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

建筑业的市场太过庞大,以国戚们的实力和能力,想要包揽一切绝无可能,四海商行才是各新兴行业真正的主角,现在四海建设的摊子已经在大明境内全面铺开,旗下的雇工人数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现在具体数目尚无法统计。

在日常的资金运转当中,朝廷和內帑投资占据小部分,其余大部分都是四海建设以分配后的利润再投入,以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至于在水利设施施工业以及路桥勘探施工这两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四海商行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朱由检有意将其打造为后世中建某局的模式,担负起为大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任,这是其他个体资本无法做到的。

由于这两项工程涉及范围广、施工时间长、投资回报周期太久的缘故,所以其投资全部来自于朝廷太仓,內帑并未向里面注资,这也符合税赋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基本国策。

建筑、水利设施施工、路桥修建,这三种基础建设项目是占用人力最多的,也是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百姓收入作用最明显的。

而且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各种工程经验的积累,与之相伴的是各种生产工具的改良和创新,这种无形的科技进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整个世界。

为了防止工程中,因官员贪墨工程资金而使用劣质材料,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现象的发生,除却加强御史、锦衣卫对整个工程的明察暗访之外,朱由检还特地下旨,每一件工程完工之后,有司要严格验收程序,并将工程负责人及主要工匠的名字勒刻立碑。

除却不可抗拒因素外,若是因施工质量而导致整个工程发生重大事故,主要官员、工匠将会受到相关惩处,轻者抄没家产并处全家流刑,重者斩首弃市,家产充公。

虽说现在这个时代人心大都淳朴,但为了预防悲剧地发生,朱由检认为应当防患于未然,用严格的刑律,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基础设施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除了直接增加了就业人口外,还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度。

在朝廷投资的引导下,现在北境的大部分府州县中,砖瓦厂、木材厂、水泥厂、石灰厂、被服厂、砂石厂、铁器厂等等大小工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其中既有官府投资开办的,也有当地大户开设的,但不管公私,这些工坊都需要雇请工人进行劳作,这就让无数个家庭从中得到了好处。

与大明官场以及四海商行执行的规定不同,这些大户开办的工坊施行的是工钱日结制,雇工们都是在下午收工后,去东家处领取当日酬劳,这样的方式还是非常合理的,朱由检得知后也曾想过在官营各行业推行,但考虑到这样一来,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会非常大,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当前的道路拓宽和平整项目大多集中在长江以北,尤其是西北和东北方向上,这主要是朱由检基于战略层面考量后作出的决断。

京师通往山海关的道路修缮进度目前是进展最快的,这主要得益于大约二十万“免费劳力”长达三年多以来的不停劳作,在这三年多短时间里,因为各种疾病工伤等意外时间的发生,先后已有八百余人死去。

在这次的道路拓宽硬化工程中,经过改良的火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获悉了火药在密闭空间内可以燃爆的特性后,在军队的监视下,工匠们采用大容量火药集中的方式,对沿途的山体进行爆破清理,这种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工程进度。

经过近四年的施工,这段长达六百里的道路拓宽工程已经基本完毕,只要再将剩余的部分里程平整后,接下来只需要用水泥进行彻底硬化便可以了。

整条道路的设计宽度为三丈有余,相当于后世十米左右,可容纳两辆四轮马车相对而行,两侧还能供行人及小型车辆并行,与之前仅有丈余宽的状况相比,通行效率有了极大地提升,舒适度那更是有了天壤之别。

现在唯一需要等待的便是水泥了。

受限于原材料开采和运输的限制,水泥的产量一直没有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工部在沿途陆续兴建了三座水泥厂,平均一百余里便有一座,但产出的水泥仍旧跟不上道路拓宽和平整的速度。

朱由检对此也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也知道,大型基建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尤其是在科技落后的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地形勘探和施工设备,只能依靠人海战术来完成。

东北方向道路修建工程耗资并不算太大,因为那些劳力都是免费的,每日只管饭,没有报酬可拿,这样就节省了大笔开支。

当然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朱由检的初衷是通过基建,将朝廷的钱花出去,让更多大明的百姓从中受益,免费劳力的使用也是有期限的。

他已经就此事下发旨意,凡在劳作中表现勤恳踏实,并且对以往罪行有悔改之意并服从管理的,将会在五年之后获得选择权利。

将来或是以雇工的方式留下来继续修路,劳动所得与平民无异;或是被朝廷安置到其他地区进行耕种劳作,做一名纯正的农户,此两条任凭个人抉择。

现在大部分劳力已经转移到了西北方向,开始参与到京师到西安的道路改扩建中,而这项工程的施工难度及时间跨度将是史无前例的。

京师到西安的官道,总长度约为两千三百里,依照上次工程的时间来算,要是只有这二十万人修建的话,至少要十年以上。这样长时间持续艰苦的劳动环境,到最后的话,这些劳力还剩多少就是个未知数了。

好在这个巨大的工程并非单向开建,而是京师与西安两边同时动工、相对而行,参与的人数也会超过五十万人,这样就会让工程进展更加快速,工期也会相应缩短很多。

这条大动脉贯通后,工程还会向西延展。

最终目标就是后世的新疆。

道路的贯通,能将大量兵力向西北方向快速投送,而且也使得沿途的城镇经济发展得到极大地助力。

在朱由检的战略规划里,曹变蛟、罗世芳收复大唐安西四镇、恢复汉家疆域后,他们及手下的军队,会在曹文昭的统帅下组建西北建设兵团,以军民屯垦的形式,永镇大明西域地区。

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十章 困难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
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二百三十八章 惊变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十章 追击2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十章 困难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