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战1

深秋季节的大地,草木凋零,田野之间一片荒疏。

辰时左右,河南汝宁府城汝阳城东南十里的一座山上,总理五省军务的卢象升正在山顶观察远处连营几十里的流贼阵营。他身材高大消瘦,身披一件锁甲,头戴八瓣帽盔,左右胳膊上都戴着铁臂手。天雄军中军官杨茂功侍立身侧,卢象升的贴身侍卫吴大定手扶一柄二十斤的长刀站在他的身后。

观察良久之后,卢象升眉头紧锁,转身迈步向山下行去,杨茂功和吴大定赶忙跟随身后。

杨茂功开口问道:“督帅,贼寇势大,我们该如何应对?”

卢象升头也不回的的边走边开口道:“一直以来闯贼就是我等最大对手。其部下蕃汉骑兵众多,击败其容易,但剿杀几无可能。此次闯贼与张献忠合营,人马骤增到几十万之众,确实难以一举击破,回营后召集诸将合议吧!”

来到山下大营的主帐后,卢象升吩咐召集手下千总以上军官,以及兵部调遣过来的辽东祖宽和李重进等诸将议事。

不一会,天雄军各将官纷纷来到大帐,祖宽和李重进等辽东将官则是姗姗来迟。

等众人到齐后,卢象升面色沉静的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闯贼、献贼围攻汝阳已经数日,府城岌岌可危。我等身为朝廷官军,自是以剿贼守土为职责。本官适才查看敌阵,其人数虽众,但外围根本没有设立营寨,守备及其懈怠,唯有靠近府城位置,方能见到略微齐整一些的营寨。可见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我军目前位于贼军侧翼,本官决意先以弓弩射杀,后以马队突击,将其外围击溃后,驱赶溃兵冲击其老营。此战不求能将闯贼一句击杀,但求杀伤其老营主力,削弱其有生力量,并解除汝阳之围。各将回营后埋锅造饭,之后展开攻杀,众将意下如何?”

天雄军是卢象升自大名府一手打造起来的,对他忠心耿耿,自杨茂功以下皆是拱手接令。那边祖宽、李重进的部下则是一阵嗡嗡的议论之声。

卢象升目光看了过去,身形粗壮,一脸络腮胡子的祖宽大咧咧的出列拱手道:“督帅,贼兵势大,人马足有几十万。督帅的天雄军只有五千人马,末将手下不过三千骑兵,李将军只有一千七百,这统共不到一万人马,要去攻打几十万贼寇,恐怕会损失较大。末将倒不是畏敌怯战,这些山沟里出来的土匪末将还没放在眼里,只是贼寇人多势众,末将怕手下的儿郎们折损太重啊!”

杨茂功等天雄军诸将见他当面顶撞督帅,心下都是气愤不已,看向祖宽的目光已是不善。这些辽东来的野蛮人,仗着自己人马精锐,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

卢象升神色不动,开口道:“那祖将军觉得应当如何呢?”

祖宽满不在乎的开口道:“末将以为再过几日贼兵就会攻破汝宁,破城后贼定会大掠全城,外围之贼也会参与劫掠。到时乘贼兵混乱之际,我等尾随掩杀,定能大破贼寇!”,辽东诸将纷纷出声附和,支持自己主将的打算。

卢象升心头愤怒,但面上丝毫未显,他开口道;“祖将军是从带兵打仗的方略来看,此法固然可行,但你等考虑过汝宁城中的官绅百姓吗?城破之下,依照贼兵的秉性,城内的百姓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吗?”

祖宽抬眼看天,傲然道:“我等是朝廷官军,只管剿贼,至于百姓如何,那是官府之事,与我等无干!”

卢象升终于按捺不住,面露不悦之色,语气严厉起来:“既是朝廷官军,自当以保境安民为责!本官奉命总理五省军政,决不能坐视城破人亡的惨剧在本官的眼皮底下发生!祖将军不必多说,兵部调遣你等辽东兵马归本官所辖,那就要听从本官号令!一旦马队突击,本官会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回去准备吧!”

天雄军诸将单膝跪地领命,祖宽还待继续出言抗命,身后的李重进暗暗的扯了一下他的衣甲,他才悻悻作罢。草草的冲卢象升拱了拱手,率领属下扬长而去。

待帐内众将走后,杨茂功气愤的开口道:“那个姓祖的辽东蛮子如此骄横,督帅就该下令以违抗上命为由将其斩杀!灭一灭辽东佬们的威风!居然敢这样对督帅讲话,他的眼中还有朝廷吗?”

卢象升摇了摇头,说道:“大战近前哪有擅杀大将之事?辽东诸将因朝廷需依仗其抗拒建虏之故,养成了骄横跋扈之姿,现今辽东十八万人马已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圣上及朝廷诸公虽然心里明了,但内忧外患之下,只能听之任之了!唉,当今之计,唯有剿灭流贼之后,才能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杨茂功面露迷惘之色,开口道:“督帅,这流贼还能剿灭吗?属下自崇祯二年起就跟随督帅征战四方,可流贼从当初的几千几万,到现在的几万几十万,越剿越多,末将和手下的众位老兄弟都感到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卢象升缓缓走到杨茂功跟前,看着这个跟随自己六年之久,经历过大小上百场战斗的爱将。将双手搭在杨茂功的肩上,明亮的眼神注视着他的双眼,叫着他的表字温声说道:“汉臣,你跟随我这么多年来,我们并肩战斗,数次从尸山血海里杀出,名义上我是你的上官,实际心里我拿你当子侄看待,你我之间的情谊和亲人一样。我也曾经像你现在这样迷茫过,前路艰险,不知何去何从。疲累交际之时,我也一再想念家乡多病的老母,怀念江南的美景。可如今我大明边事破坏殆尽,中原有流贼肆虐,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我作为一个大明的臣子,饱读圣贤书,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肩负起属于我的那份责任,至于结果如何,老天爷自有安排!你和天雄军的所有兄弟们,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廓清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世界,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再遭受兵灾之苦。就在上个月,我接到了圣上写来的密信,圣上在密信里坦诚自己对于剿贼之事操之过急了,让我与洪督改变原先克期剿贼的方略,缓缓图之,并言明对我及洪督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放手施为,不必害怕朝廷言论对我们的不利,所有后果圣上一力承担!汉臣,你知道吗?六月之前,为了完成圣上交办的半年之内克期剿贼之任,我内心是多么的惶恐不安,生怕因自己能力不够,耽误了圣上的剿贼大事!你也知道,为了追击贼寇,完成使命,我曾经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就是怕辜负了圣上的期待啊!虽然明知不可能,但我仍旧尽全力去奋战!也多谢你们这些随我多年的老兄弟,离家数年不曾回家探视,有的兄弟长眠在了异土他乡!”说道这里,卢象升眼圈微红,声音哽咽。

很快他调整好情绪,把手从杨茂功的身上放下了下来,背着手在大帐中缓缓走动,边走边说道:“汉臣,我从信中感觉到了圣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很细微,但还是被我察觉到了。圣上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急躁易怒,不再好强争胜。变得沉稳平和,睿智担当,这让我大感振奋!汉臣,告诉你,圣上思及我部一向缺少粮饷,已经从内帑中下拨钱粮与我。因地方不靖,粮饷已运至汝州。等打完这场,我就率领你们去汝宁领取粮饷,顺便就地修整一番,让将士们给家里报个平安,也顺便将饷银寄回家中补贴家用。汉臣,这一仗我们一定要将闯贼打痛,将其赶回大山之中,也让中原的百姓有些许的安稳时日,你去把消息告诉给弟兄们把,也好让士气振作起来!”

杨茂功对卢象升是发自内心的敬佩。作为朝廷重臣,每次临敌,卢象升以文臣的身份冲锋陷阵,勇不可当,极大的鼓舞了全军的士气。

军中曾经三天断粮,卢象升也同样不吃不喝,因此深得将士之心,作战都奋勇向前。在缺乏粮饷的情况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方才使天雄军渐渐成长为了天下的精锐之师。

现在听到皇上拨下了粮饷,已经一年多不曾见到军饷的杨茂功高兴的像个孩子般,他攥紧拳头挥舞了一下,咧开嘴哈哈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泪水慢慢从眼睛里流了下来,笑声逐渐变成抽噎,到后来直接泣不成声。

卢象升对杨茂功的举止感同身受。天雄军饷银断绝了一年多,粮食也是时断时续。在郧阳追击老回回、过天星等贼寇时,数日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和士兵仆人起居,粮草无继,几日间忍饥挨饿。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率领部下剿杀贼寇数万,九战九胜,终于使郧阳一带贼寇销声匿迹。

他走过去拍着杨茂功的后背,笑道:“怎么?听到发饷银高兴傻了吗?”

杨茂功止住哭声,用手背摸一把脸上的泪水,红着眼睛说道:“末将想到了那些阵亡的兄弟,他们的家人现在还不知道他们逝去的消息,家里的老少还盼着他们能把饷银寄回家中养家糊口!末将刚才想过了,把自己那份饷银分成数份,给和末将相熟的阵亡兄弟家中寄去,虽然不多,但也算末将的一份心意!”话未说完,再度哽咽起来。

卢象升眼中泪水滚滚而下,数度开口数度哽咽难言,良久心情才平复下来。

他神情庄重的开口道:“自崇祯二年起跟随卢某征战的弟兄,阵亡者已经数百,伤残者也逾千之数,卢某愧对其家中父老妻小!虽然朝廷有制抚恤,但对于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讲,那点抚恤微不足道。其家人在失去亲人的痛苦后还要艰难度日!只是我虽有心,但无力改变这些。好在我们有明君在位!汉臣,圣上已明旨颁发天下,所有在与流贼建奴作战中奋勇杀敌战殁者,抚恤家人白银一百两,永业田二十亩,伤残者减半!圣上还要在京城建祠立碑,将所有为国牺牲将士的姓名刻于碑上,每逢节日遣官祭祀,大明不亡,香火不断!我也是刚刚从邸报上看到的消息,你先把消息说出去,等此次战后,我会让书记官与你一同统计这六年来阵亡及伤残将士的姓名、籍贯,然后上报兵部,后事由兵部照章办理。圣上为防止抚恤银被侵吞,特意让兵部、督察院、锦衣卫各自派人监督此事,有如此明君,何愁将士们不奋勇杀敌呢?剿灭流贼之事大有可为啊!”

杨茂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楞了一会,高声叫道:“督帅,你刚才所说是不是真的?!”

卢象升微笑着看着他,表情肯定的大大的点了一下头,杨茂功嚎叫一声转身冲出大帐,不一会,卢象升所说迅速传遍整个天雄军营地,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军营。

在距离天雄军营地不远的辽东马队营地,李重进正在祖宽的大帐里劝导他。祖宽嫌帐内燥热,脱掉衣甲精赤着上身,裸露着浓浓的护胸毛,正在骂骂咧咧。

二十余岁的李重进比祖宽年龄小,祖上是李成梁的家将出身,李重进自幼学的一身马上的功夫,但因李家早已没落,所以没沾到光,他也争气,从小兵开始,一步步积功升迁,现在累功官至辽东游击将军,手下一千七百马队,成为辽东军阀里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开口道:“大人,我等毕竟是朝廷官军,日常可以散漫一些,但这次兵部将我等调遣来内地,归属卢督帅麾下效力,就是看中我们关宁铁骑的犀利之处。现在是在河南,不是在辽东,万一卢督帅以不尊上令为由把我们的脑袋砍了,那才冤枉呢!大人暂且忍耐一下,不就是眼前的土寇吗?人数再多在我们眼里也是土鸡瓦狗,等打完这场,咱们寻个理由回转辽东。回到老家,我们怎么闹腾也没事,您说对不对?”

祖宽斜了他一眼,开口道:“他敢!要是他敢砍了我的脑袋,那就是和整个关宁铁骑为敌,到时家里的弟兄们闹将起来,朝廷定会让他以命抵命,现在文官不值钱,咱们这些有枪有刀有马的才是爷!”

李重进赔笑道:“卑职当然知道大人所言属实,但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就当给朝廷个面子就是了!”

祖宽哼了一声,李重进使了个颜色,一旁祖宽的亲兵过来给他套上盔甲。

李重进说道:“我回去招呼儿郎们吃饭,等会开战咱们看看卢督帅是不是真会冲锋在前,要真那样,我李重进就服了他!”

祖宽不屑的撇撇嘴,说道:“你啥时候见过文官冲阵的?还不是耍耍嘴皮子,待会还得指望咱老子们卖命,最后功劳全都是他们的!娘的,老子想想就气得慌,就你说的,他卢象升真要敢冲阵,就算一个流贼也没杀了,老子也服他!”

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
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六十一章 范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七十章 壮烈第五百二十章 开花弹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赃大会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聋眼瞎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