哨探而知,再想如寿州般围住俺们绝无可能!”

刘文秀赞同道:“大哥说的没错!俺们这易守难攻,官军要来也讨不了好去!不过二哥也是老成之言,孩儿以为要多多哨探,以免大意之下为官军所趁!”

艾能奇则是在一旁沉默不语。不管官军来不来,他只要听从义父号令即可。

张献忠赞许的点头道:“几个孩儿说的都有理,等下吩咐下去,哨探沿周边官道撒的远远地,以防官军突袭!”

孙可望点头应下,日常巡逻哨探这块由他管辖,东路和北路是官军最有可能的来路,一会儿这两路多多加派人手即可。

张献忠接着道:“俺们献营既是打算在此地久留,那便要好生经营!一是要多打粮草,二便是要招兵买马后勤加操训,三是要遣人去襄阳这等大府采购食盐、铁料,顺道打听一些铁匠、木匠这等匠人,寻个空将他一家老小捉了来,给咱们打造修补兵刃盔甲,此事便由文秀去做!要多遣人手,多带银钱!文秀脑子活泛机灵,正合适做这等差事!”

刘文秀抱拳接令。

张献忠这几个义子中,孙可望勇悍,适合带兵冲阵;李定国多谋略,适合操训领兵;刘文秀聪明,适合与外界打交道;艾能奇木讷忠厚,适合做贴身死士。

李定国开口道:“义父,孩儿觉着这黄茅关虽是险要,但地界稍显逼仄,俺献营若是想做大,还得要往四周扩展才好!”

张献忠笑道:“俺家定国将来决计是个帅才,比俺老张强出太多!这才十几岁便有如许眼界,长大了还了得!定国孩儿,你说说,俺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孙可望嫉妒的瞥了一眼李定国:这老二就爱哗众取宠,义父何许人物,岂能不会早有打算,要你这般逞强!

李定国从容的抱拳道:“义父过奖,孩儿只是一己之思,说出来还望义父多多指教!”

张献忠满脸欣慰的看着李定国,目光里满是赞赏之意:自家这几个义子,将来唯有李定国成就最大。遇事不慌,从容大气,总能迅速找到应对之策,说是智勇双全毫不为过。刚才几个人所说他心里早就明白,来此也是早有打算,但自己几十岁的人能想到的,这几个十几岁的孩子便能虑及,这才是最值得他高兴的。

李定国接着道:“孩儿觉着,现下应向东西两侧分兵,分别攻略竹溪县及竹山县,打破这两座城池便能获取大量财物粮草和人口。之后便仿前期良河镇之行径,遣人监视督促老弱屯田拓荒,至此两县之间大片田地便尽数我献营!待明年夏收有了大批粮草,两县便已彻底稳固,再派兵将房县拿下,至此郧南这大片土地尽属我献营!三县之地编练数万士卒当无问题。除非官军遣五万以上精锐来剿,不然难挡我献营崛起之势!”

张献忠点头道:“定国之言甚合俺意!之前俺们义军都是四处攻掠,并无在一地驻留之习!朝廷那些大官儿都称俺们是流贼!哈哈!这名儿着实起的妙!俺闲暇时也曾想过,要想成大事,这个流字要不得!俺们得跟朱皇帝的老祖宗学着,得找个安身之处好生经营,须得沉得住气闷声发大财才可!这郧阳府便是个好地界,这回啊俺们就在这块扎下跟脚,安安稳稳的干他几年再说!”

随后张献忠下令,孙可望、李定国率一千老营精兵及三千普通士卒向西打下竹溪县,并驻留当地经营;刘文秀挑选数十人携带大量银两前往襄阳办差;他自己则率三千人攻打三十里外的竹山县城,艾能奇留在黄茅关守住营盘。

竹溪和竹山县城都无军卒把守,眼见流贼来攻,县衙只能组织青壮上城防御。这些未经战阵的青壮大部分手持棍棒农具,怎经得起流贼的刀枪弓箭?城头的青壮基本是一触即溃,两座城池都在不到半个时辰内陷落,知县、县丞等主官不是战死就是全家殉城,献营大掠全城,获得物资无数。更令张献忠高兴的是,当他率兵打破竹山县城后,竟然有两名县城诸生亲自来降。

这两人都是县学生员,一个叫潘独鳌,另一个叫徐以显。两人年龄相仿,俱是年过四旬。二人平素交往密切,皆是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平日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却是数十年连府试都过不去。

两人并未从自身寻找原因,竟然一致认定是朝廷不公,那些中举及第之人皆是走托门路才上的榜,二人因此对朝廷极度不满,心中也是怨恨无比。

潘独鳌和徐以显虽然于八股之上无甚成就,但两人日常都喜读杂书,尤其对兵略智谋一类的书籍颇感兴趣。时间长了,慢慢对操兵演武之事有了一些心得。

随着大明局势越来越动荡不安,流贼似有崛起之势,两人也动了别样的心思,私下闲谈时都对大明的前景极度悲观,认为其覆灭已是必然之举。他们一致认为,高迎祥、张献忠皆是一代枭雄,将来两人定能成就大事。

若是按原先的历史轨迹来讲,两人的判断非常准确,大明最后确实亡于流贼之手,并且张献忠最终也是在蜀地称帝,两人最后也确实都身居高位。

但是由于信息极度闭塞的缘故,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个本不该出现之人来到了这个世界,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流贼攻入城中开始大肆抢掠时,早就听说过张献忠大名的潘独鳌和徐以显凑到一起一商量,反正在大明这边也不受待见,不如干脆烧个冷灶投了流贼。以两人的智谋见识帮助张献忠干出一番大事来,说不定将来也能博个封妻荫子,从此光耀门楣。

得知两名读书人前来归附的张献忠大喜过望,立刻在竹山县衙中接见了二人,并当场赠予两人纹银各五百两,封潘独鳌和徐以显为左右军师,并慨然许诺,若是将来成得大事,两位先生定当为左右丞相云云。

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八章 皇庄4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四百章 布防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五十章 残暴第七十章 商路
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八章 皇庄4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四百章 布防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四十章 大战4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五十章 残暴第七十章 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