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

将来新组建的阁臣就是这些人了,排名是以孙传庭为次辅,准备接首辅的班,然后依次是卢象升、陈奇瑜、李邦华、杨嗣昌、侯恂、范景文。

关于新内阁处置公务的范围和权限问题,朱由检准备采用后世已经证明非常有效的分管制度,以此来树立内阁的权威和影响力。

首先是确立阁臣的品级。

新内阁成员品级全部为正一品,然后按照排序来确定在内阁中的地位。

首辅负责总揽全局,并及时完成皇帝交办的任何职差。

由于即将成为次辅的孙传庭缺乏处理朝政的经验,所以入阁后会以协助温体仁处理政务为主,多看多学多提问,这样更有利于将来接好首辅的班。

卢象升分管刑部和大理寺两个部门的相关事务。

对于这位忠直的重臣,事关律法是否公正的职位更适合一片公心的他。

陈奇瑜分管礼部、鸿胪寺、太常寺、通政司等部司的相关事务。

官威甚重的陈奇瑜手腕狠辣,适合给这些文气过重的部司带来一股新风。

李邦华还是分管督察院的相关事宜,刚直不阿的老李头就像唐太宗时的魏征,有他在内阁,至少可以起到监察他人是否结党营私的作用。

杨嗣昌也是分管原先的本职工作,兵部尚书则由左侍郎王家桢接任。

侯恂和范景文也是一样,还是分管原先的本职,熟知本部业务和人员的优势将会使户部和工部的运转更加流畅。

户部尚书一职由左侍郎周志谦接任。

朱由检对于这位年富力强的官员印象颇佳,每逢有关户部职权范围内之事,侯恂总会带着周志谦一起入宫觐见,在回答朱由检提出的相关问题时,周志谦每每应答如流,并且会列举出各种数据作为旁证,这种务实的作风让朱由检赞赏不已。

既然是能臣,那就应当站在适合他施展的更高平台上。

如果周志谦做的出色,四旬左右的他未来入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工部尚书的职位由范景文提名的左侍郎陈良胤担任。

朱由检对此人并不熟悉,但范景文对这位左侍郎却是赞赏有加,直言陈良胤才能出众、讷言敏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实干型人才,基本完工的英烈祠便是由这位左侍郎亲手设计并督造的,京师内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也都是由陈良胤四处勘察地形地势后汇总到范景文处,最后于工部几位相关官员会商认定实施的。

既然不是那种摆着官架子、只知道在衙内当官做老爷的人物,朱由检自然是欣然同意了陈良胤接任一事。

此番户部和工部先后空出了三个重要职位,这就让两部衙门中的官吏们有了极大的晋升空间,从而会充分调动起他们认真办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向上的良好风气。

分管制度确立之后,各部寺主官每日都要亲自到内阁,向分管阁臣汇报相关事务,然后分管阁臣们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处置方略,在每日上午的阁臣会商中向首辅提出建议和处置方案,然后由首辅汇总票拟送达司礼监,由内廷根据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批红,最后交于皇帝圣裁。

如果司礼监在某些事情处置方案上提出与内阁不同的意见,而皇帝也会因为双方意见相左而吃不准的时候,则会将相关人等召集到一起,当面陈述各自的理由和主张,经过辩论,最终由皇帝选择利大于弊的方案予以实施。

由于所涉及到朝廷大政方针的决策时,参与其中的人数众多,所以从根源上杜绝了有人试图欺上瞒下这种事例的发生,也会最大程度上防止权臣的产生,并且所有大事的最终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也避免了皇帝被架空的状况发生,使得整个朝政的流程更加顺畅和透明。

朱由检还要准备实施一项新政------改革早朝以及各衙门的上值时间。

大明的早朝制度有点太不人道。

按照传统,有资格上早朝的官员们必须在凌晨丑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收拾停当后出门,然后穿越半个京城,于寅时末,也就是早晨五点以前赶到午门外,等到午门上的鼓敲起,官员们按照品级排好队,在卯时正的钟声敲响后,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后在太和殿外的广场上整队,等候参见皇帝。

而现在朱由检穿越时的前身崇祯帝更是一位最为勤奋的帝王,比太祖朱元璋犹有过之。

崇祯帝登基之初便立志做一个中兴之主,每天夙兴夜寐,有时为了批改奏本甚至通宵达旦,并且每逢早朝必临,然而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下,大明最后还是亡了。

朱由检一想到在极为寒冷的冬天,这些四品以上的大臣们在正值酣睡的凌晨,便要从热被窝里钻出来准备上朝,心里边都替他们感到不爽,同时更是为崇祯帝感到深深地遗憾。

这具身体的前身究竟是具备多大的毅力和恒心,才十几年如一日的如此坚持,难怪他在遗诏中痛骂那些大臣:“皆诸臣误朕”。当他付出如此之多后,临了还是没有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换了谁,心中会没有极深地怨念呢?

虽说朱由检穿越后已经取消了日常的早朝,但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的朔望大朝却是没法取消,再加上每年正旦、冬至和皇帝生日的大朝会,这林林总总算起来,每年还是有不少时日需要他强忍不适、被迫起床应付公事。

其实想想这种朝会根本没必要,尤其是朔望朝,大家忙活半天后只为了向皇帝问一声早安,那些低品级的官员甚至连大殿都进不去,只能站在台阶上远远地看一眼皇帝,至于看不看得见还是另一说呢。

既然无法取消,那就改时间吧。

从即日起,朔望正旦等大朝会,时间全部改为辰时中,也就是后世的八点,各署衙上值时间也改为相同时间。

这种改变肯定会得到官吏们的一致好评。都是正常人,尤其是冬日,谁还不贪恋个热被窝呢?

衙门办公时间的改变并不会耽误大事。

大明署衙夜间均有值夜的官吏,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这些值夜的官吏自然会根据情况向上层层禀报,最后直到值夜的阁臣手中,然后由其决定是否连夜送达宫内让皇帝知道。

而日常办公时,并没有什么事情紧急到非要在天亮的时候办好,那何必非要点卯?辰时中上值啥事也耽搁不了。

“启禀皇爷,温阁老请见!”

一名小太监的禀报声打断了朱由检的思绪。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十章 大战4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十六章 平叛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十章 大战4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十六章 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