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

三天之后,鸿胪寺少卿郑芝凤上本请见,隔了一日,礼部仪制司主事带着几名吏员来到郑府,讲解并教导郑芝凤觐见时所需的礼节及细节。

郑芝凤心里清楚,朝廷此举是怕海寇出身的他在皇帝面前失了礼闹出笑话,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且郑芝凤从礼部官员艳羡的的话语中得知,绝大部分四品一下官员终其一生也难见天颜,而像他这种很少参与部事的从四品官员,能被单独召见奏对的更是少之又少。

郑芝凤这才知道自己获准觐见是多么荣幸之事,因而在接受教导时他也是格外认真。

在折腾了一个多时辰、确认已无差错后,礼部官员们这才罢手。在婉拒了郑芝凤热情的挽留宴饮后,怀揣着郑芝凤奉送的厚礼,礼部官员们心满意足的回部里交差去了。

几日之后,一直在患得患失的郑芝凤终于接到了准予入宫觐见的旨意。

乾清宫中,在按照礼部所教的礼节大礼参拜后,郑芝凤听到一个年轻而又温和的声音传来:“郑卿勿要多礼,给郑卿看座!”

郑芝凤没敢抬头向声音来处观望,依礼躬身拱手谢过之后,方才在小太监搬来的锦凳上坐了下来,但也是只敢挨着半个屁股不敢坐实,头也是微微低着,心跳加速之下全身变得僵硬无比,额头上也是布满了汗珠。

虽然二人隔着十余步的距离,但朱由检隐约看到了郑芝凤的容貌。

由于来京已经数载,原本被海风吹的有些黧黑的皮肤渐渐变白,使得眉目舒朗的郑芝凤看上去颇为英俊不凡,加上郑家这几年来持续给朝廷提供的巨大帮助,这让朱由检对郑芝凤的印象变得更有好感起来。

“郑卿仪表堂堂,看上去甚为年轻,年纪应没有三旬吧?家中子女几何?”

朱由检看出了郑芝凤的紧张感,随即微笑着开口问起了家常,以便帮着郑芝凤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态。

“回禀圣上,微臣年齿虚长二十有八,家中现有二子三女,妻郑黄氏、妾室三人,微臣已遣人回福建,将家人全部迁来京师,预计本月底便可抵京!”

听到皇帝的问话后,郑芝凤慌忙起身拱手弯腰回道。

“郑卿且安座,殿中并无外人,卿大可不必紧张,之后坐着回话即可。郑氏一门自靖海伯一下,心怀忠君报国之志,急大明之所急,值此天灾人祸不断之时,数年来为大明付出良多,朕心内是有数的。郑卿且安心,朕与大明绝不会亏待为国出力之臣子,若郑家持续为大明建功,郑氏今日之德定有恩荫子孙之报!”

看到人家都把家里人搬来京师以表忠心了,朱由检随即顺手画了个大饼抛了出去。

“圣上之誉令微臣汗颜之至!身为圣上之臣子,郑家所作所为皆乃分内之事,当不得圣上如此夸赞。况圣上对郑家一向恩宠有加,臣之大兄贵为伯爵,臣之三兄亦是武臣之顶尖,微臣向无寸功,却蒙圣上拔擢至四品高位,圣上对我郑氏之恩可谓是大明臣子中所罕见!微臣等就算粉身碎骨亦难报圣恩,今后唯有为国事更加尽心尽力,如此方能对得住皇恩浩荡!”

皇帝温和的态度和语气让郑芝凤慢慢放松了下来,听到皇帝对郑家如此高的评价后,他赶忙站起身来施礼回禀道。

“郑卿且坐,卿有此心便好,朕亦愿相信卿之所言。今日朕将郑卿招来所为何事,想来卿已心中有数,在此之前朕尚有些许疑问需卿解惑。郑卿久处东南沿海,据闻尝与外夷番邦之人交通,对其风土人情当有所知,朕想知卿如何看待佛郎机、荷兰等极西之国?若卿远赴西境,将欲达成何之目的?”

虽然郑芝凤态度十分端正,并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的为朝廷和大明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一直将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作为用人准则的朱由检并未因此对其大加赞扬,反而是话锋一转,把今天的正题抛了出来。

尽管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郑芝凤都是自己西向计划中最合适的人选,但朱由检还是要看看他对大明社会以外的世界观。

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大明,从上而下的歧视和鄙夷大明以外的所有外国,大明以外除了藩国朝鲜以外,其余的都统称为夷狄。

民族自信心是整个国家的民众所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但过度的自信等同于自大,更可怕的是会朝着盲目自大的斜路一路狂奔而去。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已经彻底放松下来的郑芝凤略一沉吟后拱手作答:“回禀圣上,世人皆谓佛郎机等国皆乃野蛮无礼之邦,言必称其行事粗鲁直接,毫无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风,其国人更是眼中仅有金银之利,而全无仁义之德,其尚武而不修德,动辄以武力相要挟,与我泱泱大国崇尚之仁者之风气相比,其风气实太过不堪,确乃夷狄之共相。但臣下与之交通往来之后方才觉察,世人所言实因对其知之甚少之故,其言实大谬也!”

朱由检闻言不由心中一喜,看来自己选中之人果然有非常之道啊。

自从前阁臣徐光启去世之后,大明就很少有睁眼看世界之人了,方以智虽然不排斥外夷之学,但不论地位还是影响力都比不上徐光启。不过好在方以智还年轻,相信假以时日,这块璞玉经过琢磨,有朝一日一定会大放异彩。

“郑卿此言何讲?卿适才所言我大明上下对西夷之见确为普遍之论,不过据朕所闻,西夷非但未有如此不堪,且其尚有许多我大明所不及之处。郑卿既是意有所指,那今日不妨畅所欲言,朕亦兼听之!”

朱由检笑着鼓励道,他非常想从郑芝凤口中听到一些自己希望听到的东西。

“回圣上的话,微臣尝与大佛郎机国一名唤做安得里牙诺之人来往数次,期间均有通事范某作陪。据安得里牙诺所言,在大明极西之地有一欧罗巴洲,其土地之广阔并不亚于我大明,但其分为大小数个国度,彼此之间征战频仍,所为者利也!大小佛郎机国以及荷兰红夷乃其中之佼佼者,但其西面有名曰佛朗西与奥迪力之国,其崛起之势已不可挡。欧罗巴洲之人部分男女皆性情豪放,喜饮酒纵欲,其国之国主勋贵尤爱大明所产之丝绸与瓷器。其举国之人虽皆好利,但凡事讲法度规矩,凡逾矩者,自有其朝廷按法制之,其余人等皆无异议者。因其数国之间常年征战,因而对火器之研尤为重视,其火铳巨炮日益精良,安得里牙诺言称,其数国善研奇巧淫技之巧匠数不胜数,言语之间似有鄙视我大明火器之意。微臣亦曾想过,若我大明之海商有往欧罗巴者,不妨趁机掳其善造火器、巨舰之巧匠回返,令其与我大明效力,如此的话,我大明亦能于海上与其争雄了!”

郑芝凤说了半天有点口干舌燥,朱由检见状侧身示意,王承恩亲自倒了一杯茶水送了过来,郑芝凤手忙脚乱的站起身来,先行礼后才双手接过茶盏。

“郑卿说的很好!此等以公允之观看待他人之说辞,自徐阁老身故之后已甚少听到,未曾想今日又闻相似之言,思来令朕感叹不已!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自太宗年间三宝太监之后,我大明已无人再敢远涉重洋,去往万里之外观其风土人情!现如今欧罗巴小国人远隔数万里,不惜以身犯险来至大明,不管其为何而来,只论其胆色便着实令人钦佩。而反观我大明虽拥亿万之众,居然无人效其所为,此事实在令朕遗憾至极!今幸有郑卿愿替朕解此烦忧,朕闻之实是不胜欣喜!朕果然未曾看错,郑卿实乃英杰也!”

第十五章 哗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二章 骆养性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十章 困难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三百六十章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六十章第九章 皇庄5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
第十五章 哗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六百七十八章 财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二章 骆养性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圣公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八十章 困难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三百六十章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六十章第九章 皇庄5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