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改进

眼见时辰已至未时,朱由检安抚完周后,便带着王承恩去了乾清宫。

杨嗣昌上午时已经进宫复旨,言道孙传庭已然顺利的入京返家,并将孙传庭的手本转呈了上来。

朱由检夸赞几句后,杨嗣昌见皇帝并没有新的旨意,便施礼后出宫而去。

看着孙传庭的手本,朱由检不由得回想起两年多以前与其面谈的场景。两年的时间倏忽而过,而局面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能臣就是能臣,只要有各方面足够强大的支持,这样的能臣就会施展出力挽狂澜的本领。

历史上孙传庭之所以失败,各方面掣肘是最根本的原因。无银无粮无兵,只有接旨后的疲于奔命,最终带着不甘与愤懑埋骨沙场,甚至留下了一个借机脱身潜逃的名声。

考虑到孙传庭已经两年多不曾与家人相见,再加上最近并无重大军情传来,朱由检打算让他在家好好歇息一段时日再召他入宫,就等与那位传奇女英雄入京时一起陛见吧。

朱由检在等着从南京传来的消息,算算时日也差不多该到了。

这次裁撤南京留守朝廷之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折,南京那些人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如此惊天之事,他们在温柔乡中已然忘我,猝不及防之下很难想出应对的策略。

江南之地已经没有了可以自恃的武力能与朝廷对抗了。现在的南京既得利益者们,犹如怀抱巨金行于闹市的孩童,随便一点力量便会将其打倒在地。

他们已经习惯了两百余年来大明官场的各种套路和规矩,骨子里认定就算皇帝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他们甚至从未将皇帝放在眼中。

在这些人的脑子里,皇帝就是一个被朝臣们耍的团团转的猢狲,在强大的官绅士绅集团的压制下,皇帝的旨意只要不如他们之意,那这样的旨意就是废纸一张而已。

就在朱由检安座思想间,在殿门外小太监的高声通禀中,骆养性迈步进入殿中。

“妥了?”

朱由检抬头望向骆养性。

“回皇上,应是妥了!此是李若链由南京发来的奏报!”

骆养性躬身施礼趋前几步,将手中的几本奏报和题本交给走下御阶的王承恩。

“好!骆卿且等着,大伴,着人传内阁诸臣、六部尚书、顺天府尹昭仁殿议事!”

接过奏报大致翻看过结果后,朱由检用轻松欢快的语气吩咐道。

王承恩应声下了御阶,出了殿门后小声吩咐几句,一名年轻太监飞奔而去。

“给骆卿看座!”

随着朱由检的吩咐,隐在殿角的一名太监赶忙从侧殿搬来锦墩放下,骆养性施礼后坐了下来。

朱由检与骆养性闲扯了一会,离乾清宫最近的温体仁、王应熊、张至发三名阁老联袂而来。还未等三人询问何事相召,朱由检便吩咐先去昭仁殿内商议其他事项,待重臣们到齐后再商议今日的重头戏。

wWW ☢ttкan ☢C○

见皇帝在昭仁殿的御座上坐定,温体仁等人拱手施礼后坐在了日常的位子上。

“温卿,前番于京畿之地召集郎中授课一事进展如何?期间可有须修改之处?”

朱由检所说的郎中授课,是他上个月刚刚想到的一个新政策。在与内阁诸人商议过后,现在已在京畿地带的州县开始试行,待总结其中经验后再向其他行省进行推广。

这项新的政策就是要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在大明交通便利的各个村镇,全面推行朝廷补贴的医疗制度,争取每个村落都要配备一名懂得基本医疗常识的郎中。

这项政策暂时无法惠及偏远山村的百姓,因为交通条件的制约性实在是难以克服。

在朱由检对内阁几人提出这条新政时,温体仁等都是沉默了下来,他们虽然佩服皇帝这种前无古人的想法,但却对这件事的前景极度的不看好。

朱由检此举效仿的是后世建国初期施行的赤脚医生的那套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将会使大明境内的广大农户从中直接受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不过这项规模浩大、涉及面极广、周期相当长的惠民工程,需要花费的银钱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当然,阻碍这条新政推广的最大障碍并非是银钱,而是大明境内郎中数量的严重不足。

中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一个合格的郎中成长起来至少要一二十年的时间。而目前大明境内的郎中大都集中在州县以上的城中,乡村的农户一旦染病,不管距离多远,也只能跑到县城里找郎中诊治,耗时费力不说,一旦是急症发作,很可能在路上便没了性命。

朱由检也知道,依照现在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加上极度落后的交通环境,得了急症就算送到城内也基本上是一个死字。他推行新政的目的不在于抢救无法医治的病人,而是让那些因风寒发热、腹泻腹痛这样的常见病没得到及时医治、最后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人们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启禀圣上,自接圣喻之后,臣等会同顺天府尹共同商议具体施政策略,乃决议将顺天府下辖之大兴、宛平两县,以及通州、涿州、霸州、蓟州、昌平等州县一并纳入到此次惠民新政当中。盖因此数州县抵近京师,医、药均资源远胜大明其余州县,新政推行相较而言应会顺畅一些。内阁已行文至此数州县,令当地官府于城内择一处宽敞之所在,配备相应设施,雇请当地名医轮番授课,学员皆为镇村之中医术浅陋者,由于施行时日尚短,目下尚未有具体奏报回传。”

温体仁端坐拱手回禀道。

内阁诸人与顺天府尹陈奇瑜会商后拿出了现在施行的这个方案,并从户部给每个州县分别下拨了两千两银子作为新政的经费,用在雇请名医、负责受训学员的食宿等方面的花费上。

“诸卿做的不错,此项新政非一时一日能见功效,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佳;朕于闲暇时亦曾静心虑及此事,为免新政因种种制约半途而废,特决意成立专责此事之有司,所有与之相关人员物资配属均由其全权负责,新建有司暂名卫生署,署正为正四品之职,首任署正由太医院院判吴有性担任,其余官员吏目品级、员数由内阁与吏部会商后决定。卫生署直属内阁管辖,其职责权限由内阁商议后呈报上来,其署衙由阁臣选址新建,望内阁诸卿将其职司制订详尽,朕会斟酌考量其中利弊后予以推行!”

有鉴于目前形势正在向好的方面平稳运行,那么在大明有条件的地方,有步骤的推行基本卫生常识便被朱由检提上了议事日程。

由卫生署出面,当地官府配合,在县城村镇开展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的大扫除运动,推广饭前便后洗手、凉水必须烧开后方能饮用、夏天饭食隔夜必须加热食用、重大传染性疾病施行隔离、村镇茅厕改造等一些列举措,从根本上整治村镇的卫生环境,杜绝因为个人和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种种疾病,这就是朱由检设置卫生署的初衷。

而这些即将展开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需费用由內帑与户部共同负担,其中內帑出资占到七成。

至于以后是否在人口密集地设置公立医院一事,现在只能列入计划,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如何实施。

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二章 骆养性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
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给了穷书生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来阁臣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六百九十五章 丰收了,可是粮食卖不上价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军队登陆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二章 骆养性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