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

李若链身为北镇抚司长官,平日里最为关注的便是皇帝的一举一动。他常常通过皇帝的圣旨以及口谕去判断皇帝的喜好以及所中意之人,以便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应对,维护和帮助这些干才不致出现大的差池,使其将来成为皇帝倚重之人,而眼前这位年轻知府正是需要他伸出援手之人。

心思细腻的李若链早就知道皇帝最为器重的重臣是哪几个,而这些重臣的门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关注的目标,正因如此,在他抵达苏州府的第二天便遣人找到方文,约他寻个方便的时间上门密谈。

处境艰难的方文在接到李若链的知会后喜出望外,对于孤立无援的他来讲,锦衣卫高官的突然出现让他察觉到机会的来临,只要把握得当,那此次罢市事件就是他摆脱绝境的良机。

他当即以出城拜访老友的名义,带着从陕西跟来的仆从便装来到了苏州百户所。

“方知府,本官此次乃奉旨南下,处置有人妄图祸乱江南之事;值此苏州城内山雨欲来之际,亲军尚需贵府一力相助,以使苏州百姓不受波及过甚,亦能尽快还复往日繁盛之像。贵府对此事有何建言或希冀尽管讲来,本官自会与贵府一道妥善处置此事,以使我皇心安!”

虽然按照李若链的身份地位来讲,根本没必要对方文如此客套,但李若链却有着别的打算。

李若链对大明官场中的各种倾轧攻击等伎俩了若指掌,他非常清楚和理解方文目前的处境,所以他准备帮助方文清除府衙中的对手,让方文在苏州府站稳脚跟,回京后他在向皇帝奏报的时候只要稍微提及此事,便会在皇帝心目中留下更好的印象。

这一切都是为了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子。骆养性过于中庸,手段也太过温和,谁都不想得罪,这就导致了有些千户跋扈难制之像已现,卫中军纪也有混乱的苗头,甚至有人动用手中职权暗中敲诈朝廷官员,这一切都是李若链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这些行为都是在给亲军脸上抹黑,是在自寻死路。

倘若这些事端传到宫中,皇帝很可能会对亲军采取限权的举措,那好不容易才恢复昔日荣光的亲军怕是会逐渐边缘化,这种可能出现的局面是李若链根本无法接受的。

只要自己能接掌都指挥使的位子,现在卫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就会得到根除,一些害群之马会受到应有的处置,亲军的地位才能岿然不动。

“钦差之言实是令下官羞惭不已。下官不瞒钦差,自去岁到任至今,下官除却于上缴朝廷赋税时动用过官印之外,其余下发之条文皆被束之高阁;平时处置公务之时,六房自经承一下俱行阳奉阴违之事,就算被下官寻了错处当堂打了板子,施刑之人亦是做戏于下官观瞧。此次苏州有人谋划对抗朝廷一事下官也有所耳闻,但却无力加以阻止。今幸得镇抚使奉旨亲至,下官就此方能感受到朝廷之威,此间镇抚使但有所令,下官自是全力配合以供驱使,早日还苏州府一个朗朗乾坤!”

方文对自己当下遇到的困境毫不掩饰,毕竟治下发生了如此重大事件,自己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只有先讲明自己遇到的困难,才会博得恩主以及皇帝的谅解。

“贵府直言不讳之举令本官甚感佩服,此次有人勾结匪类,祸乱江南之事对于贵府来言纯属无妄之灾,相信圣上及朝廷亦会虑及贵府之难处,不会对贵府苛责过甚。贵府年轻有为,若是尽心尽力为圣上办差,将来势必前途无量,还望贵府切勿行差踏错,要谨记谁才是我皇明之主!否则某些人的下场便是例证!”

李若链的神情变得肃穆起来。

方文赶忙起身拱手施礼,口称不敢。

“贵府于府衙中可有亲信之人?过几日待动乱平息之后须得用到。现下还请贵府提笔,将府衙中对朝廷心怀贰心之人列出,到时亲军自会将其一并拿下!之后贵府即刻遣人出面,安抚民众、恢复市井之繁荣,若有伤亡还需抚恤无辜、修缮被毁屋舍,后续事宜全劳贵府用心处置了!写完之后贵府且回吧,然后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为好,府衙公务交由佐贰处置,其他事自有本官料理!”

李若链指着桌子上的笔墨纸砚开口道。

方文愣怔一下后顿时大喜过望。有了李若链这句话,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府衙里的政敌全部打倒。

有了勾结匪类、祸乱江南这个大筐,那就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

把方文留下的名单交给吴俊升之后,李若链坐了下来沉思起来。

一切都已安排妥当,现在就看苏州府的罢市行为会到何等程度了,李若链希望那些人闹得越大越好。对于这帮视皇帝如无物的江南官绅,他是发自内心的憎恨与厌恶,恨不得将这些人统统抄家灭族。

罢市之初,苏州城内市民的心态与扬州府别无二致,但不同的是,由于徐启明等人采取了非常手段,梁琦便顺水推舟将其团伙全部拿下,罢市行动之持续不到两天便被终结,因此城内并未发生大的骚乱,市井秩序恢复的很快。

但苏州府推官焦云峰以及巨商黄志、王作海等人却并未采用过激手段,而是暗中动员家族中的一些读书之人书写揭帖到处发放张贴,蛊惑城内民众群起反抗所谓朝廷与民争利之暴行。

揭帖中隐晦的对朱由检进行了人身攻击,说他是自太祖以来大明唯一的暴君,宫中嫔妃无数,每日开销惊人,这次征税之举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才进行的,这是典型的的为了皇室私利而置江南百姓与水火之中。揭帖中甚至暗指,肆虐北地的流贼也是因他过度盘剥百姓,为了生存下去,北地的百姓才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的。

随着流言的蔓延开来,加上粮米油盐的缺少,在有心人的鼓动下,本就有抗税先例的苏州市民开始骚动起来。先是相邻之人聚在一起议论商税一事,后来议论变成了骂街和声讨,一场场小规模的集会最后在骂声一片中解散。

虽然城中不满和愤慨的情绪正在酝酿之中,但因为大部分人家还有存粮能渡过几日,所以苏州城内总体还算平静。

但是到了罢市的第四天,这种表面平静的氛围被打破了,原因就是大部分市民家中没粮了。

在李若链的吩咐下,苏州城中的四海商行也加入了罢市行动,几处粮店以及杂货店都已停业,家在城内的伙计们都分到了足够十天食用的粮米,然后偷偷运回家中藏了起来。

家中已经断粮或者接近断粮的市民们再也忍耐不住,先是有小部分人走上街头开始指桑骂槐,随后人越聚越多,最终在有人喊出“找官府讨要说法”的口号后,街上的人群开始自发的向苏州知府衙门行去。

随着城中大部分住户中都有人加入到队伍里来,黄志等人雇佣的一些城中泼皮无赖也在其中。在路过四海商行的一处粮店时,几个混混指着商铺喊道:“此店便是宫里开的!狗皇帝挣着百姓的银钱还要加税,不让咱们活了!咱今日便把他给抢了!”

一个混混跑上前去跳起来踹了门板一下,随着咣当之声想过,门板丝毫未动,另一名混混高喊:“砸开店门!里面有粮食!”

这声高喊激发了人们的戾气,有人上前开始用身子去撞击门板,然后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在众人的合力撞击下,数块门板轰然倒地,人们开始争先向店内涌去。

随着消息的传开,四海商行其他店铺也被民众相继闯入,但不管是粮店还是油盐杂货,里面存储的物资大部分早就被装上船运到其他地方,闯入店内的人们收获并不大。

纷乱之中,也不知是谁趁机将放起了火,没过多久,数处火头在城内的几个地方也燃烧起来。在大火的刺激下,失去理智的人们开始了对沿街商铺和住户的打砸抢,繁华的苏州城顿时乱了起来。

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二章 骆养性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
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波第二章 骆养性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零一章 诱惑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三十章 预谋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