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

“哦,我的上帝!

简直太神奇了!

这才过去一天的时间,这块地面竟然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三十多岁的范·吕克用不敢相信地眼神看着面前平滑如镜的水泥路面,口中不断发出惊呼和赞叹声。

在跟着商船抵达天津卫码头后,范·吕克下到岸上之后,带着从马尼拉雇请的一名汉人通事找到了天津海关官员,言称有重大事情要面见大明朝廷高官。

接待他的海关官员不敢怠慢,赶紧打发人去往京师鸿胪寺禀报,第二天,鸿胪寺一名主事奉命感到天津卫码头,将范·吕克和通事接到了京师安置下来。

在将地图和情报交给鸿胪寺官员后,范·吕克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随后的几天,在鸿胪寺官员的陪同下,范·吕克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四处游逛,品尝大明美食的同时也转了不少市场,大明京师的繁华盛景让头一次踏上大明领土的范·吕克惊羡不已。

现在的荷兰正处在国力的上升期,他们依仗着两万艘商船和强大的炮船沟通着东西世界,把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原料来回贩运,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虽然从很多人口中听说过大明的繁荣富强,但范·吕克始终认为,富裕的荷兰才是这个星球上最发达的国度,不管是国力还是民众的生活水平无人能比。

地处东方的大明虽然物产丰饶,但应该是个大多数国民极其愚昧地地方,除了盛产丝绸和瓷器等商品外,其他方面应该还是远远落后与荷兰的。

但是来到北京之后,眼前的繁荣和文明却改变了他这种根深蒂固的看法。

整洁宽敞的街道、繁华喧嚣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街道上行人昂扬自信的神情以及身上干净靓丽的衣衫,井然有序的市井生活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范·吕克赞叹不已。

原来传说中的大明帝国真是繁盛无比,仅仅是都城就有一百多万人口,这已经是荷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了,要是能与这样繁荣强盛的帝国成为盟友,荷兰在欧洲的号召力将会更加强大。

范·吕克考察完市场,左思右想之后,还是决定将那些精美瓷器和丝绸带回欧洲。

这可是在欧洲最为抢手的大明商品,只要商船回返到岸,不出一个月,这些丝绸和瓷器就会被各国的商人抢购一空。

就在这时,接到朱由检指示的鸿胪寺官员带着范·吕克来到了基本拓宽整修完毕的通州运河码头至京师路段,把提前两百年问世的水泥介绍给了范·吕克,这种神奇的新生事物瞬间就把范·吕克给征服了。

现在欧洲城市的道路硬化全是用石头为原材料,虽然石材坚固耐用,但是成本太过高昂,并且铺设起来耗时耗力,如果不去硬化道路,雨季的时候道路泥泞难行,对于人们的日常出行和各种商业活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而眼前这些看上去灰扑扑一文不值的东西,却能很轻松的解决道路硬化的问题,成本比起石材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并且既省时又省力,确实称得上是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

在拐弯抹角地向鸿胪寺官员打听水泥所需原料和工艺无果后,从中看到了巨大商机的范·吕克立即郑重的提出,希望大明政府能把水泥在欧洲的独家经销权交给荷兰东印度公司。

这次他乘坐的荷兰商船在装满水泥返回荷兰后,他会给东印度公司高层汇报此事,相信公司会派出大批商船来到大明,将水泥源源不断地从东方运回欧洲。

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范·吕克已经发现了水泥的巨大商业价值和战略价值。

在亲手用铁锤敲击路面测试过水泥的硬度和强度后,范·吕克知道,这种能够迅速凝固的商品,将会是修建炮台和要塞的最佳原材料。

这种材料将会成为今后畅销全球的商品之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各国在尝试过后,将会迸发出对水泥的巨大需求,这其中蕴含的超额利润将会使原产地和代理商赚的盆满钵满。

“大明真是个神奇的国度,竟然发明出这种利润高昂的商品,要是能够想办法把生产配方搞到手,那这个产品的所有利润都会成为我们东印度公司的,有了巨量财富,就可以建造更多更大炮船,那整个世界也会在我们荷兰的控制之下了!”

对于范·吕克包销水泥的请求,鸿胪寺的官员哪里做得了主,于是在把范·吕克送回下榻的官驿后,这位主事赶紧把此事通禀了上去。

朱由检很快便得知了范·吕克提出的要求,在思忖半天后,他打算有条件的同意荷兰人的请求,至于以什么样的价格卖给荷兰人,这就该由户部去出面与之谈判了。

至于水泥配料会不会泄密一事,朱由检并不担心。

现在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后世那种程度,任你欧洲人在原先的历史上在后世如何领先世界,在没有诸多精密仪器的情况下,你也不会知道水泥就是用几样简单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烧出来的。

朱由检会吩咐户部谈判人员,在与荷兰签订水泥包销条件的时候,把价格提一提,不能太便宜了这帮欧洲人。

水泥的成本本来就不高,现在更是比最初时下降了不少。

任何工业品都是随着规模和产能的扩大而成本降低,水泥也不外如是。

至于水泥的运输和包装问题,现在暂时只能采用木桶封装的办法。

在牛皮纸没出现前,也只能这样了。

答应荷兰人包销也是没办法的事。

从方以智他们率团出访,到现在两年多毫无音信的情况来看,以大明目前的远洋运输能力,是没有办法向欧洲大规模倾销水泥的,现在只有海上马车夫才具备这个条件。

你总得让别人尝到好处,才会有更多的国家愿意跟你合作。

荷兰人善于做中间商,只要他们从中尝到甜头,以后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帮你。

互利互惠才是持续发展的最好手段。

想到这里,朱由检吩咐下去,让锦衣卫对荷兰人进行密切保护,防止水泥生产过程泄露出去。

现在北地很多地方已经相继开设了水泥厂,所以产能不需要担心。

大明道路的硬化是个持久的工程,不急在一时。

后世新中国改开几十年后,还是有很多落后地区的道路没有得到硬化,更别提现在的大明了。

能有机会赚外国人的钱,国内需求受一点影响也无所谓。

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
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险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