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

在西班牙使团到访后的第三天,被朱由检面授机宜的郑芝凤代表大明朝廷,与使团举行了会谈,在经过三次协商之后,双方达成了相关协议,随后皇明周报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报道。

西班牙使团代表西班牙政府,承认两次战败的事实(不承认也不行),宣布放弃在吕宋的利益,以后也不再寻求夺回,并明确表示尊重大明成为吕宋宗主国;西班牙愿意赔偿十万金币给大明,接受大明银币在本国市场流通。

大明将释放被俘的西班牙士兵,并向西班牙有偿提供适当的军备;大明所有商品在西班牙将不会被征收关税,西班牙欢迎大明商品在欧洲销售,并将会采取具体行动加大采购力度。

几千名西班牙俘虏将会结束长达一年多的劳工生涯,分批乘船回国,十万金币算是赎身费吧。

朱由检希望这些俘虏回国之后,能够迅速投入到抗击奥斯曼帝国的战事之中,尽量阻止落后顽固体制对正在进化体制的侵略。

通过郑芝凤有意无意中的话风,西班牙人得知了葡萄牙人从大明采购军械一事,本来并没有打算从大明采购军械的西班牙使团成员,在经过连夜的紧急磋商后,在第二次会谈时,临时加上了购买军械的条款。

西葡两国军队之间也是摩擦不断,这次葡萄牙人使用了大明的军械,居然能侵占西班牙本土,这说明大明军械的质量还是有这某些优势的,否则国力并不强盛的葡萄牙人也不会舍得花钱购买。

现在西班牙方面已经知道,西班牙引以为傲的大方阵之所以连续败给大明官军,就是因为在军械威力上的巨大差距,尽管使团成员也明白,大明不会把最先进的军械出售给他们,但在验看过大明官军替换下来的火铳后,西班牙人觉着,这样的火器和弹药确实要比本国军队使用的重火枪要强出不少。

在完成了相应的程序后,西班牙使团留下足额钱款,带着采购的军械离开京师去往了马尼拉,陪同前往的还有大明兵部相关人员。

随后,朱由检下旨,加大旧式火铳弹药的生产力度,准备欧洲客户的再次登门。

奥斯曼、葡萄牙、西班牙,这三国之间的战争一旦开始,那肯定不会在一年半载的时间内结束,在尝到了大明火器的甜头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肯定还会再次前来采购,并且金额也会随之加大。

这无形之中,大明的出口商品中又多了一项利润丰厚的产业,等到将来研发出后装火枪后,威力缩小版的米涅枪又可以大量销售了。

后世都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其实欧洲又何尝不是呢?

就拿现在来讲,英荷两国之间的海上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葡萄牙、西班牙、奥斯曼三国之间也面临着激烈的冲突,只要奥斯曼对西班牙动手,那么不甘寂寞的沙俄很可能会趁虚而入,从背后捅奥斯曼一刀,至于法国会不会被卷进这一系列的战争中去,那就全看它的利益所在了。

只要西班牙人给出足够的实惠,本来就因信仰不同而互相仇视的奥法两国,很可能会加入这场混战当中,有了葡西两国珠玉在前,到时候大明的军械说不定就成为了大家的哄抢对象,这对扩大大明的影响力、提高大明的世界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由检本心是不希望欧洲战乱不停的,因为战乱意味着经济的停滞,会直接影响到大明商品的对外销售渠道和市场,耽误他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计划。

但现在看,依着这群欧洲人的尿性,都是恨不得把对方的狗脑子打出来才算完,对这些野蛮人来说,武力是解决争端最好的方式,直到最后有一方服软,或者双方打不动了,那才是坐下来谈判的时候。

朱由检希望大明能够更加强大一些,到时可以凭借超强的实力,充当交战各国的调停者,要是有人不服调停,那就邀集其他愿意被调停者,将其打到服为止。

要想拥有超强实力,领先世界的科技人才和成果是最为重要的。

就拿现在来说,如果大明造出蒸汽动力的铁甲舰船,那横扫全球没有任何问题,英国荷兰两个海洋强国的海军加起来也白搭。

自从朱由检提出了蒸汽机的概念后,立刻引起了宋应星、狄卡等人浓厚地兴趣,两位科学大牛已经带着自己的学生开始了专项研究。

为此,朱由检特意下旨,之內帑中划拨三十万银币,专门用于这项跨时代黑科技的研究中,并在圣旨中强调,只要蒸汽机研制成功,所有参与者将会获得史无前例的重赏,甚至有可能是爵位袭封。

虽说蒸汽机的研发工作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但朱由检并没有派人催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量变到质变,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实现的,尤其是这种划时代的产物,需要足够的耐心、巨大的投入、充足的专业人才,只要具备这些基本条件,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现在大明财政支出的大头主要集中在基建、军费、民生改善等几方面,军费及相关联的支出,每年大约在四百万到六百万两左右。基建支出略低,每年大约在三百万两左右,其实论起产生的效益来说,这三百万两所带动和产生的隐形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另一个支出大项就是民生方面。

在这次孙成事件之后,朱由检下旨,各地府州县都要建立养济院,规模视各地情况而定,各地官府要进行全面排查,对辖区内所有鳏寡孤独废疾者做到应收尽收,力争使每一名附和条件者都能入驻养济院,养济院开支全部由太仓负责划拨,年底时地方官府以及当地四海商行负责审计账目明细。

而与孙成家相似情况的家庭,经核实后,地方官府要对其进行长期救助和帮扶,为这样的家庭提供公益性岗位,不致使其处在孤苦无助的状态,此项工作的成绩将列为官吏升迁的考核范围之内,凡懈怠渎职者,一律就地开革。

如果不能让天下的民众享受到美好和幸福,那就算江山再大、钱财再多,这个皇帝做的也是没有任何趣味。

养济院的花费,每年大约在百万两左右,如果再算上新增加的救助资金的话,民生改善方面总计会有二百万两左右,加上基建、军费,三项大额支出相加,大约是一千万两上下,与这三大项相比,其他的支出都算小钱了。

崇祯十七年,太仓收入折银总计为两千一百万两左右,这其中农业税赋所占比例降为六成,工商业税收一下子涨到了四成,这说明大明财政正在逐步摆脱对农业的依赖,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趋势和变化。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十章 预谋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十章 商路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九十五章 城内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十章 预谋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十章 商路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九十五章 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