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

宣布完新的陕西巡抚人选之后,场内陷入一片沉寂之中,各人都在考虑顺天府丞这个空下来的职位。

朱由检扫视了殿内众人一眼,将各人的表情一一看在眼中,然后不动声色的继续道:“侯卿,南京户部既撤,但其所属公务繁巨,若将其移交与南京府户房,怕是难以担其职责;朕适才想过之后,有意将户部浙江清吏司移往南京常驻,以督掌江南赋税米粮,侯卿以为如何?”

刚才侯恂的话提醒了朱由检,南京户部的裁撤会引发一些麻烦。

南京户部直接向直隶各府和浙江、江西、湖广三省征收赋税,此外,南京户部还有独立的仓库、粮库和银库,但征税行为、征税数额均要事前报北京户部审批,每年的收支账目一份上交御前,一份交户部备案。

南京户部裁撤之后,湖广、江西、浙江三省,以及新成立的江苏、安徽两省的税赋可直接向京师缴存,这些都还好说,但南京户部掌管的那些大小仓房可不能移交给江苏省代管。

江苏、南京府都属新建,虽然也会设立与京师六部相对应的六曹、六房,征召相关人手开办公务,但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讲,这些新募吏员的业务水平与京师户部的官吏相差很大。

户部十三个清吏司中那些办差的吏员,大多数都是子承父业,多少年来就在部里办差,对各地征缴赋税、粮米、物资的各种流程可说是精熟无比,对其中的某些贪墨手段也是心知肚明。可以说只要他们认真起来,任何猫腻都会被他们一眼识破。

每年从江南一地运往京师的漕粮多达几百万石,这些虽是主要由地方官府以及漕运衙门催办,但也离不开南京户部的协助,现在虽然新建行省后,原先的差事大大减轻,但剩余的体量还是户曹、户房无法掌控的。

但南京户部中的中低层官吏基本也都是世袭部务,已经与当地士绅豪商连为了一体,利用手中职权大肆侵吞贪墨朝廷钱粮。

如果因为顾忌将他们全部北迁后公务无人处理,而将这批底层吏员留在当地,那此举只能会让这些人行事更加的肆无忌惮,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朝廷离不开他们,其行为也会更加有恃无恐。

而且南京户部所属的这些仓房还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以江南战略储备的形式存在着,这条规矩是太宗北迁后制订下来的。这是为了预防长江以南地区一旦出现重大灾情后,因粮米物资临时无法筹集支用,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祸端这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圣上所言切中要害,此策乃上佳之举,老臣亦是这般思虑。户部分支常驻南京,更利于理顺朝廷赋税征缴之况;只是老臣还有一请,那便是望圣上容许户部分支留用部分原南京户部吏员,毕竟事涉如此众多仓房物资,以浙江清吏司现有人手来看尚难短期内予以理清,此事还望圣上恩准!”

侯恂拱手施礼后奏道。

“准了!侯卿回去拣选人手后,即刻遣之启程前往南京与相关人等清点交接,原有看守仓房之军士全部留用,朕会遣亲军常驻分支署衙,予以协助处置日常公务,预防不测之事生发!”

朱由检思衬一会后答应了侯恂的奏请。而所谓的锦衣住衙协助,只是为了说着好听而已,实际上锦衣卫进去就是为了监视震慑这帮人,从最大程度上防止贪渎之事发生。

“原平凉府知府赵之用于任上勤勉尽职,于安置灾民、拓荒打井、兴修水利之事上时常亲赴一线巡查督促,此等为安民尽心用命之人值得赏擢。朕决意,赵之用特擢为江苏巡抚,职衔为左佥都御史衔,着该员接旨后即刻赴任!平凉府职官自赵之用一下全体晋升一级,知府之位由同知张文献接任,以下同例!”

孙传庭在托杨嗣昌转呈请见手本之前,早就上呈了题本奏事,题本的内容是他在率秦军赶赴京城的途中写就的。

他知道自己此次离开陕西之后将不会再有回返的机会,所以便将自己平日里暗中考察过的可用官员名单,以及两年来他们所做出的政绩简单的写入了题本当中,以便供朱由检在用人时参考。

这个赵之用便是这份名单中的佼佼者。

刚过四旬的赵之用于天启四年中试,留工部观政一年后便放到陕西蓝田担任县令,之后便一直未曾离开过陕西。

十余年间虽也因功慢慢升到了知府一职,但在盗匪遍地、饥民如蚁的西北之地,作为一府主官的日子也是相当的难熬。可以说,陕西大部分地方官员都已经做好了全家随时赴难的准备,赵之用忧心如焚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尽力安抚救济治下民众,尽量不使更多的饥民流往他处后加入流贼的队伍。

幸运的是,陕西境内的大部分流贼都集中与陕北,很少向西边的平凉府流窜,原因很简单,平凉府太穷,没啥油水,所以整个平凉府多年来相对还较为安定。但随着混天王、仁义王、马进忠等巨寇的崛起,平凉府也很快陷入了纷乱之中。

崇祯八年,孙传庭赴任陕西并先后将大股流贼绞杀殆尽后,陕西西北彻底安定下来。紧接着,孙传庭将平凉府定为了安置灾民的主要地区,并亲自赶赴平凉府,在赵之用等人的陪同下实地巡视考察了相关州县地理,并制订出了详细的屯田安民举措。

随着大批灾民被有序的引导而来,无数的钱粮物资也滚滚而至,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鲜衣怒马的锦衣校尉,安民屯田的浩大工程在平凉府境内全面展开了。

看到孙传庭都经常奔波于各个灾民安置点,赵之用和平凉府上下官吏哪还敢留在府衙中。再加上大量赏银补贴以及锦衣卫、御史的明暗监视,在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全部被迫投入到了抚民屯田、兴修水利的巨大工程之中。

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赵之用以身示范,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安民一事上来。在他的带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也纷纷群起效仿,都是放下身段,亲身投入到了每个环节的实践中去,屯田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在短时间被迅速解决。

捱过了大半年的等待之后,第二年的平凉府境内的夏粮便收获了二十余万石,接下来的秋粮也有十余万石的收成,这些自产粮食,加上西安府对平凉的支援,使得近两百万灾民有了可以支撑到来年夏收的口粮。

随着各种水利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加之开荒的田地已成了熟田,崇祯十年平凉府的夏粮取得了大丰收,总量达到了近四十万石之多,如果再加上丰收在望的秋粮,平凉府的灾民不仅不需要外界的支援,而且自产的粮食也会有很大的结余。

wωw. тт kān. ¢ o

现在已经可以断定,整个平凉府的安民屯田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随着开荒田地的增加,几年之后,平凉府将会成为大西北的大粮仓。

对于赵之用的拔擢使用,孙传庭的举荐是一方面,而锦衣卫传回的情治则是更加的详细,这两者相加之后,才促成朱由检今天的任命。

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十一章 京营1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章 布防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
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七百九十一章 给阿三找点麻烦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七十一章 京营1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章 布防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一百零八章 宫内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