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

崇祯二十二年伊始,分别发生于交趾和日本的两场规模不大的战事,并没有给大明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大明国内各项重大工程依旧在紧张而有序中进展着。

随着小冰河时期进入尾声阶段,大明南北方气候正在渐渐恢复正常,十几年大规模移民工程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也在逐渐显现。

尤其是陕西、河南、山东、山西这几个受灾最为严重的行省,在经过数千万人口异地搬迁安置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修复和改善,大自然以它特有的神奇力量,将原先的赤地千里,变成了十几年后的绿满山野。

这里尤以陕北一带的变化最为明显。

陕北地区是最早开展大规模移民工程之地,在彻底平息流贼祸乱后,当地民众大部分被迁移到临洮、西安、凤翔府等地,留在当地人口不足原来的两成。

据陕北各地官府上禀的信息来看,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坡现在大部分已经被绿色植被所覆盖,崇祯初年起连年滴雨未下的境况,在最近数年已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雨季雨水充沛、寒冬大雪纷飞,早已断流的大小河流也都基本恢复如初,连带着水量已经极小的黄河也有了波涛滚滚的模样。

朱由检对此感到十分欣慰。

没想到当初为了让无数百姓活命而被迫采取的搬迁工程,竟然无意中成为对生态环境最为有利的举措。

为此他特地下旨,将陕北各地减免赋税的期限延长为十年,当地官府官吏俸禄及其他开支,由户部核算明晰后全额划拨。

大明现在真的不差这点钱。

继崇祯二十年太仓总收入突破两千四百万两之后,崇祯二十一年年底统计,太仓收入又增加了三百万两,增长幅度一成还多。

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在太仓收入基数越来越大的基础上,每年一成的增幅,持续下去的话,那可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朱由检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增幅还会有变化,好的变化。

不仅是他对此充满信心,朝堂重臣们大部分比他还要乐观。

随着大明、荷兰、英国之间大海战的结束,海上丝路得以恢复畅通和安全,受到英国长达一年封锁的荷兰商船开始陆续恢复原有航线,崇祯二十一年下半年,荷兰商船抵达马尼拉的数量增加了五成,大明商船开往马尼拉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一势头在崇祯二十二年开始变得更加迅猛。

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南地区对远洋大型商船的需求量猛增,为了抓住时机获取更多的利润,金州造船厂开建了四个大型船坞,在保证大明海军新型炮舰建造水平和质量的情况下,开足马力生产民用商船,但就算如此,仍旧是远远无法满足民用商船的需求量。

金州造船厂接到的商船订单已经排到了崇祯二十七年,也就是说四年之后了,船厂原有匠人学徒青壮辅工数量,也从最初六百余人猛增到两千多人,船厂面积也是一扩再扩,各种工匠辅工的招工则是每两月便要举行一次,以便更好的应对日益加大的工作量。

金州这座大明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的小城,现在已经成为渤海湾最繁华的所在,城区面积一再扩大,并且正在向船厂所在的渤海东岸延伸着。

由于船厂各个阶层月薪高、补贴多、开支及时,所以工人和他们的家眷们花起钱来也是大方的很,这也就极大带动了商业的繁荣,金州城以及船厂附近,各种各样的商铺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旗幡飘荡,来自大江南北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很多亲自赶到金州催要自家预定商船的江南豪商以及管事,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好的商机,于是乎,产自江南的布帛、绸缎、鞋帽、脂粉、针线、糖果等等各色商品便被海船运到此处,在满足金州城消费的同时,再通过陆路向锦州、沈阳以及更北的、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新城行销。

金州港码头经过勘探和改造,已经成为仅次于天津港的北方第二大港,能够同时容纳二十艘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吨左右的大型商船靠泊,而离此不远的金州军港则被列为了禁区,每天都有官军小队不间断巡哨,严禁无关人等靠近。

为了缓解金州造船厂的压力,早日实现大明商船往来全球各地的宏伟目标,在今年,也就是崇祯二十二年年初,朱由检下旨,在上海设立江南造船厂,一应模式照搬金州造船厂,也是分军用和民用两部分,由兵部和工部分别派员管辖,地方官府无权干涉其日常管理。

江南造船厂基础建设完成后,将会从金州造船厂抽调一部分骨干工匠南下工作,以支撑起新船厂的框架,只要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就位,其他的学徒辅工就好说了。

一南一北两家大型造船厂,将会极大地提高和促进大明工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人数,将更多的劳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两大船厂的兴建和投入使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诸如篷帆、绳索、铁钉、油漆、木材及加工等等,这些造船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由船厂统一从世面上采购,这些私人作坊从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他们所雇佣的工匠壮工也能赚取薪资供养家口。

为了让更多平民百姓从朝廷投资为主导的产业中受益,朱由检特地下令,凡是与公家合作的私人业主和作坊,必须要按月按时足额给名下雇工发放薪资,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克扣工钱,薪资不得低于公家相关产业工人每月的标准。

公家产业与私人业主发生业务关系前,要对其在当地的信誉和声誉进行排查,凡有恶劣行迹、名声不佳者,禁止合作,有公家之人与其私自勾连者,着锦衣拿办。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让天下最广大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初心,但有所违,那这样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九章 皇庄5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十章 预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十章 商路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
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九章 皇庄5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三十章 预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战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十章 商路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