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

在圣旨中,朱由检首先对后金覆灭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参战官军全体将士的英勇无畏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在这次灭国战争中牺牲的所有官军将士以及民壮表达了深切的哀悼。

在这之后,便是将校官兵们最为关心的升赏了。

全体参战将士每人获赐二十两白银,将官按职务级别,每级加十两,功勋卓著者每人加三十两。

战殁伤残者按原有规矩发放抚恤,辎重营民壮减半。

这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也是广大普通士卒能够得到的最实惠的赏赐,毕竟大多数人职位上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还是银子最为实惠。

朱由检大概算了一下,十几万官军将校,加上差不多同等数量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壮,单单赏银就需五百万两左右,这可是中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赏赐了。

自己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一项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花钱如流水的记录。

不过朱由检对此毫不在意。

在这场覆灭后金的战争中,各部官军缴获的金银便有三百万两之多,这还不包括那些价值不菲的人参、皮毛、东珠、巨木、药材、马牛羊等等重要物资,这些数量极多的物资会由四海商行包销变现,所得不仅足可以支付这次的赏银数额,甚至还会大有结余,这可是灭国之战。

这三百多万金银只是官军们上缴的数字,并不含他们藏匿起来的金银及其他贵重物品,并且豪格、多尔衮兄弟率部逃走时也卷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些财物具体多少已经无法计数了。

按照朱由检的处事原则,这些财物已经变成了个人私产,没必要,也没办法追索讨要。

人有时需要睁一眼闭一眼,这些都是人家拿命换来的,匿了就匿了吧。

如此多的财物最终还要花费在国内,这对刺激大明的消费也是有着巨大的好处。

肉烂在锅里,做人要大气。

接下来就是参战人员的升擢了,这也是将官们最在意的事情,因为这关系到了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也体现了出皇帝对他们的态度。

结果,圣旨宣示之后,虽然有少数人对此暗表不满和失望,但更多将官则是对皇帝的恩赏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朱由检除了下令将有功将官官升一级外,还发布了重开五军都督府的命令,并明示了五军都督府的职权。

以秦良玉为大都督府大都督,太子太保、一品夫人。

以祖大寿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断事官,正一品武职;

以左光先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杨国柱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祖大乐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左良玉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汤九州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贺人龙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刘泽清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艾万年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以正一品武职。

王朴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新设五军军法处,专管各部官军军纪,以虎大威为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祖大弼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新设五军军资处,专管各部官军物资军械补充调配,以尤世威为左都督,正一品武职;

以陈永福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武职。

以白光恩为都督佥事,正二品武职。

对皇帝的安排感到不满的就是这批将领中的少数人。

有些人本以为自己率部参与了灭国之战,最后会有勋贵职位的赏擢,没想到却只是得了个不能世袭的高品武职,所以暗地里都是牢骚满腹,觉得皇帝亏待了自己,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再怎样也只能乖乖听命行事。

在大军云集的辽东,尤其是以勇卫营、秦军、京营等朝廷新军为主的现在,不管是不是心里有刺,都得忍气吞声服从安置,就连祖家这样的地头蛇都不敢说个不字,其他人谁还敢公然抗命?

在安排完一众旧有军将后,接下来就轮到新生代年轻将领登上历史舞台了。

以李重进为征虏将军、沈阳总兵,率四千骑兵、三千步卒留驻沈阳,负责沈阳城周边防御的同时,定期与松原等地驻军联络出兵,征伐东北方的后金残余。

以马祥麟为镇北将军、归化总兵,率七千骑兵、三千步卒,择机向归化城(呼和浩特)进发,在收复归化城之后留驻当地,等待朝廷由山西、延绥等地组织受灾严重的农户北迁,修筑重建归化城的同时,在周边开荒拓田,将归化城建成大明北境屏藩重地。

这一决定也是朱由检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

归化城是一座塞外名城。

隆庆六年(1572),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

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可通北部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连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

归化城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敕勒川丰州滩。

而在此之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大小数百个蒙古部落、数以百万计的蒙古人,都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迁移生活,仅从这一点上看,阿勒坦汗也算是一位颇具战略眼光的奇人了。

丰州滩这种好地方不能浪费,就近移民开荒最合适不过,马祥麟带着步骑一路横扫过去,残余的蒙古各部投降的就收留,反抗的就消灭。

没了后金这个较为强力的割据武装组织,一盘散沙的蒙古部落明智的都会依附大明。投靠强者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谁能让自己和族人过上好日子就跟谁混,这又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到时候汉人种田,蒙古人放牧牛羊,大家一起唱唱山歌和蒙古长调,晚上喝点马**酒,喝醉了围着篝火手拉手跳舞,情投意合的男女滚个草垛子什么的,这幅画面多美丽。。。

再下去个几十年,就是书同文、语同音,各民族一家亲的局面,有归化城为屏障,有骑兵和步卒重火力掩护,北面谁还能翻得了天?

马祥麟忠诚勇猛,骑射无双,适合带着大队骑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让他去北境建功立业,将来再论功提拔升擢,也算对秦良玉的一种变相回报吧。

朱由检真正的目的想给马祥麟封爵,世袭爵位,与国同休,开疆拓土之功才能有封爵的机会。

秦良玉的大都督一职是荣衔和虚衔,也是朱由检对这位女中豪杰的褒奖。

由于战功的问题,他没有给年过六旬的秦良玉封爵,而是将爵位留给了她的儿子马祥麟,相信以秦良玉的头脑不会看不出自己的良苦用心。

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
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