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

抛开这番话中有无其他用意在里面,杨嗣昌的担忧是十分符合过去所有人的思维方式的。

如果朱由检不是从后世穿越而去,单单杨嗣昌这几句话语就可能让他的内心对孙传庭的权势产生很深的忌惮之意。

一个手握重兵的文臣若是起了别样的心思,很可能会有成为权臣的趋势,而如果此人有枭雄之姿,那对皇权的危害将会是毁灭性的。

曹孟德就是例子。

“呵呵,杨卿切勿过虑,卿之心意朕自是明了,但朕向来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准则,不会无故猜忌能臣之忠心,那样只会让君臣之间嫌隙渐升,并由此离心离德,此绝非社稷之福,亦非君臣相处之道!

卿之所疑其实毫无道理。

首先,目下大明大敌当前,官军精锐齐聚关外,为的是征讨不服王化之虏寇,其胜负尚在难料之间,而分权实为临阵之大忌也。

千军万马要的是令出一门,若数万兵马无统一号令、各自为战,其败势未战已现。

其次,去岁孙卿率秦军抵京之后,便上表请解兵权,望朕以他人代其统领秦军,其意便是生怕朕对其有所疑虑,朕知其忠诚,故并未同意其请求。

其三,现下各军之中皆有兵部及锦衣监军,士卒之粮饷皆由朝廷发放到手,各级将校士卒自知所食所费皆是朕及朝廷所赐,而非某人为其谋食,此举使军心向朕而非向其他;官军已由过去统兵大将之私兵,便为为朝廷所有之官军,如此举措之下,谁还有振臂一呼、群起应之之能?

其实不光是上述三条,还有其余证论在内,朕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端起茶水啜饮一口润了润嗓子后继续发表长篇大论。

“总之,卿忧心之事绝无可能生发,不管是关外的孙卿,陈卿,还是杨卿你,甚至其余诸卿,皆是朕信得过之人,朕将国事托付你等,夜间从来便是高枕酣睡,从无他心暗忧!

为君者,若是整日沉迷于与臣下勾心斗角,此便失了人君之本分,长此以往,便是无事也会生出事端。

朕心底一片坦然,与诸卿相处自是坦荡无比,可谓事无不可对人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凡是人,不管地位高低,皆有私心。或逐名,或追利,抑或想名利兼得,古之圣贤也逃不过名利二字,此乃人之本性,朕从无断绝人性之念!

朕以为,爱名者便给其名,喜利者便给其利,这有何不可?但是,此间也有规矩,那便是得名利者须得适可而止,且要以国家百姓之利益为根本,不能因私废公,更不能巧取豪夺,以压榨盘剥百姓为前提!

若想从朕这里得到名利,那便要拿出对等之代价,要对国家与社会,对天下无助之百姓有贡献,朕将会视其功劳大小,以名爵酬之!

而那些只顾家族及个人利益,枉顾国家、甚至以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自肥者,自是朕所不容也,其所获之利也终不能衍及后代子孙!

对此点,朕坚信不疑!

朕决不允许硕鼠存在于大明!”

朱由检本来只是想解释一下为何不会对孙传庭有猜忌之心,没想到话匣子一打开,竟然延伸到了君臣相处之道,然后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

朱由检认为君臣互信才是治理好国家的基础。

就像后世一家公司一样,如果老板整日对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工作人员疑神疑鬼,经常怀疑别人是不是在趁机赚他的便宜,对待手下员工扣扣索索,福利待遇几乎没有,那这家公司很难维持长久。

他这番推心置腹的言论让杨嗣昌的内心震撼无比。

自秦汉以降,从未有帝王如此坦诚的将君臣之道说的如此直白,而且是直指人心。

想想历朝历代君臣之间、大臣之间、文武之间的各种争斗,其实全部都是为了私利而起,争斗的目的无非就是因为自己的私利受到了损害,或者自己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报。

这种无休止的明争暗斗,最终伤害的都是国家社稷,以及黎民百姓的利益。

而争斗的根源大部分都在掌握着国家最大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的皇帝身上。

就拿大明的历代皇帝来说吧,尤其是中后期的列位,在对待臣下时太过小家子气,舍不得拿出名利来赏功酬劳,最终导致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这样就造成了臣下日常所为以欺瞒坑骗帝王为主旨,而皇帝行举更多的是从朱家本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根本无人考虑到社稷和百姓的利益是否收到损害,从而使得大明这个巨人最终轰然倒地不起。

如果皇帝都像今上这般坦荡,这般胸怀宽广,那很多危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政策就不会产生,王朝的寿命也许会延续的更加长远。

“臣杨嗣昌虽谈不上博览群书、才气纵横之辈,但也算得上读史无数之人,臣从未见过有如我皇这般对臣下坦诚相待之人君者!今日我皇之教诲发人深省,令臣动容,此才为君臣相处之正道也,臣杨嗣昌心内感佩之至,还请我皇受臣一拜!”

说罢,杨嗣昌起身后神态庄重的整理一下衣冠,趋至朱由检面前拜倒在地,以额触地行了大礼。

“杨卿快快请起,朕不是说过吗,非祭天大朝等重要场合,跪拜之礼可免,卿何须如此!”

朱由检微笑的示意杨嗣昌起身回话,心里也是感觉一阵轻松。

刚才那些想法他考虑已久,今天正好借机讲了出来,目的无非就是借杨嗣昌的口将这番话宣扬出去,让天下的官吏士绅都知道他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人物,以此来树立一种为官为绅的新风尚,逐渐改变自古以来官场上倾轧内斗的不良作风。

不要小看引导的力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以来莫过如是,只有在朝堂中率先树立起一股正气,才能形成涤荡歪风邪气的浩荡之风。

只有自上而下的变革才会激发底层的心气,因为只有这种变革才会触动事物的根源。

“臣适才之拜乃是为我皇明有此明君在位而由衷之拜,绝非趋炎附势媚上之举!臣拜的是我皇明之宏大蓝图,拜的是自此以后朝堂上的浩然之气!臣心底异常期盼众正盈朝后的皇明盛世!”

杨嗣昌缓缓起身后再次躬身施礼道。

众正盈朝?

这个熟悉的说辞让朱由检楞了一下,随后恍然醒悟。

历史上的东林党人曾经以为,只要他们掌了大权,那便是众正盈朝的盛世开启之时。

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就这样废了。

“杨卿有心便好,朕以为凡事都需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方为正道,朕有信心绝不食言而肥,只要你我君臣群策群力,均以羞于内斗、勤于为国为民而荣,那盛世就在不远地将来!”

就在此时,一名小太监捧着几封书信急匆匆跨入殿内。

“启禀皇爷,关外急报!”

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十五章 哗变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五十章 残暴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
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十五章 哗变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四百三十九章 后路危机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五十章 残暴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