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

为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建设更多师范类院校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大量的师资力量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而且新一代教师必须与现在学堂里的先生有明显区分,无论是教材还是授课方式,都要与后世中小学形式和内容接近,这种更加先进的教育制度才会培养出大量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型人才。

现在大明很多地方都已陆续开办不少免费学堂,招收当地适龄少儿入学读书认字,但这些学堂所用的教材无非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之类的初级读物,其根本目的也只是为了扫盲,这与朱由检想要在全国培养大批实用人才的想法是相违背的,尽管他知道人才的培育是需要以百年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大明缺乏统一教材,更缺乏先进的师资力量。

现在的教书先生绝大多数是以屡试不第的老童生为主,他们本身就严重缺乏对经书以外知识的储备,再加上没有合适的教材,你能指望他们去给学生传授数理知识?

好在随着这几年更多欧洲的各种人才涌到大明,更加先进的教育体系也在创建之中。

华夏领土上首座师范类院校已经在筹备中,明年,也就是崇祯二十四年,等到大明远航欧洲的商队平安返回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的牌子也会挂起。

虽说与大明相比,现在的欧洲在大多数领域都远远落后,但在教育领域,欧洲人建立的体系已经与后世现代化的教育制度非常接近,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大学,四个梯次已经健全,各梯次的人才也是配置完善,这是华夏文明所缺失的。

有鉴于此,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鸿胪寺早已与荷兰方面达成共识,委托东印度公司从欧洲雇请大批各级学校教师以及管理者前来大明,以此来奠定大明师范教育的基础。

现在欧洲各国经济并不发达,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与与大明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很多贵族的生活水平别说与同档次的大明勋贵相比,就连大明大多数中产阶层也比他们的生活质量要高,所以就别提那些从事教育的教师了。

鸿胪寺与东印度公司达成的协议中有专门规定,所有愿意前来大明定居的教师,只要签订协议的那一刻,每人都会当场领取十枚大明金币的安家费,而且,这只是第一条。

随着中欧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更有大明海军编队重创英国海军的事例,大明帝国的名气在欧洲也逐渐响亮起来,铸造精良的大明金银币也成为欧洲市场上的硬通货,以为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所认可。

十枚大明金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简单来讲,这十枚金币,足可以让欧洲一家四口这样的普通家庭,无忧无虑的生活三年。

也就是说,这是一笔巨款。

而且是可以轻易得到的巨款。

领到这十枚金币,不管签约者是想在离开欧洲前,拿出一些分润给父母兄弟,或者是直接全部带到大明,都是其个人意愿。

东印度公司在欧洲各国张贴的广告中,把大明优待投明者的条件一一列举。

第一条,签约,领取金币。

第二条,到达大明后,每一个签约者都会分到家具齐全的住宅一所,具体面积视其家庭成员人数决定,但人均居住面积绝对会远大于签约者现在的住所。

第三条,大明政府将会视签约者的个人能力、岗位。具体表现,决定其每月薪酬,但最低者也会是现在其月收入的两至三倍,每学期结束前都会有数额不等的奖金,假期期间,所有薪资照领。

若有突出贡献并得到广泛认可者,会有巨额奖金发放,具体数额将视其贡献大小,多者可达数百金币。

第四条,签约者自动放弃原属国籍,从此成为大明公民,享受大明所有福利待遇,并受到大明法律保护,大明将尊重每一名公民的私权,并保护私权不被他人非法侵害。

东印度公司的广告出现后,公司设在各个城市的办事处很快便迎来了大批咨询者。

一时间,连带东印度公司的知名度也迅速上升,很多欧洲各国的商人企业家也纷纷找上门来,寻求与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合作,这种大好局面也是东印度公司高层始料未及的,得知消息的他们个个笑逐颜开。

这些咨询这绝大部分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而来的,毕竟这种优厚异常的条件在欧洲也是前所未有的。

很多人对大明这个遥远东方的神秘国度知之甚少,虽说对耀眼的金币眼热无比,但一想到要横跨万里去往一个陌生国度生活,大部分人的心态还是比较复杂的。

就在大部分人观望时,一些因为诸多原因而穷困潦倒的教育从业者果断的当场签约,随后便在围观者们嗡嗡地议论声中,从东印度公司办事处人员手中接过了装有十枚金币的檀木盒子。

当签约者们打开盒盖的瞬间,沉甸甸的金币映入眼帘,围观者们无不发出一声声惊叹。

签约者们或是激动的浑身颤抖,或是刹那间意气风发,或是狂喜之下纵声大笑,或是大喜之下瘫倒于地,各种场景无法一一描述。

看着抱着金币离去的幸运儿们,大多数观望者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接下来的日子里,签约者的数量成倍增加着,而每一名签约者在领到金币的三天后,不管是携带家小还是孤身一人,都会被东印度公司安排的人手接到各国的港口统一安置,等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再登上转载着货物的商船驶向大明。

等到这些人才安全抵达大明后,东印度公司将会按照人头,从大明朝廷有司领到每人五枚金币的酬劳。

铸造这些金币的原料,就是刘国能、郑芝豹从英国抢回来的五吨金子,而这些撒出去的金币,大部分都会被大明用各种商品再赚回国内。

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三百六十章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
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三百六十章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