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

景春楼前,李有金听到赵四海的问话后,赶忙拽着他的衣袖,往人少处移了移,四下打量后,低声回道:“赵兄家中也有人登门?”

赵四海听他得话音,便知李有金定是遇到了与自家差不多的情形。于是便大致把当日之事叙说一遍,只是隐去了许多没面子的细节。

李有金叹道:“小弟和兄长差不多情形,锦衣卫早把我家底细探查明白,甚至连小弟与涞水县六峰山占山的刘二来往密切一事也查了出来!扬言小弟要是不来与会,就要派大兵剿了刘二,再给我按上通匪之名抄家灭族啊!”

赵四海疑惑的道:“要我说啊,来就来了,要真如那些人所言,这是好事啊!如此好盐,有人送上门来,省却无数花费,价钱又低,咱们就算照现在的价来贩卖,那利岂不是更厚?”

李有金摇头道:“兄长你就没想想?真要如此,官府岂能干休?这等同从朝廷手中抢钱啊!就算真是好盐,可我等一旦购入分销,朝廷要是派兵稽查,那可是祸事不小!”

赵四海思衬一会,觉得李有金说的确有道理。

原先他们要先从官府购买盐引,朝廷就已经拿到一块利。然后派人去两淮盐场按引拿盐,又要拿出规利钱打点各路关系。之后用漕船运回北地,一路上各种关卡,官兵胥吏盘剥都要花钱。林林总总算下来,打点花费的银钱比买盐所用的高出太多。

这都是多年来形成的惯例,谁都无法改变。盐引上给的盐实在太少,所以盐商们都会从盐户手中多买一些,夹带回来售卖,以赚取更多利润。

他们不知道的是,盐户们卖给他们私盐后收取的利润,会被官员胥吏抽走大部分,然后进入个人腰包。

为什么盐引上的盐给的少呢?就是因为若是官盐多了,那些借机中饱私囊的人就少了利润。这些人勾结一起,上下串通,故意使得官盐减少,然后通过私下售卖给盐商们赚取巨额利润,以致朝廷到手的盐税收入急剧减少。

这种事属于公开的秘密,锦衣卫略微一查便查的清清楚楚。崇祯搞出晒盐之后,若还是按照原先的盐引制的话,盐产生的利润大部分还是被新旧蛀虫瓜分,内帑和国库依旧只得到小利。

崇祯本想废除盐引制,将盐从生产到售卖全部收归国有。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人从中贪墨,但账目明晰,派员定期查询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利润还是归入国库和内帑中。

但废除盐引必会动了利益集团的奶酪。这个集团所涉及的人员无数,上至阁老重臣,下至胥吏曹丁,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当下,暂且隐忍是最佳选择。

但崇祯不甘心本属于自己的利润被这些人瓜分掉,苦思良久,才想出这么一个釜底抽薪之计---用质优价廉的晒盐,通过北地的盐商分销,将两淮以及四川的食盐逐步挤出北方市场。等将来国内局势平稳后,再进一步向南发展,直到彻底占领整个大明的食盐市场。

崇祯大致算过一笔账,按照历史上的数据来看,目前大明总人口在一亿两千万左右。此时的人每年吃盐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有很多资料证明,成年人每年大约需盐十五斤左右。

这个数目要是和老弱妇孺中和一下,取个较低的数值,每人每年食盐五斤,人口按一亿来算,那每年全大明的用盐量就在五亿斤上下。

据锦衣卫提供的数据看,大明长江以北食盐价格大大高于江南等地,现在京畿附近每斤盐价已经达到七钱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

崇祯计划用低成本的海盐大量上市,冲击质次价高的两淮盐,并且取消按人头配给的旧有盐制。只要市场有需求,就加大供给,要多少卖多少。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以官方的名义制订律令,他不想再生波折。

晒盐的成本因为盐田数量的增加,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按照崇祯制订的价格,这次食盐招商,卖给盐贩子们的价格定在了八十文一斤。这还是在因为实在缺钱的情况下,崇祯狠了狠心抬高了低价的原因,原本他想每斤五十文的,毕竟百姓困苦,从这种基本生活物资上赚取他们的血汗钱,崇祯于心不忍。

等到数年之后,内忧外患平息,崇祯会把食盐价格大大降低,减轻百姓的基本生存压力和负担。

八十文的价格,按照目前江北地区大约四千万人的食盐量计算的话,每年到手的银钱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刨除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单单盐利就足以支撑朝廷的所有费用。

算了一笔账之后,崇祯才明白了江南盐商为何如此的豪富,有人修建一座园林就要耗费几百万两的银子。盐的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丰厚到只要有人想去虎口夺食,就算你是皇帝,这些人也会联合起来跟你拼命的地步。

崇祯暗自想到,盐的利润如此之高,那些穿越者们为何要费尽心思的造肥皂香水来赚钱呢?那些东西并不是必需品,而盐是每个人必须要用的。穿越文中,不管是穿越到皇帝还是平民身上,最后手中大都掌握着强劲的武力。既然有了武力,直接从盐上得利不就行了,干嘛费尽周折,惹来无数读者的非议去造肥皂呢?难道是一众穿越大佬们不屑这点小利吗?

崇祯之所以用锦衣卫出面给这次盐商大会背书,为的就是让盐商们知道背后的靠山是谁。锦衣卫现在的名声足以压制各种不服,被动了奶酪的文官们也拿他们没办法。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任何人对他们都没有管辖权,弹劾也没有任何作用。要是搞的过分彻底得罪了锦衣卫的大佬,保不准哪天会被北镇抚司抓到贪腐的把柄,直接逮入诏狱。一旦进了诏狱,除了皇帝,谁都救不了自己。

崇祯虽不喜这种特权制度,但乱世之中也是没办法,只能采取强硬手段曲线发财,其中的弊端等形势稳定后再去改革好了。

午时左右,等到所有通知到的盐商集齐,巩凡物一身白衣出场,自我介绍是闲人一个,因机缘巧合偶得制盐之法,所以制得好盐,今日欲与各位共同发财。因为每个到场的盐商们都听登门的锦衣卫讲过,所以巩凡物开诚布公的将此次集会的目的讲明,然后酒宴开始。巩凡物开始每桌敬酒,他身后跟着几名锦衣校尉,每人手中端着盘子,盘中是一堆比雪略微发黄一些的的细盐。

所到之处,每桌的客人都被盐的颜色所震惊。他们所经销的食盐,多少年来都是颗粒粗大,颜色发暗,味道苦涩的粗盐,哪见过如此品相的细盐。用手指沾着品尝后,口感比原先的好了太多,苦涩的味道很淡。不管从卖相还是口感,都已经是上等的好盐了。

巩凡物东二楼敬完酒返回三楼主桌,同桌的赵四海忍不住了。盐是好盐,还不用盐引,还省却长途运送的费用,怎么算都是笔好买卖,可官府的态度才是关键所在。

他站起来拱手道:“巩员外,小的是真定府盐商赵四海,小的行销食盐已有十数年。今日所见之盐确为上等好盐!只是有一事不解,还请巩员外直言相告!”

巩凡物笑道:“赵员外可是心忧官府之事?”

赵四海连忙点头称是,他之所以如此恭敬,当然是惧怕巩凡物的背景。虽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谁,但有锦衣卫作为靠山,那肯定不是简单人物。

看到桌上以及周边的盐商都在眼巴巴等着自己的回答,巩凡物笑道:“诸位尽管放心分销,官府那边我家主人已经出面打点好了,诸位卖的盐不会被当做私盐查没。想必诸位也能猜到某的依仗,巩某在这里撂下句话,但凡在座诸位售卖某家盐被查出事的,巩某将保护诸位及家人的安全,并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巩某相信,还没有敢与某家主人公开叫板之人!”

看到众人半信半疑的神色,巩凡物当即抛出杀手锏:“某知道诸位心存疑虑,这样吧!今日某将众位所看到的盐白送给大家!分销四个县府以上的大户每户五百石!两个县府以上的中户三百石!小户一百石!售完再将银两结清!”

众人听罢,顿时交头接耳议论开来。既然人家打了包票,又白送大家试销,并且有着锦衣卫的背景,那十有八九应该是没问题了。

就在众人要表态接受这个条件之时,赵四海一咬牙又站了起来,他冲着巩凡物拱手道:“巩员外!大伙儿都是头一次打交道,哪有佘卖赚人便宜的道理!小的这次带着现银而来,小的相信巩员外!愿意现银购得一千石!”

李有金知道赵四海这是赌了。锦衣卫的名头太大了,人家既然能派人亲自上门,那肯定就是有恃无恐。

他们虽是家产颇丰的一方财主,与当地官府中人也有这不错的关系,可那些关系怎能比得上锦衣卫?

既然人家看中了自己的分销渠道,与其半推半就,不如干脆直接扎进人家的怀抱里,能借机搭上如此大的靠山,平时向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李有金即刻起身拱手道:“小的保定李有金!愿现银购得一千石!”

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二百章 客户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九十九章 抵达
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二百章 客户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九十九章 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