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细节

江南豪绅集团密谋的罢市抗税一事尚在酝酿当中,梁琦的密报早就送达了京师。

当骆养性将梁琦有关奏报与谋划送到宫中,朱由检阅罢之后随即对整个计划表达了赞赏之意。

虽然加征商税之时就已经料到会遇到不小的阻力,但朱由检还是低估了江南士绅们的胆量。

在事关切身利益受到巨大损害之时,这个集团还是做出了不惜牺牲江南安定局面的选择,以此来换取小集团的私利不受侵害。

本来想用兵不血刃的温和手段、以渐进的方式来均衡各方利益的朱由检也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否过于仁慈了。

后世带来的那种深入到自己骨髓中的法制与平等的观念在现世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朱由检现在已经看得十分清楚,在等级观念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大明,若想达成自己的目的,流血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当然了,流血不代表滥杀,那样会使暴利机关最终成为无法控制的双刃剑。

必要的强力的手段会让某些人明白什么是朝廷的底线,遵循朝廷的法令法规才能让个人和家族的利益保持的更长远。

朱由检知道,在这个交通极度落后的年代,各种信息的传递是非常缓慢的,这次江南豪商们组织的罢市行动并不会立即展开。

依着古人十分低效的组织能力,从预谋罢市,到写信或派人去与各方沟通,接到相关消息的豪商们再与族人或是背后的靠山商议,分析其中的利弊与后果以及朝廷的反应,再到各方同意后见面商谈具体措施,然后再赶回各府去做相关准备,这一切做下来,没有数月时间根本办不到。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更何况这些虽然精明,但却缺乏政治头脑的商人。此事最终的谋划布局,最后还得靠他们背后的那些官员以及幕僚。

对这些看不清时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江南士绅们,不论他们采取何种手段,朱由检根本不去在乎。

温柔乡是英雄冢。

早就在纸醉金迷中迷失了自我的一众江南官员,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他们一如从前那般集体向皇帝施压,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现在的皇帝还会如历代一样乖乖地收回承命,之后他们会弹冠相庆,曲照听、酒照喝,以实际行动庆贺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但江南官员中很少有人能敏感的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流贼荡平的同时,原先属于文官集团的军队指挥权已经悄然易手,皇帝已经在几年之中不声不响的建立起了直属皇家的强大武装-----勇卫营、京营、秦军,这些强力机关足以给任何集团带来灭顶之灾。

朱由检的密旨几天后便下到了锦衣卫署衙中:以锦衣卫指挥佥事、北镇抚司镇抚使李若链为赴南直隶钦差,率三百名北镇抚司缇骑克日分批秘密南下,全权处置江南商人罢市一事。

至于将来罢市行为一旦发生肯定会震动朝野,所以朱由检到时也会安排朝中重臣作为钦差南下,无他,去给锦衣卫扫尾。

具体派谁去朱由检心中早就有数,离京半年多,现在仍在山东处置灾民搬迁安置的李邦华就是最佳人选。

嫉恶如仇的李宪台虽然也不喜厂卫,但他对于江南那帮蛀虫的厌恶感更甚过锦衣卫,将来若是朱由检提出裁撤南京各部司的计划,相信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就会是老李头,督察院左都御史的职衔也足可以压制江南官场。

江南之事不足为虑,现在一切的重心都围绕着即将到来的与建奴的大战做准备。

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四海商行正在动用各府县分行的力量,全力收购各棉花主产区出产的棉花。

朱由检的要求是不惜一切代价收棉,别人一两银子一石,那四海商行就出价一两二钱,目的就是将大部分棉花都收购过来,以保障即将到来的冬季时巨大的军需。

自崇祯九年起,从安插在各路军队、尤其是边军中的军纪官们的密奏中朱由检才知道,戍守边境边军士卒极其缺乏军需用品。

很多士卒世代守边,但鸳鸯战袄却同样是数代相传,里面絮着的棉花都变成了既硬又薄的片状,在冬季严寒来临之际,这样的军服根本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御寒效果,并且大多数士卒穿着的军靴也早已破烂不堪,很多都露着脚指头,这样的军需用品别说与敌作战,单单是冻伤就会大片的减员。

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虽也有举家潜逃者,但大部分边军士卒仍然世代坚守在苦寒之地,为大明免遭外敌入侵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痛恨喝兵血的那些官员将校的同时,朱由检也对自己前面几代的皇帝非常不满。

人家在前面给你拼命,你却连粮饷都一直拖欠,就连正常的秋冬两季常服都好多年不发,活该老朱家最后国破家亡。

在手头宽裕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朱由检便自內帑中下拨巨额银两给工部将作监,用作加大军服铠甲的生产进度所用,并在陕西开设将作监,就近为宣大、宁夏、甘肃、固原、延绥、陕西镇等九边重镇的边军提供足够的秋冬军服。

虽然一部分边军已经领到了新的鸳鸯战袄、棉甲、军靴、手套、耳帽,但由于边军人数太多,所以将作监短期内还无法给所有边军士卒提供足够的军需用品,但随着工坊的扩大和人手的增加,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善之中。

四海商行从塞外收购来的擀毡也被裁剪成样,用于制作战靴的内衬,这种战靴的保暖度和舒适度比原先的要强出数倍,深受广大边军的好评。

别小看这些细微的举措,正是这种大臣们不屑一顾的措施,却对军心士气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按照现在两处将作监近两万人的制作进度来看,两年之内,大明北地所有官军每人都会领到秋冬两套军服,之后每两年也会换领下发的两套新军服。

本着便宜不出外的想法,四海商行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军服铠甲所需原料的供应商,这样做的目的也断绝了兵部或工部官员从中上下其手的恶行。

现在朱由检对锦衣卫和东厂的使用已经扩展到了四海商行中,并且朱由检还曾正告过厂卫高官,厂卫监督各个部寺只是明着的手段,暗中还有他人对这些厂卫进行观察,一旦有厂卫贪赃枉法、交通内外,那下场可想而知。

厂卫的高官们为此专门严厉警告过所有将校,现下的厚禄来之不易,若有作奸犯科者,事发之后其亲眷子女全部从厂卫中剔除,任其自生自灭。

四海商行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其产业几乎涉及到当今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产生的利益是十分巨大的,在利益面前有人动了贪念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小节朱由检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若是发现了某些贪得无厌之辈,等待他的将是身死家破的下场。

作为四海商行的总掌柜,巩凡物对皇帝的底线当然是心知肚明,在巩永固的数次嘱咐下,巩凡物也加强了对手下各个大府掌柜们的监察力度。

他经常会带着随从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某府,然后将账本全部收走查账对账,只要发现其中有贪渎行径的,巩凡物会根据数额大小、时间长短对其作出相应的惩处,并在事后向朱由检作出详尽的禀报。

对于这位能力突出、品性可靠的英才,朱由检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可惜的是巩凡物没有功名在身,现在只能领着一个锦衣卫千户的职衔,朱由检内心对此颇为歉疚。

他现在还没有办法将一个白身拔擢为朝廷官员,只能在大明逐渐改变后才会给其一个出身。

自从穿越过来后,大明正在按照自己的设想,异常缓慢却坚定的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着,这些变化让人难以察觉到,但却从很多方面实实在在的改变着大明,也改变着很多人的命运。

郑芝凤就是其中之一。

海寇出身的他,从没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大明官场一颗耀眼的明星,其所作所为将会为大明日后的强盛奠定下异常坚实的基础。

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六章 皇庄2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九章 皇庄5第四章 洪承畴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
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六章 皇庄2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七十七章 陈奇瑜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九章 皇庄5第四章 洪承畴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七十章 先轰击再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