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

淮安府是南直隶一带的大府,其面积要比相邻的徐州和扬州要大出许多。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在淮安府设有盐课提举司衙门,掌管着淮北十余处盐场以及淮盐在淮安府、凤阳府、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等地的转运行销。提举司设从五品提举一人,从六品的同提举一人,从九品吏目一人。提举司辖下每处盐场皆设盐课大使及副使各一人,皆是不入流的职官。

提举司衙门里,现任提举杨瑞正在与同提举黄灿闲话。二人都是崇祯四年会试中榜,杨瑞二榜中第,黄灿只落得个榜尾,所以品级比杨瑞低两级。二人今日闲来无事,正在品评两淮盐商谁家最为奢华之时,吏目陈继兴匆匆走了进来。

施礼过后,陈继兴开口道:“二位大人,自上月起,除淮安府外,凤阳府等地盐商持盐引前来淮北购盐者急剧减少,本月来购盐的更是双手数的过来,现盐仓内食盐已经堆积如山,两个月的盐课只有万两左右。若要如此下去,转运使大人那里怕是没法交代啊!”

杨、黄二人同时一惊,杨瑞坐正身子急道:“盐户那边是何情形?敢不成盐商都买了私盐?”

陈继兴拱手道:“下官遣人查问过,各盐场的盐户也是叫苦不迭,并无盐商前往盐场购盐!”

黄灿开口道:“你可知到底是何原因?”,他知道陈继兴为人仗义豪爽,交游广阔,与辖下一众大盐商关系匪浅,甚至与一些江湖中人也有勾连。

陈继兴回道:“不瞒大人说,下官倒是略略听到一丝风声,说是从山东那边过来了大批新盐,以低价向我司下辖盐商倾销。但实际到底如何,下官知之不详。”

杨瑞大怒之下拍案而起:“山东盐?!山东哪来的盐?!山东使司这是待要如何?食盐行销自有朝廷划归之区域,他山东使司有何职权将盐行销域外之地?不行!本官这边前往扬州面见转运使大人!定要请胡大人上本弹劾山东使司不可!真是卑鄙无耻!”

黄灿疑虑道:“山东使司该不会如此不明事理吧?如此明目张胆违反朝廷禁令之事,转运使陆大人怕是不会下次无智之令。难道是下面的人与盐商勾连,背着上司干此不法勾当不成?如此大数目的私盐,是谁给他们的胆子?就不怕被查禁后掉脑袋?”

陈继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道:“二位大人所言不假,此次大量私盐进入我地,并非有山东使司之人背后主使。据下官听闻,此次私盐发源地乃青州府某地,其所产之盐细白,比我淮盐要好上许多。购进之成本虽与淮盐相当,但其质占优。且其背后似有极深之背景,众多盐商迫于无奈,只得放弃淮盐转购山东之盐!”

“背景?是何背景?”杨瑞于黄灿几乎同时开口问道。二人对山东哪里出盐没兴趣,但对这次私盐背后的势力最是关心。

他们在转运使司多年,知道很多盐商背后都有官员、藩王、勋贵的影子。自己要是在不知道是谁的情形下,贸然派人查缉了这批私盐,会给转运使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以前就算是再深的背景,也不敢这样大张旗鼓的捞过界,顶多就是在朝廷允许行销的范围内多抢地盘,占据较大的州县而已。

先问清背后之人是谁,然后寻个中间人递话过去,让对方适时收手。要是再不听,就遣巡检司前往查缉,等将来打官司时好有的放矢。

官司就是打到御前他们也不会输,毕竟他们站在朝廷大义的名分上。虽然近几年两淮盐场向朝廷缴纳的盐课越来越少,但仍算是朝廷的一笔不小的收入。山东转运司其实早已式微,其在朝廷眼中已如鸡肋般存在。山东用盐基本都是靠着两淮盐场的过境私盐,只不过是以山东转运使司的名义就是了。

不光是山东,随着长芦盐场的败落,京畿一带的用盐绝大部分也是两淮所出,最后再以长芦转运使司的名义行销罢了。

这次朝廷下文裁撤长芦转运使司后,前来两淮盐场提货的盐商也是陡然减少。不过两淮盐运司的人都以为是前番那边备货太多,尚未来得及售完的缘故,也没太当回事。

这回不光是进货少的问题了,直接就是完全反转过来。衰败多年的山东盐场,竟忽然向八大盐运司中首屈一指的两淮开始低价售盐,让人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想到这里,杨瑞脸色突变,他转头看向黄灿,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惶恐更有愤怒。

黄灿看到杨瑞的眼神后,开始尚有点莫名其妙,突然脑海中电光一闪,一瞬间读懂了杨瑞目光中的含义。

北地盐商购两淮盐几近断绝!山东盐低价向南直隶倾销!

两者联系起来后,结果已是显而易见——适才陈继兴说的青州某地产出的食盐,在霸占了北地市场后,已开始向两淮发起了进攻!

青州何时开始出盐的?产盐量究竟有多少?为何山东使司一丝消息也未透露出来?朝廷并未行文新建盐场,那么青州盐场是谁开的?

陈继兴尚未想到这一层,看到两位上官面色不对,以为他们是惧怕山东私盐背后的主使者,所以才显得慌急。

于是他开口宽慰道:“二位大人不必太过在意,山东私盐过境倾销,此事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下官以为,此事需禀报转运使大人,请胡大人上奏朝廷后定夺。”

杨瑞不耐烦的道:“你适才说此次过境私盐背景甚深,到底是何背景?快快将来!”

杨瑞决定立即将此事上报转运使胡维成。这事断不能善罢甘休,不管对方背后是谁,都要坚决予以回击,这种赤裸裸抢钱的行为已经触碰了转运使司以及相关人等的底线。

自弘治年间施行开中法以来,两淮盐场迅速崛起,从原先的几座盐场扩为今日的三十余座,无数的官吏商贾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甚至众多的盐丁灶户也跟着沾了不小的光。

这些利益就来源于官盐私卖。大明除了北疆以外,内地承平两百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原先的盐引数额,根本无法给巨大的人口数量提供足够的食盐。

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关窍,在明知盐引不足以供盐的情形下,并未向朝廷上奏要求增加盐引,但大明人吃盐却并未收到影响。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转运使司上下与盐商相互勾连,直接从灶户手中大量购盐,然后打着官盐的旗号行销大明全境。

百余年来,淮盐生发了无数的官员豪商,转运使司上至主官下至巡检司盐丁个个捞的盆满钵满,两淮盐场所在府县官员也是从中渔利。围绕着淮盐已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任何人想要触碰他们的利益,不管你是藩王还是首辅,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噬。

现在有人竟然敢强占市场,那如何能忍?

陈继兴连忙回道:“据下官所知,此次私盐背后据说是宫里的贵人!具体是谁下官就不知晓了!”

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
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证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县衙的日常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