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

“黄小哥对眼下的情形可还满意?”程林笑眯眯的开口道。

四旬有余的程林是四海商行杭州府的掌柜,月前接到京城总行的指令后,四处探访下来到织户众多的长安镇,开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打探数日后找到了黄滨。

程林原是范永斗设在太原城几家商铺的总掌柜,处世精明,手段圆滑。四海商行接手晋商全部资产后,对原有人员全部留用,位置也几乎未动,程林得以继续执掌四海商行在太原的业务。

后因商行要扩大在江南一带的经营范围,程林被抽调来了杭州府,在城中盘下了一处经营不善的绸缎店作为落脚之处,然后再寻机经营其他生意。

来到杭州两月有余,程林平日就是四下转悠,以求对所处之地有个大致的了解。

上月接到指令,要他寻找合适的地方,筹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型丝绸工坊,争取在杭州一带一炮打响,并尽量争取丝绸的定价权。

做生意很多原理都有相通之处,虽然对于丝绸工坊尚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但不妨碍经商多年的程林迅速抓住其中的关键---建立这样的工坊,必须要在拥有大量织户的地方。

经过一番打听之后,程林出现在了长安镇。

黄家正屋的客堂中,黄滨和程林相对而坐。两人已经叙谈了一会,话题就是黄滨家以及长安镇的织绸事宜。

黄滨开口道:“不瞒程员外,现下小人家中日子虽然过的甚为宽裕,可小人觉着,要是手中银钱富余,能将自家工坊再扩充一些才会更好。”

程林满意的点点头,笑道:“黄小哥,老夫想和你谈一件正事,听完后你给老夫一个答复可好?”

黄滨点头道:“程员外有话请讲,小人听着便是!”

程林收起笑容,盯着黄滨的眼睛正色道:“要是有人出资,筹建一座容数百人的大工坊,专事织绸;聘你作为工坊管事,每月五两银子月酬,且给你一成干股,你会如何答复?””

黄滨闻言楞了一下,脑子迅速转动,瞬间得出答案:要真有这等好事,自己肯定会答应!

他冲着程林抱拳一礼道:“程员外,您适才所言莫不是哄骗小人?要是能建起偌大的工坊,一年所赚银钱可是了不得!敢问员外,是何人愿出资做此大事?”

他从事织造近十年工夫,自是明白织绸的利润有多厚。自家不过五台织机,除却工人薪酬、吃饭等杂项开支,一年能有四十余两的纯利,这笔银钱在当时已算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但这笔银子赚的甚是辛苦,一年到头根本没有空闲之日。若是做了工坊管事,不光是每年的薪酬比他现在所得略高,更兼还有一成的干股。要是工坊有一百台织机,一年下来就有近千两的利润,自己拿一成就是近百两银子,加起来一年就有一百五十两上下的收入,那可比自家单干强了太多。

程林笑道:“那看来黄小哥有此意愿喽?”

黄滨频频点头道:“真有此事的话,小人十分情愿去做!家中爹娘也不会阻止!”

程林笑道:“既是黄小哥答应此事,那老夫就告诉你,京城的四海商行要在长安镇建造一座容两百台织机的大工坊,老夫是商行杭州府的掌柜,故此事由老夫全权负责!只要黄小哥你愿意做工坊管事,一切相关事宜皆由我们四海商行负责便可!”

四海商行?自小到大只去过海宁县城,平日甚少与人打交道的黄滨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看着他一脸茫然的样子,程林笑着开口道:“黄小哥心有疑虑也属正常,等工坊开建时你便放心了!老夫之所以看中你,也是打听过好多镇上的百姓;许多人夸你头脑机灵,技艺精绝,更兼为人忠厚;家有余财后,时常接济左邻右舍,故此老夫才寻到你!”

黄滨双手连摆,逊谢道:“当不得乡亲们夸奖!小人所为皆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论家境,小人家衣食无忧,日子尚可,有些余力能帮助他人,也是小人该当的!”

程林满意的点头道:“黄小哥仗义疏财,值得夸赞!现下工坊一事上老夫还有不明之处,须得问个清楚!”

黄滨抱拳道:“员外请直说便好,小人知无不言!”

程林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放下粗瓷茶杯道:“那老夫就开门见山了!老夫觉着,建工坊倒是不难,织机更不在话下。老夫想知道的是,雇工可是好请?工钱一日几何?所需雇工共需多少?”

黄滨想都未想张口答道:“员外,小人就把自家状况说说,员外就会明白:小人家中五台织机,雇工十二人,每人每日三十五文工钱,管饭两顿,工时从辰时到酉时。镇上各家大致如此,相差不大。员外所说两百台织机的话,需雇佣四百余人,只要工钱日结不拖欠,工人倒是好找,镇上织户两千余户,织工老少妇孺相加怕不有五六千人之多!”

程林咋舌道:“镇上共有万余人口,岂不是说大都会织绸?”

黄滨自豪的笑道:“大都会织绸谈不上,五成以上总是有的!只要工坊建起,工钱合理,工人却是不难找!”

程林沉吟一会后开口道:“工坊所雇工人,每日工钱四十文,管饭两顿,若是织的好绸者工钱另行再加!”

四海商行的各种账册,以及各地商铺的文案摆在了乾清宫的御案之上。看着厚厚的一摞材料,朱由检不由得头大无比。

文科生向来对数字既不敏感并且十分抵触,何况古人的记账法他也看不太懂,再说这些账册已经由专人审核过后才送来的,他也没必要一一查看。

拿起几册商行新辟府县分行的文案看了看,朱由检对四海商行的效率还是相当满意的。

商行遵照朱由检的指令,在杭州府开办了拥有两百台织机、四百余雇工的大型工坊;在山东青州府颜神镇和江西饶州府景德镇分别收购或新建三处民窑,雇佣技师和窑工数百人,目前这数处工坊民窑都已开始正常运转。

这些工坊窑炉本身产生的利润倒是无所谓,但他们产出的丝绸和瓷器将会被四海商行以数倍的利润经销各地,并且带动当地行业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规模化势在必行,小手工作坊要慢慢淘汰。

这样做不会让从业者受到伤害吗,反而会更加受益。

因为四海商行开始就把调子定高了。

工坊的工钱给的比别人高,这会使得绝大多数人得利,少部分小作坊经营者虽然受到冲击,但相信他们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绝不会因此没了收入来源。

商行还在福建泉州购得五百料商船一艘,重金雇请常年来往海上的船长和水手,准备尝试往吕松航线跑一跑,积累经验后再购买更大更多的商船。

推动大明前行的措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虽然不够全面,但至少付诸于行动上,现在只需耐心等待,中间再予以随时调整便可。

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这种相当于改天换命的天大之事,需要很长的过程,道路相当曲折难行。

目前的历史走向已发生了变化,自己再也不能根据史书去判断和计划了。

现在已进入崇祯九年的腊月,还有二十余天朝堂和各地官府将进入年假,很多事要等到崇祯十年再说了。

两个月前以各种身份进入辽东的锦衣卫不时的将各种消息传回,其中就有辽东将门与建奴私通款曲的内容,但双方具体买卖何种物资以及数目不详。

这条消息证实了朱由检的猜测,辽东将门确实在养寇自重。

本来朱由检以为自己的猜测得到证实后会非常愤怒,没想到看完后自己的内心并无太大的波动。

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判断正确了,之所以派遣锦衣卫暗中前去调查,不过是希望自己猜错了而已。

这个问题绝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也不是只这一次,建奴之所以逐渐壮大起来,辽东将门功不可没。

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这样做没错。只要有建奴在,辽东将门可以在大明保持其特有的地位,维持现有的荣华富贵。

可祖大寿们错误的判断了建奴的野心,他们此举无疑是在养虎为患。

到底该采取何种措施禁绝此类行为呢?

目前国内虽已大致安定下来,但朱由检能掌控的军队还不具备完全替代辽东军阀的实力。

孙传庭的秦军远在西北,曹文昭叔侄还要更往西。并且按照朱由检的旨意,孙传庭和曹文昭还要分别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其形成战力尚需一到两年。

卢象升、黄得功尚在进剿湖广一带的张献忠、革左五营,就算很快剿杀了流贼后,他们麾下的士卒也该得到充足的歇息。

尤其是卢象升的天雄军,从崇祯二年组建至今,一直不停的四处作战,将士们已是疲惫异常,要不是卢象升的个人魅力,厌战的情绪早就爆发了。

洪承畴所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甭管后世对左良玉、贺人龙、左光先、艾万年等人如何的贬低,但几人到现在并无过分之举,与贼交战时反而十分的勇猛顽强。

至于历史上他们在后世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堪:丢弃主帅逃命、擅杀良民冒功、骄横自大不听朝廷调遣等等行为,更多的是心理上对大明绝望后破罐子破摔的举动。

这些将领与手下士卒,同样是征战多年,厌战情绪导致的心理扭曲和压抑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若是不及时得到休息和奖赏,再将其调到危险地区,怕是会出现无法控制的行为。

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十章 大战4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
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十八章 兵乱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十章 大战4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