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

“孙卿,既然诸卿所言都很有道理,那你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为好?”

在听完诸臣的发言后,朱由检目视一直未曾出言的孙传庭笑着发问道。

自从接替温体仁的职位,成为大明内阁首辅之后,孙传庭变得更加沉稳端肃,并且显示出了对全局非凡的阅读和掌控能力,在诸多内政问题的处置上也是十分果决,各地官府的奏报但有错漏夸张瞒报,都很难逃得过他的火眼金睛,在票拟时,孙传庭都会将此间疑问一一列举,无形中减轻了朱由检的工作强度,让他觉得轻松了很多。

“启奏圣上,臣以为,适才诸位同僚所言尽皆有理,只是因视事角度不同,故此才产生了些许争议。

臣于闲暇之时成览永乐朝时之档案,对交趾略有所知。

交趾其国地形狭长,大部分地区物产并不丰饶,诸多地区荒僻且少粮;而郑氏所据之地却因依托红河之利,故而水土丰饶、人口众多,其稻米每岁三熟,其地虽小,但产粮却比我皇明数个布政使司还多,此便为郑氏之倚仗也!”

朱由检闻言频频点头,其余诸臣也是心里暗忖:看来孙白谷早就有图交趾之意,要不然怎么闲的没事去查交趾的资料?没想到此次竟然让他赶上了。

当上首辅,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旁人肯定会心中不服,有心人会琢磨着如何取而代之,但要是在任时能有开疆拓土定策之功,那别人可就无话可说了。

“永乐朝时,交趾北地虽为我皇明所据,但因两百年前其地人口稀少,诸多产粮之田尚未得以开发,再加朝廷选派之官只顾私利,盘剥苛虐交趾行省之民,导致当地杀官抗命之事不断发生,朝廷政令无法通行,最终因朝廷负担过重,以致使此地为我所弃!”

由于这段历史事关大明疆土的得失,殿内诸人对此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孙传庭这段概述也并不算新奇。

“臣观舆图,成祖之所以遣大兵攻伐交趾,并非因怒而兴兵,只为挽回皇明颜面之草率行举,臣以为,为巩固皇明于南洋之势力,故此才先有三宝太监七下南洋、后有英国公三征交趾之事,此所谓水陆并进之势也!

交趾地处皇明与南洋诸国连接之要害,位置极为重要!

郡县交趾后,我皇明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成祖谓人曰:“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此言正道出“郡县安南”最直接之影响!

故而,臣以为,既是此次郑氏有违我皇明天威,那正好给我恢复故地之借口,交趾一旦为我所有,南洋之势尽在掌控之中!”

孙传庭这番站在全局俯瞰局部的言论引起了朱由检的极大兴趣,此番一改两百年来对朱棣举数十万大兵攻伐交趾实属穷兵黩武的论述,在之前是从未有人说过的,现在看来,孙传庭的判断和总结或许真是朱棣当时的思路。

“哦?孙卿之意是赞同卢卿、陈卿之策,派遣大兵征伐交趾?”

朱由检饶有兴致的发问道,李邦华等反对出兵的人都是面露不悦之色。

现在看,首辅、次辅、三辅都倾向于采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这样就算内阁中反对者占大多数,但皇帝为了顾全这三位的面子,极有可能会采纳他们三人的策略,如此一来,一场旷日持久且耗费无数国帑的战事又将拉开序幕。

“启奏圣上,近几年来,局势虽现蒸蒸日上之像,太仓岁收却是远超历代,但无论是开设医院还是免费办学,以及扩充养济院之规模,哪一项不是开支巨大?

有道是:国虽大,好战必亡!

现下自西北至东北边陲,都处在百废待兴之际,每岁耗费钱粮无数,若是再于西南擅起边衅,那么每岁至少需耗费数百万钱粮,长此以往,我朝财政迟早会被拖垮,若是崇祯初年之乱象再生,那天下该当若何?!”

没等孙传庭回答朱由检的问话,李邦华猛地站起身来,向朱由检施礼后随即发表了反对意见,随后侯恂、范景文、杨嗣昌、邹维琏也纷纷附议李邦华的言论,明确反对再次对交趾动武,以免重蹈永乐朝之覆辙。

“诸卿切勿焦躁,且听孙卿讲完。

朕以为,孙卿即为首辅,所思自是从大局着眼,定不会因小失大!

孙卿,你且讲来!”

等众人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朱由检再次将目光转向了孙传庭。

现在的这种议事氛围是朱由检所提倡的,各人以对事不对人为基调,就国事畅所欲言,但严禁人身攻击和含沙射影,很多大政方针都是在这种氛围下议定的。在众人拾遗补缺下,朝廷出台的各项政策也是日趋完善和更加符合实际。

“谨遵圣喻!

臣以为,此次针对郑氏之策略,以徐图为主,再辅以中断经济往来之手段,力争以数年时间将交趾北部化为大明之地!

首先,臣建议取消两广总督一职。其中广西巡抚择一文武兼备之臣督之,从当地征召狼土兵组建新军,由勇卫营择将官前往统之,待其成军后,既根据有关情治,对郑氏展开攻击。

其次,臣建议,官军攻势以五十里为界,收复五十里之地后,便择要地坚守,防其反扑;广西巡抚要选派精干官吏,于新添之地筑城移民以固之,待其彻底稳定后,官军再次发动新攻势!

其三,督察院及亲军也要同时进驻新占之地,严防官吏有害民谋私之举,以防永乐年间之事重演!

此便为臣对交趾一事之浅见,此策臣定义为蚕食之策,不以短期内攻略其地多少为主,而是以稳扎稳打、逐步侵占为要务,此策虽耗时较久,但比之由北地调派大兵进剿,所费即可忽略不计!

此事究竟如何处置,还请圣上亲断!”

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六章 皇庄2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十三章 安排
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备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权下乡才是根本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六章 皇庄2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十三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