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阎副使,胡大使请你速去公事房一趟!上头来人了!”

京师户部军储北安门仓大院一座仓房内,阎应元正在检视仓房内粮食有无被老鼠啮咬的痕迹,一名书办急匆匆跑进仓房内拱手禀报道。

阎应元四处扫视着仓房内的粮垛,一边随口问道:“你可知大使找我何事?可是又要增发军粮?宁远那边屯粮应该还够大军两月之用,现下发过去是不是有些过早?”

“阎副使,这回不是军粮之事,听说是吏部派下人来了,阎副使你要升官了!”

这名书办一脸羡慕的笑道。

“升官?某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吏,何来升官一说?你可休要诓骗某的喜钱!”

阎应元转身笑着逗趣道。

他只是个生员身份,现在的职务也只是个不入流的低级小吏,朝里也没有什么靠山,哪有升官之理。

“真的啊!咱部中广西清吏司钱郎中和员外郎、主事也跟着来了呢!阎副使你赶紧过去吧,别叫老爷们等的过久,不然就太失礼了!我得先回去回话了!你快点啊!”

那名年轻书办说完之后匆匆拱手行礼转身而去。

阎应元略微一愣,心里虽觉奇怪,但也没太放在心上,他转身出了仓房,嘱咐门口的兵卒关好仓门后迈步向前面的公事房行去。

年过三旬的阎应元身材高大魁梧,黑面长髯,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名赳赳武夫。

他是顺天府通州人氏,家中妻子为他生育了二子一女,长子自幼入学,并且成绩不错,在十五岁时便考取了生员的功名,现在家苦读,准备参加来年的顺天府乡试,十二岁的次子现在县学读书,八岁的小女在家跟随母亲学习女红。

阎应元自小家境还算殷实,家中余财足可以支持他读书上进,但他在学问上少了些许天赋,苦读多年方才在二十余岁时中了个秀才。

后来因为经商的老父病逝,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的他只得断了中举的念头,在亲戚的帮衬下进户部做了一名小吏,以便挣些薪资补贴家用,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六年有余。

“卑下阎应元见过诸位上官,不知上官何事宣示卑下!”

面积不大的公事房中有数人或坐或站,他的顶头上司北安门仓房大使胡一忠躬身站在门口,坐在主位上的广西清吏司郎中钱芳苗他认识,但与他并坐的一名头戴乌纱、身穿圆领青色官袍、上面绣着白鹇的中年官员他却并未见过。

“呵呵,高主事,这位便是北安门仓房副使阎应元,在此处已是供职多年,平日恪尽职守,勤廉公正,实属户部官吏之典范。阎副使,这位上官乃是吏部文选司高远志高主事,此次奉上谕专为你而来,还不上速速前见礼?”

钱芳苗首先笑着对姓高的主事介绍了一下,之后收起笑容吩咐阎应元道。

“卑下阎应元见过高主事!”

“好说好说!阎副使身为一名不入流之吏员,名声居然能上达天听,着实令人慨叹呀!本官在吏部供职多年,还是头一次为一名吏员晋升亲自走一遭啊!阎副使可谓是前途无量啊!”

高远志上下打量着这名貌似武夫的小吏,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

今日上值之后,吏部尚书周云派人将他叫到公房,让他准备好官符印信,亲自跑一趟北安门,给这位名叫阎应元的吏目当场宣示升迁之事,并嘱他这是圣命钦点,还有口谕要亲自传达。

高远志在暗自吃惊之余赶紧命人备好物品找到户部,之后在钱芳苗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这处偏僻之所。

随后高远志当众宣布,擢阎应元为台湾省台中县知县,品级为正七品,一名吏部的书办随即将官符印信交到阎应元手中。

双手捧着官符印信的阎应元在众人羡慕嫉妒的恭贺声中愣住了。

他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为何吏部突然把自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骤然擢至七品官员的高位,并且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完成的。

他家亲戚里最大的官不过是顺天府的一名经承,也就是这位经承托关系把他安排到了这里,可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宫里有何牵连啊。

在叩谢圣恩之后,高远志起身准备与钱芳苗等人回返,临行前高远志特意嘱咐,要阎应元务必在近几日前往江阴县城走一遭,回来后就到天津卫码头,从那里乘坐海船直达台湾。

在恭送一众上官离开后,等候在外面的同僚们一拥而入,阎应元在一片恭贺声中答应今晚在春风楼请一桌子后,才带着一肚子的问号回了家中。

几日过后,交接完毕的阎应元带着家中的仆人李素,从离家不远地码头登上了驶往江南的客船,于五天后抵达了江阴。

当阎应元踏上江阴码头的一瞬间,一股莫名的熟悉感迅速冲淡了数日以来心中的疑惑,这个他前半生从未踏足之地,竟然让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身上的汗毛也在猛然间竖起。

阎应元背负双手缓步前行,仆从则是正在与船家计算一路所费,不远处高大的江阴县城墙已是隐约可见。

“阎典史可好?吾发仍在,可慰泉下祖宗!”

一名挑着担子的路人微笑着向阎应元打着招呼。

阎应元只觉此人极其面熟,但确又似从未谋面,并且阎典史这称呼令他诧异不已。

不知如何回答的阎应元停步拱手,路人挑着担子与他擦肩,看向他的目光中满是钦佩尊重自豪之意。

一路前行,不时有人微笑着与他拱手打着招呼,皆是口称阎典史,同样是尊敬已极的眼神。

这些人中有十几岁的少年,有身穿员外服的中年男子,有在路旁摆摊售卖菜蔬的青年摊贩,也有身穿白色儒袍的书生,更有挎着竹篮出来采买的年轻妇人。

望着这一张张既感熟悉又觉陌生的面孔,阎应元的心头渐生激荡之意,无法喊出对方姓名的他只得频频拱手予以还礼。

前边不远处路边树林中有一亭角隐现,时有喧哗朗笑声传出,阎应元不由自主踏入林中。

十余位须发皆白之老翁或坐或卧于仲春林中,草木葱翠之下,几个空空的酒坛歪到在地,有老翁手端陶碗高声吟唱,其曲似有慨然之意,余者或抚掌或唱和,其声穿林而出,直达云霄。

忽地一声高亢至极的吟唱后,其声戛然而止,众翁相视大笑,似成就一番惊天动地之大事一般。

“阎典史,老夫之名可书碑乎?”

一名老者笑着冲阎应元扬手大呼。

“老夫愿附典史英名之后!”

另一老翁似已酒醉,亦是高声叫道。

“几个老不修休要聒噪!阎典史注定是名留青史之人!我等微末之人岂能与大豪杰相提并论!”

一名神态安详之老翁微笑道。

“典史且去且去!吾江阴人将永志不忘!”

阎应元默然,眼眶中突然泪水盈蓄,躬身到地后长揖不起。

一众老翁不再理会与他,自顾自纵情谈笑,阎应元黯然起身,哽咽中倒退出林。

转身之间,恍惚中忽闻如雷般之炮声响彻天际,间杂呐喊声、惨呼声,弓弦响动声、火铳击发声,阎应元吃惊之下举目四顾,但只见匆匆之路人,太平之光景,湛蓝之天空,并未有丝毫战阵之痕。

步至巍峨高耸之城墙下,阎应元似觉城墙之上血污遍布,数处墙体已是坍塌颓败,无数蓬头垢面、鲜血淋漓之青壮老弱手持竹枪、木棍、镰刀、钉耙正在凭空挥舞,似是在与恶鬼搏斗一般,不时有人倒地不起,但余者仍是高呼酣战。

天空忽然飘洒细雨,其色赤红,阎应元突觉胸中悲痛之意大盛,踉跄之下单手撑在了城墙上,心中积蓄已久的激荡之意猛然喷薄而出,直使他发出了不甘之嘶吼。

此刻的乾清宫大殿门口,朱由检负手而立,深邃的目光似欲穿透千里之遥看向他,用极为庄重的语气抑扬顿挫的朗声颂道: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伟哉,阎典史!”

“壮哉,江阴人!”

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章 皇庄2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
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六章 皇庄2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