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

崇祯十六年四月,曹文昭率一万五千步卒以及一万辎重营、五万余男女农户,携带海量的粮草物资,沿河西走廊向西,过敦煌后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商道向西挺进。

曹变蛟率一万骑兵出玉门关后先向北然后再往西,直奔大唐安西四镇之一的龟兹;而罗世芳则率一万骑兵先向南出阳关,之后折向西边,目标直指同为安西四镇的鄯善。

此举昭示着,自盛唐之后,汉人朝廷的军队首次进入华夏西域之境。

曹变蛟部会在攻击龟兹后继续向西,跨越葱岭后占据疏勒。

罗世芳部荡平鄯善周边的各路力量后继续西向收复于阗。

曹文昭的中路大军以及移民,将会承担起两翼骑兵的补给和接应任务,并在局势稳定后择地开展移民安置工作。

朱由检给曹文昭的旨意中提到,要团结广大西域地区心向汉人的一切民族,坚决剿灭一切不服王化的武装力量,要让西域尽早成为安定祥和之地。

在明军扫荡并完全控制住西域之后,十年之内,朝廷还将向新疆行省移民五十万人,这些人口将会以妇人为主,以此解决官军就地屯驻后的繁衍问题。

朱由检并不排斥好反对官军与当地各民族的妇人通婚,但未来汉人在当地占据人数上压倒性的优势这一点是不能更改的,这是为了不给后代留下隐患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大明之所以在立国之初国力最为强盛时没有控制西域,除了这块广袤的地域太过贫瘠、人口太过稀少、交通太过不便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自南宋起,华夏文明的重心逐渐南移,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被异族轮番破坏后,整个西域地区已经无利可图,所以,太祖和成祖并没有把西域作为重点经营地区,明初设置的安西七卫也只是派遣了少量驻军,明中期之后便逐渐消亡。

强汉当初设置西域都护府也是因为自张骞出使西域各国,打通了与西域三十几个大小国家的贸易通道,出于保护和管理这条贸易通道的原因。

西域都护府辖下各国都臣服与大汉名下,但各国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只是各国国主必须要经过大汉朝廷的认可才能上位,否则将会遭到无情的打击。

也就是说,大汉对西域采用的是羁縻政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彻底统治这块区域,后来的大唐也是如此。

而朱由检要做的则是前无古人之事,他要将这片异常广阔的区域真正纳入华夏的领土范围之内,并且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将这里打造成坚固度堡垒,防范将来极有可能来自西方陆路的敌人。

依照这个时代的条件,想要将气候恶劣的西北地区经营好,至少要付出数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大计,制订相关策略时,需要根据当地反馈回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部署,尽量减少因策略失当给地方官府和民众带来的诸多不便和损失。

提到自然环境,朱由检不由得想起前些时日送入宫里的一些地方官上呈的题本。

这些题本来自于河南和陕西北部一些府县的主官,在本子中,他们提到了同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的辖区内,有些地方的环境正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中尤以陕北延安府下辖的延长县、清涧县、延川县、米脂县等地最为明显。

自崇祯九年开始实施的陕北一带灾民西迁平凉府、临洮府,南迁西安府的计划以来,截止到崇祯十年底为止,受小冰河气候影响最为严重的陕北一带已是十室九空,除了每个县城还有几万住户之外,几乎所有乡下的农户都在地方官府的组织下迁移到上述各府乞活。

正是因为大量的人口离开这片地区,从崇祯十一年至今六年的时间里,陕北一带的旱情减轻了很多,每年的降雨量也在逐渐增多,原本光秃秃的黄土高原竟然有被植被覆盖的样子,而随之衍生出来的就是,许多早已干涸断流的河流陆陆续续出现复流的现象,水源正是来自于山中原上。

看过这些内容相似的题本后,朱由检马上联想到后世时看过的一个短片,那个片子就是以假设地球上的人类全部消亡后,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为主题,提示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这颗蓝色的星球的。

而这部片子中所展示的模拟情景,正好与那些题本内容完全吻合:大自然已经开启了自我修复功能,已经恶化的自然环境正在慢慢恢复,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再过十年,原先的重灾区不说恢复如初,但至少具备了可以让人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

这种局面的出现让朱由检感到欣喜不已。

没想到自己被逼无奈之下采取的相关措施,竟然无意中触碰到了大自然的某个开关,让本来持续恶化的环境有了转好的趋势,这种意外之喜让他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

这与后世施行的退耕还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看来这种策略有必要继续推行下去,直至西北的环境得以彻底恢复为止。

以大明现在的人口来看的话,单单本土就还有大量的耕地没有开垦出来,尤其是后世的几大粮食基地------河南、东北、山东等地,目前都因为人口缺失或是天灾不断而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更兼还有东南亚一带的粮食补充,所以只需要集中开发耕地就可以了,环境正在恢复的地区暂时没必要进行移民回迁,等将来人口多了再说不迟。

崇祯十六年十月,就在李自成所部四千余人正在鄯善以西平原与土尔扈特部、畏兀儿部六千余人交战,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时,在吉尔吉特部向导的引领下,曹变蛟率部突然杀出,一万骑兵如同一股滔天的洪峰一般,将混战中的三部人马冲击得七零八落。

李自成凭借着战场上养成的敏锐嗅觉,在关键时刻,带着刘宗敏、刘芳亮、郝摇旗、党守素等十八骑迅速逃离战场。

按照出塞后与官军的十余次交战经验判断,李自成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这次依旧可以逃出生天,在寻得地方休养生息之后,卷土重来还是希望非常大的,因为官军每次在战胜后都不会再进行追击。

官军数年来有意识的纵容,给李自成造成了错觉,数次在最关键时刻的死里逃生,让他误以为自己是被上天护佑的,只要坚持下去,他肯定会率领弟兄们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曹变蛟亲自带五十名亲兵对这一小股逃兵穷追不舍。

因为他早就对李自成宽檐毡帽的形象熟悉无比,就算李自成果断下令亲兵丢掉“李”字认旗也毫无作用。

经过两天两夜不间断的逃亡与追逐,曹变蛟马槊连挑郝摇旗、刘芳亮、党守素三员流贼大将,自恃武艺高强的刘宗敏也被其一槊拍落马下,并最终与李自成一同被擒获,随后这两名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被解往了京师。

至此,原本历史中覆灭大明的反贼力量终于被扫荡一空,与此同时,由三十多艘炮舰和商船组成的西班牙舰队,搭载着一万五千名西班牙陆军也抵达了马尼拉外海。

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
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