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

陈奇瑜在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的任上已近两年,期间除却正常职司以外,还多了项督管流贼战俘疏浚运河淤塞河段的任务。

经过近两年高强度的劳作,当初的五万战俘因病或者意外先后已经有五千余人死亡,死掉的这些人都被草草掩埋,连个墓碑也没有。

战俘们共清淤三百余里河段,大部分集中在运河淮安段,使得原本淤塞严重的这段河道变得通畅无比,几百料的大船也能畅行无阻,不再用人工拉纤。

从河中清出的淤泥作为肥料,全都被运到运河两岸的田地中肥田。

这些田地是朝廷从河南迁移过来的灾民们新开垦出来的。来自南阳府和汝阳府诸多州县的上百万灾民,在当地官吏的组织管理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便在运河两岸的荒地中开出了十多万顷连片的新田。

朱由检曾下旨,迁移过来的灾民按人头每人给与十亩口分田,这些田地是免租赋的;除却口分田之外,每家另外新垦田地皆按十二缴纳租赋,此举使得灾民们的开荒的热情高涨。

为了让灾民们渡过荒年,陈奇瑜奉旨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处大型粮仓,截留百万石漕粮储存起来,然后将每人每日所需粮米、食盐、干菜发放到灾民手中,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体力能支撑每天的劳作。

幸运的是北地连年的大旱尚未波及到江南一带,浙江、湖广、南直隶的粮食产量未收到大的影响,漕粮征收还算顺利,这些大型粮仓并未空置,灾民们的口粮供应有了保证。

陈奇瑜现在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安置新迁灾民、协调他们与当地官府百姓产生的矛盾上面,更多的担负起了凤阳巡抚的民事职责。他将河道清淤和漕运职事,分别交给了衙门中的工部主事和户部兼兑官来操办;自己则带着两名本家兄弟以及一众亲随,往来巡视灾民屯垦的有关事宜,以便安定灾民之心,防止因百姓之间的冲突而引发的民乱事件。

陈奇瑜对漕运职事根本不感兴趣。他知道漕运衙门离开他也会照常运转,而且也不会有什么惹眼的功劳。而今上更看重的是灾民安置是否妥当,只要在这件事上做出一番政绩,那很容易能吸引到皇帝的关注和欣赏。

过百万的灾民迁移是个浩大而繁重的工程。虽然朱由检也自內帑拨出巨款用于灾民的安置费用,但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上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规划和组织,包括勘察地形、合理修建住所、根据荒地安排多少人为一村落等等繁杂琐碎的工作。

此次迁移灾民虽然众多,但安置的算是比较合理,并未出现大的疏漏,这主要得益于与灾民随迁而来的河南地方官吏的协助,而朝廷派出的巡察御史以及大量锦衣卫的监督也是功不可没。

没错,不光河南几个府州县的灾民远迁,那些地方官吏们也大都跟随前来。

受灾当地除了少数士绅大户和一些尚能自足的的自耕农以外,其余没有着落的百姓几乎全部被搬迁至运河淮安段。南阳等地除了主官以及少数官吏留守以外,剩余的则作为组织者带领灾民来到了朝廷指定的地点。有了这些熟悉民情的官吏协助,这次大规模、分批次移民才得以比较顺利的完成。

当然了,牵扯到如此多人口的移动,期间发生的种种事端也是纷繁复杂的,陈奇瑜在奏本中也只是简略一提。

陈奇瑜接到朱由检征询意见的谕旨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他重回京城权利中心的一次良机。皇帝既然能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有咨与他,这充分说明皇帝很看重他的能力。这本来是朝中重臣才会得享的荣耀,只要自己在条陈中提出与众不同的精彩见解和主张,说不定自己也有机会参与战事,只要有足够的军功,那谁也阻挡不了自己回京的步伐。

陈奇瑜在奏本中先把自己这两年如何安置灾民之事做了大致的描述,然后才涉及到了明年的战事。

不得不说陈奇瑜的战略眼光确实超卓。在奏本中,他别出心裁的提出了跨海作战的方略,这在当时普遍不重视登陆战的大明实属罕见。

陈奇瑜建议朝廷今年调兵至登莱一线,在明年大军出关与建虏主力正面对决时,由靖海伯调集船只将登莱官军运送至辽东登陆,趁建虏兵力集中于锦州沿线、辽东一带兵力薄弱之际,登陆官军直接奔袭赫图阿拉,彻底摧毁建虏祖陵,将历代奴酋之尸骨挫骨扬灰,使奴酋士气大沮,然后撤回登陆地点折返大明。

陈奇瑜这招既狠辣又歹毒。真要是大战一起,在这个非常讲究气运之说的年代,听到自家祖坟给刨了、老窝给端了、左翼也有明军身影的野猪皮的子孙们肯定会方寸大乱,官军取胜的机会大增。

赫图阿拉建有后世被称为清永陵的满清祖陵,始建于万历年间,现在还叫兴京陵,里面埋葬着野猪皮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伯父、叔父等人,是被皇太极等人诩为“天子之气”的所在,也是建州的精神支柱。虽然皇太极登基后将都城迁至盛京,但仍在赫图阿拉留下了数千精锐拱卫祖陵。

陈奇瑜向朱由检建议,登陆辽东的官军须得选派悍不畏死之将官士卒,人数当在五千上下。战前许其重赏以激其志,阵亡者厚恤其家人,将官则允以高位以酬其劳,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千人应该不难挑选,比如在陕西归降的流贼张文耀部以及刘国能部。

陈奇瑜毫不掩饰对流贼降将们的轻视和敌视态度,他之所以建议朱由检从这两部选人,明摆着有借刀杀人的意味。

在他的眼中,这些降将军卒均不可信。当初他们之所以投降朝廷,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采取的投机行为,其真实用心值得怀疑。

并且张文耀与刘国能部自归降以来一直寸功未建,两部一万余人空耗朝廷粮饷,既是身为官军,就应当为国效力。明年大明精锐官军几乎要全部出关作战,这两个不稳定因素留在内地着实让人放心不下,不如择其勇悍遣往辽东,如其获胜而归,那就是意外之喜;若其覆亡于敌境,那亦是为国牺牲,此为两全之策也。

朱由检对陈奇瑜思虑如此周详深表赞赏,此实为老成谋国之言。虽然他提到这种极端事例几乎不可能发生,但防患于未然总归不是坏事。

陈奇瑜提出的渡海作战策略大体可行,具体作战方案还需兵部相关人员详细商讨后才能制订好。等兵部拿出方案后,朱由检就会下旨,从张文耀、刘国能部选派精兵前往登莱驻防。郑芝龙则要调派船只北上,探查登陆点和接应点,运载官军往来于登莱、辽东之间进行操演,以使将官士卒提前适应环境,不至于因不习水性而丧失战斗力。

一提到登陆辽东,朱由检首先想到的便是毛文龙经营过的皮岛。明年出关之战打响后,登莱军就应立即夺取皮岛,然后由熟悉地形的辽东汉人作为向导,从镇江堡一路沿着鸭绿江西岸北上,直驱赫图阿拉。历史已经证明,建虏在这一带兵力极为薄弱,这与双方都不重视水师、未曾想到会有军队跨海登陆有直接的关系。

尤其自大明东江镇覆灭、皇太极派兵征服朝鲜后,建虏已将辽东视为了大后方,其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辽西一带,这就给官军奔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四章 洪承畴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
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斩将溃敌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获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四章 洪承畴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四百二十七章 溃败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