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平叛

曹变蛟率部下抵达卢氏县城外十里之地一个村庄外,村外的田地里空无一人,整个村子也是静悄悄的。

安排人前往查探后,曹变蛟下马找了处阴凉之地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他今年二十一岁,面孔黧黑,阔口直鼻,双目炯炯有神。身披锁甲,头戴八瓣铁盔,盔上红缨招展。

他是临洮总兵曹文昭之侄,其父曹文耀崇祯三年在跟随其兄文昭征战忻州时中箭身亡,那年他十六岁,也已随军征战。其父阵亡后,伯父曹文昭视变蛟若己出,对其疼爱有加,专门安排家将勇武者教其武艺,自己则指导其战阵方略。

曹变蛟在众多长辈精心教导下迅速成长,武艺更是惊人。箭术神准,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其与贼寇有杀父之仇,每每临阵,必冲杀在前,勇不可当。这两年名声鹊起,贼寇望风而逃,将他与伯府曹文昭称为大小曹将军,畏惧异常。

不一会功夫,一个夜不收打马回转曹变蛟身前,下马后趋前单膝跪禀道:“禀将军,村内无人,只发现几十具百姓尸体!”

曹变蛟闻言站了起来,沉着脸让其起身,然后吩咐千总万永明派夜不收前面探路,然后率众进了村子。

进村后众人看到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本来不大的村子到处是尸体。有老弱妇孺的,也有青壮的,惨不忍睹。房屋倒是只毁了几间。

万永明下马翻看几具尸体后,来到曹变蛟身前说道:“都是官兵的兵器所致,应该是叛军所为!”

曹变蛟沉着脸说道:“派人将尸体掩埋,大家找地方休息,看看井水干不干净,抓紧时间吃饭喂马!方圆五里之内加派岗哨,探马回来后咱们继续前进!”

战乱已久,大家对这种事已经逐渐麻木,于是各自行动,等候前方侦查的夜不收回来。

亲兵找到一处还算整洁的院落,曹变蛟进去后坐在了一张行军木杌上。一个亲兵递过椰瓢,他接过来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一气,然后舒服的长出了一口气,抹了一下嘴角的水渍,抬头看看天色,也就在未时左右,离天黑尚早。

亲兵又拿来干饼酱菜,曹变蛟大口的吃了起来,将将吃完,万永明带着一个前去探路的夜不收匆匆迈进院子。

夜不收单膝跪地禀道:“禀将军,叛军徐来潮部正在攻打县城!卑职远远看到城头防守的都是民壮,根本抵挡不住叛军,估计再半个时辰就会陷城!”

曹变蛟站起身形问道:”徐来潮中军在何处?”

“禀将军,叛军阵型散乱,蚁附攻城。中军大旗在阵型后面,对后方防备薄弱,可能是没想到督帅决断如此之快,也没想到我军来此之速!”

“哼,一群乌合之众!他徐来潮平时跟着尤总兵打打顺风仗,单独出战连贼寇都打不过,居然敢哗变!某今天便送他去见阎王!”

“万永明,某亲率四百骑突击其中军!剩余六百分为两部,左右兜住!某击杀徐来潮后,你等便大声喊降,务使一人走脱!陈永福估计也快到了,他手下都是步兵,到时让其就地扎营看管降兵!”

万永明知道这位爷最喜冲阵,对曹变蛟的勇武他是敬佩万分,随即二话不说领命而去。

卢氏县城下,徐来潮坐在营帐外的交椅上,观看手下攻城。

虽说缺少攻城器械,但县城城墙本就不高,也没有护城河,官兵砍伐树木做成十余架简易云梯,举着盾牌强攻,旁边有弓手不停往城头放箭,守城的青壮不时发出中箭后的惨嚎声。

卢氏县知县夏祖勋身穿官府,手拿宝剑站在城头,大声指挥着民壮往下扔礌石。一架云梯上有个身穿重甲的魁梧大汉,一手持盾一手拿刀,盾牌格挡掉一块礌石后在城头上冒出头来,眼见就要登上城头。几个青壮扑了上去。有拿刀砍的有拿枪刺的,这人左手持盾猛地一挥,将刀枪全部格开,腰腿发力,已是跳上城头。紧接着右手持刀横着一划,锋利的刀刃割开了一个持枪青壮的咽喉部位,那个青壮手中长枪掉落,双手掩住刀伤部位,口中嗬嗬,口中血沫流淌,身子慢慢软倒,眼见得已是不活。

附近的几个青壮已是吓呆了,云梯上又露出一个官兵的身形,如果官兵接连从这里登上城头,那城就守不住了。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弓弦响动,一只三棱铁箭射向登城官兵,正中眼窝,他大叫一声向后就倒,正砸在待要登上城头的另一名官兵的身上,两人一起掉落城墙。

守城青壮回过神来,几个人抱起一根粗粗的木头,冲着云梯狠狠砸了下去,只听一阵惨号,这架云梯上的官兵被砸落下来。

射中官兵那人却是卢氏县巡检王志瑞。作为本县巡检,手下有五十名巡丁,他本人平时喜好武艺,也时常训练手下,随县丞剿灭过几只小股土匪,倒也颇有战斗力。

这次官兵攻城,他把手下全部带来守城,如果没有他这些巡丁,单单这些民壮守城,城早破了。

但就算巡丁们有点战力,还是无法和正规官兵相提并论,这才不到半个时辰,五十名巡丁已经伤亡过半,民壮死伤更多,他估摸着城是守不住了。但自己身为朝廷命官,能守一刻算一刻吧,大不了最后以身殉城。

王志瑞大声吼道:“快扔灰瓶,快扔!”

巡丁和青壮拿起城头的灰瓶纷纷掷下,装满石灰的陶罐落地后崩裂开来,里面的石灰四下发散,城下的官兵不是被石灰迷了眼,就是被呛的狂咳不止,顿时一窝蜂向后逃离。

守城的压力顿时一轻,巡丁青壮齐声欢呼起来。

王志瑞来到知县夏祖勋面前,两人皆面色沉重。他们知道官兵只是暂时被阻,下一次攻击,肯定是挡不住了。

王志瑞拱手道:“大人,你带着家眷走吧,我带人挡一阵子,贼人攻进城也不会管跑掉的人,他们肯定会劫掠一番再顾其他!”

夏祖勋是崇祯三年同进士出身,在卢氏县已是第二任。

他正色道:“朝廷委我为此县父母官,守土有责,本官若独自逃生,留治下百姓被贼人屠戮,你觉得我活着还有滋味吗?县丞方大人、主簿刘大人皆已战死,本官绝不苟活!”

徐来潮面色阴沉的看着官兵们如潮退下,吩咐道:“派军法队督阵,若敢有临阵脱逃者斩!一群废物,连个青壮把守的小小县城都打不下!组织人马再攻!”

手下偏将领命而去。徐来潮本打算闹一次哗变,逼着朝廷多发饷银,然后攻下卢氏县城,大肆劫掠一番发个大财。然后谎称流贼破城,他徐来潮指挥部下浴血奋战,最终收回城池。

最后杀一些平民,割下人头,上报说是流贼就行了,反正杀良冒功一事很多军头都干过。至于事情暴露一事也好办,只要把县里官员士绅杀净,一般老百姓一辈子也就生活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谁能有那么大见识去上面告状?

现在流寇猖獗,关外还有建虏肆虐,朝廷正是用他们这群武将之时。到时杀几个替罪羊,就说是他们裹挟自己哗变,自己一直被绑缚看管,没机会逃脱。就算有人看破,估计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他所说的。

偏将带着军法队上去了,徐来潮拿过椰瓢喝了一大口,里面装的是酒,一口酒下肚,心里舒坦了一些,沉了沉刚要再喝一口。突然地面微微的震动起来,一阵轰轰的声响传来,由远及近,他把手中椰瓢一扔,猛地站了起来,毕竟是久经战阵的老行伍,这动静太熟悉了,骑兵!是大股骑兵突击的声音!他惊恐的大叫道:“军阵!向后迎敌!敌袭!敌袭!”

洪承畴这个老王八不是带队去陕西了吗?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他哗变,并且如此迅速的派出骑兵前来攻击!完了!想到骑兵他就想到了曹变蛟,一定是那个愣头青带队!那个上了战场就玩命的二愣子!自己太大意了,中军设在后面,连个探马都没放,完了!彻底完了!为今之计只有跑了,队伍是顾不上了,保住命再说!将来大不了投贼,以自己的本事,将来说不定有东山再起之时。

心思电转之间,也就一瞬,他接着大吼道:“牵我的马来!”

已经迟了,不等亲兵给他牵过战马,一身黑甲的曹变蛟手持马槊当先冲了过来,身后是四百名已经冲起来的骑兵。

曹变蛟不顾身前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叛军,在他马前面的活物被战马一撞而飞,他眼睛转动四下搜寻着徐来潮的身影。突然他眼前一亮,发现了被一群亲兵围着,正在手忙脚乱上马的徐来潮。

他嘴角撇了撇,冷哼一声,一抖缰绳,腰腿用力一夹马腹,战马加速冲着徐来潮直奔而来。徐来潮扭头看到曹变蛟杀来,心胆俱裂,吼道:“挡住他!挡住他!”

他身边的亲兵纷纷抽刀迎向曹变蛟,徐来潮跨上战马一夹马腹,迅速向人少地方跑去。

曹变蛟将右手所持马槊夹在腋下,正手攥着槊杆,锋利的槊头轻易破开一个亲兵的棉甲,随后轻轻一抖手臂,那个亲兵已被挑开,胸口破了一个大洞,鲜血喷涌而出,那亲兵大声惨号倒在地上。

曹变蛟又横着一挥,马槊划破一个亲兵的咽喉,那人顿时丧命。瞬息之间,曹变蛟或挑或刺,迎上来的亲兵全被杀死。

这时徐来潮已经跑出去近百步远了。

曹变蛟勒住战马挂好马槊,取弓搭箭,弓弦声响过,正中后心,徐来潮应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曹变蛟纵马跑过去,徐来潮还待挣扎着爬起,曹变蛟用槊尖抵住他的脖子,冷冷的看着他。

徐来潮张口要求饶,曹变蛟马槊已经刺入他的咽喉,曹变蛟的亲兵围了过来,一名亲兵跳下马,用环首刀割下徐来潮的首级,曹变蛟用槊尖挑起人头,高声吼道:“徐来潮已死,降者不杀!”

城上的夏祖勋和王志瑞已抱必死之心,正在布置防守。眼看着官兵又攻了过来,正要指挥丁壮死战,突然官兵的后方一阵大乱,随即大股身着红色甲胄的明军骑兵冲杀而出,一名骑手举着一杆将旗,上书一个大大的“曹”字。

攻城官兵听到冲杀声,回身望去,顿时吓呆了,有眼尖的官兵看到大旗,惊恐的大叫:“是小曹将军,小曹将军!”

曹变蛟勇冠三军,不光是流寇惧怕与他,大明的官兵也是既佩服又惧怕。听到很多人大喊“小曹将军”,将要攻城的官兵顿时哄堂大散。

万永明带领的六百骑兵左右兜向溃逃的官兵,纷纷喝道:“降者不杀!”

正在此时,徐来潮已死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战场,两千余叛军纷纷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城上的夏祖勋、王志瑞以及守城的丁壮们欣喜若狂,跳着喊着疯狂大笑大叫。夏祖勋和王志瑞赶紧下城,吩咐人把城门大开,二人迎了出去。

曹变蛟吩咐万永明派人看管降兵,打扫战场。其实还没等骑兵冲击,徐来潮部就已投降,所以死伤寥寥。

亲兵禀报说本县知县、巡检前来,曹变蛟虽然不喜和文官打交道,但还是下马迎去。

两下见面后,卢氏县两个官员震惊于曹变蛟的年轻,在通名后,方才恍然,原来是小曹将军,怪不得勇猛异常!然后就是一顿猛夸,曹变蛟不善应对。

正在尴尬间,亲兵来报,河南都司陈永福率军赶到。曹变蛟大喜,连忙对夏祖勋、王志瑞抱拳拱手,说要去陈永福部传达督帅的将令,随即辞别二人上马而去。

夏、王二人心里正在发愁是不是邀请大兵入城,不请吧,人家可是救了阖城百姓以及自己的性命;入城吧,又怕官兵军纪败坏,骚扰平民,毕竟大明官兵的名声可不好。一听他辞别,二人如释重负,遂拱手作别。

陈永福接到洪承畴的将令急忙率军赶往卢氏县。他手下一千八百余人基本都是步兵,只有五十匹马,被用作传令以及哨探。

永宁离卢氏县也就三十里,他安排十余骑前面探路,后面大军缓缓而行。

离卢氏县还有十里时,探马回报,说是叛军正在攻城,陈永福急忙催促加速行军。虽然自己这边人手比对方少一些,但一旦逼近县城,叛军还是会用大部分兵力来拦阻,那样县城之围就会暂解。然后自己这边扎好营盘,固守不出,等待督帅的援军一来,两面夹击下,必能大败叛军。

眼看就要赶到县城,探马匆匆赶来禀报,说是叛军已被曹将军击败,县城未被攻破。陈永福心里一松,要是县城被破,自己距离叛军最近,可要担着救援不利,坐看失陷之罪!还好还好,督帅英明啊,小曹将军勇武啊,哈哈!

曹变蛟和陈永福见面后,拿出督抚令箭,下达了让他看管好降兵,就地驻守,不得骚扰地方的军令后带兵返回信阳去了。至于陈永福如何善后,他就管不着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章 皇庄4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章 皇庄4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扰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二章 骆养性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