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

“诸卿,以农为本是历朝历代都放在首位之大事,此事已是毫无争议。但朕却以为,重农并非仅仅是种田,粮食也只是农事中最重之一环而已,林、牧、渔、油此四业亦是农事重要组成,在鼓励农户开荒种田之余,上述四业亦当作为大事来抓!”

朱由检的这番话让殿内众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农事就是农桑,种田植桑就是自古以来农事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林业勉强还能理解,牧业应该是养牛骡驴等大型牲畜代替人力耕田,渔业?打鱼的渔夫撒网捕鱼尝个新鲜,怎么成了业?油不就是菜油灯油吗?怎么上升到了业的高度?

“启禀圣上,圣上适才所提四业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且将此等类与农桑列为一体,臣等虽略有所得,但深究起来仍有懵懂之惑,圣上能否就此事详解一番,以解臣等之惑?”

本着不耻下问、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提出合适问题的原则,老温在观察到众臣脸上疑惑的表情后,起身行礼发问道。

“首辅且坐,朕所提新四业其实与所有人都有着密切之关联,也是朕深思之后想到之策略,今日当与诸卿共同探讨一番。”

朱由检笑着让温体仁坐下后,开始发表对四业这个概念的论述。

“众所周知,衣食住行乃人之根本需求,而其中,食为根本。食之一字包涵甚广,于生民来讲,可引申为日常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朕与诸卿皆衣食无忧之人,平常饮用虽不致奢侈无度,但却亦是应有尽有,除却米菜之外,凡牛羊猪鸡鸭之类肉食当是餐桌不可或缺之物。

可诸卿平时亦当有所觉,只要肉食等诸多荤腥之物食用一多,则粮米之费大减,身体也能长久处于饱腹之况,有此可见,肉食供应充足下,粮米所用便会减少。”

殿内诸臣对朱由检的这番言论并不感到新奇,因为这也算是生活常识,并不足为奇。

“圣上所言之牧业便是于此相关?若是大明境内畜类多多,以此来补粮米之不足,臣等对此倒是并无异议,不过臣以为,耕牛向为历朝禁止屠宰之物,故此牛已是排出;而羊之放牧向以陕西河南两省农户为多,在当下连年大旱、众多流民食不果腹之境下,想要大力推广似是力有未逮;而家豬虽是易于饲养,但据臣所知,若想使其膘肥体壮,则需用粮食喂食,现今人均糊口尚且不保,恐是无法推之。”

侯恂起身施礼后,接着朱由检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这番论断有理有据,殿内众臣大多点头表示赞同之意。

“侯卿之论朕岂能不知?卿之所言实为当下现状,但与朕之所图并不冲突。

朕欲大兴牧业,亦非急于求成,而是要使诸卿及各地官府将此事作为重要事务予以考量,在促进辖区内开荒拓田之后,有余力发展畜牧业,从而加快解决广大黎民温饱问题。

与开荒种田需要青壮劳力不同,饲养放牧猪羊鸡鸭不需要占用更多劳力,老弱妇孺皆可从之。一旦在官府引导扶持下,于北境推广开来,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载,北境数千万黎民于粮米之需求便可大幅减少,而省下之粮米又可喂猪养鸡,如此循环往复,温饱之事亦不再难求。”

在朱由检所处的后世,这种良性循环早已实现。

由于肉蛋奶等副食供应量充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原先那种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情景几乎绝迹,正常人一顿饭只吃一个馒头或一碗米饭便已饱腹。哪像现在整个缺少油水的时代,由于日常难见荤腥,这个时代的人食量大得惊人,若是敞开肚子吃的话,一个青壮一顿饭吃一斤面也不一定吃的饱,这在后世简直是不可思议。

众臣对朱由检的言论持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毕竟皇帝说的也在理,喂养家畜之事老弱妇孺能干的了,与种田产粮并不冲突,只是最终能取得何种成效就不好说了。

“启奏圣上,那朝廷该当如何将此策推而广之?凡牲畜类皆需仔苗,而育苗并非易事,若想于北境施行此策,非大量幼苗不可,此事当如何解决?”

这次说话的是孙传庭。

作为内阁次辅的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商,本来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不想多言,但在考虑到皇帝这种策略可能带来的良好结果后,孙传庭还是站了出来,将这项计划的难点以及后续如何执行等疑虑讲了出来。

“孙卿所虑正是朕接下来要讲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孙卿适才所提育苗之事,于在座诸人来讲似觉繁杂无比,但于相关业中熟手而言却视若寻常,因其乃借以谋生之手段也。正如让其指挥千军万马征战沙场,其定不能也一般无二。

据朕所知,自崇祯八年,朕使名下皇庄开设畜牧养殖至今,四年间共为宫中和勇卫营将士提供成猪五百余头、鸡鸭蛋类不计其数,此举不仅使皇庄养殖户增收银钱若干,且使宫中及军中伙食大为改观,将士们体质明显要强过其他只食米面类军粮之伍,此一点孙卿、卢卿、陈卿等上过战阵之人尽皆知晓。”

孙传庭、卢象升、陈奇瑜三人都是点头表示赞同。

“皇庄本就有养殖类能手,只缘此前本小利小,故未能将规模扩大。在有足够钱粮支撑下,其人手段尽显,不仅饲养畜禽成活率高,且自有培育仔猪、鸡鸭幼苗之良方,四年来,养殖规模一扩再扩,亦带动整个皇庄养殖业迅速发展,众多老弱妇孺从中受益,一年下来,所获比种田还要强出不少。

钱粮一多,不光是养殖户自身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其所出亦极大丰富了京师市场,使众多手有余钱之官吏工人可选食材更加繁复,从而变相较少了京城之粮食供应量。

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畜牧业一事大有可为,也是提高农户收入最为有效之手段!

朕已使皇庄管理局据此人多年养殖经验之口述,记录并整理成册,现已刊印数千册,内阁将推进畜牧业发展之策成文后,将此养殖册页付之于后下发个地方官府,嘱其由本县中挑选有经验者按照册页所述实验之,待验证并纠正其中错误后,在本县大力推广!”

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当仁不让的起身施礼后接旨,随后接口道:“启奏圣上,老臣以为,塞外蒙古各部所产大型牲畜于我大明已是大有裨益,稍后内阁定策时需考量后行于文中。圣上所言畜牧业依然定策,那剩余三业如何分说?”

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
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五十九章 追击1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