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

随着各地秋收、秋耕、秋耕的结束,各地官府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赋税入库的忙碌阶段,崇祯十三年全年的整体事物即将到了收尾和盘点的时候。

为了预防因为各种极端天气突然爆发而再度产生大批流民的现象发生,朱由检已经下旨,沿运河两岸每隔两百里修建一座大型仓房储存粮食,每个仓房可存储三十万石粮米。

运河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将仓房建在运河岸边,足可以应对大型自然灾害过后有可能出现的流民大军。

按照运河的总长度三千五百余里来计算,需要修建十七座仓房,存粮五百余万石,建成后可供数百万人食用数月之久。

这一举措是为了预防万一而采取的,有了这些粮仓,才是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紫禁城里的天子以及朝堂重臣们才会夜夜安枕无忧。

在崇祯九年,陈奇瑜担任漕运总督时,曾经奉旨修建过几处大型仓房,现在这些仓房由户部及所属地官府共同管理,巡河御史以及户部会不定期对原有和新建的仓房进行抽查,以防贪墨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各个县衙的官仓也分别在扩建之中,按照属地人口三个月所需口粮进行扩建,争取在不可抗力因素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开仓赈济,稳定民心,然后等待朝廷从外地调拨粮食前来救援。

而府和州都要兴建可存储三十万石的粮仓一座,行省所在地要兴建五十万石的粮仓一座。

等到这些官仓建成后,就算遇到再大的天灾,也可以保证不会出现流民四起这种恶劣局面的发生。

朱由检的这一决策得到了重臣们的一致响应,内阁的行文在被迅速起草后马上送往各个布政使司。

不管是未雨绸缪也好,或者是惊弓之鸟也罢,反正这件利国利民的大政方针已经被彻底贯彻了下去。

上至阁臣,下到知县,所有的执政者们都对数年前遍地流民的景象心有余悸,为了一口吃的,流民们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再说现在朝廷的确是太有钱了。

新政的实施使得太仓库房爆满,原先的十座大型库房不得不采取了合并撤销的举措,这才使得通过漕运送来的粮米钱物有了能容纳的地方。

大明的国库共有十座,并且并不是只属于户部所有。

除了内承运库是宫内专用外,其余的九座各有所用。

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

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

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

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

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

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

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

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

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丝绢。(属于工部)

为了腾出足够的库容,原属工部的戊字库与兵部的乙字库合并,这样就腾出了一座库房。

而丁字库中存储的铜铁已被运到军器监和将作局供其使用,兽皮、苏木存量并不多,索性被四海商行一股脑儿的收去在市场发卖。

储存宝钞的广慧库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早就一文不值的宝钞全被送到了京郊的造纸工坊回收利用。

在经过一番整合之后,腾出的这几座大型库房稍微改造处理后,就可以当做粮仓来使用了。

不这样不行,单单是从二十多个宗藩那里征收来的夏收赋税就有五百八十万石,这已经比每年漕运的总量还要多出一大截的数量了。

运河上的漕船每年都会给京师输送四百万石左右的粮米,以供百万人口的京师所用,有此可见宗藩们是多么的富有。

其实就算是在持续的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大明也并不缺粮食。

宗藩以及官绅士绅大户们的家中都有足够多的粮食,但是他们就这样坐看大明崩盘,却没有人拿出一粒米给朝廷赈济饥民。

那些在这场持续十几年的动荡中族灭的大户人家不值得同情和怜悯,南京府和松江府被斩杀的数千口人命也不足惜。

由于大明北地持续数年的大兴水利、开荒拓田,以及见面赋税等配套政策的实施,京畿地区的粮食产量也有了大幅增长,大部分农户家中都存下了足够多的口粮,这就极大的减轻了太仓粮库放赈的压力。

伴随粮食丰收而来的是京师对漕运需求的急剧减少,如果不是朱由检考虑涉及漕运的近百万人的生存问题,那么现在运河上日夜不停的大量漕船将会减少三成还多。

现在京畿地区每年向京师输送的粮食就高达百万石之多,这是大明两百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盛景。

江南地区以及宗藩们缴纳的赋税,有很大一部分被存留在了当地官仓之中。

因为京师的库房根本无法装得下如此巨量的粮食,这就是为何各地官仓需要扩建的理由。

就拿山东来说吧,青州的衡王府、兖州的鲁王府、济南的德王府,这三个宗藩名下共有田地一百六十万亩,这次夏收共缴纳赋税五十余万石,在加上衍圣公府缴纳的十余万石,山东布政使司凭空就多出了七十万石粮食,而这些粮食被全部留在了山东,大部分被用来支应关外移民路途所用。

而当年受灾最重的河南布政使司更是有福王、周王、汝王、伊王、郑王等数名近枝亲藩,他们名下的田地可是比山东的宗藩还要多出不少,这些宗藩处征收来的赋税也同样被留在了当地官仓。

周王由于投诚最早,所以王府名下的田地被特许享有了三十万亩的免税权,这也让知道消息后患得患失的周王感激不尽,并特意上本谢恩。

除了山东、河南两地以外,山陕两地的宗藩赋税也都被朱由检下旨留存本地,用以确保土地贫瘠地区的百姓口粮,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太仓粮库腾出的库容,主要用于储存江南士绅以及南方诸藩缴纳的赋税,其中有很大一批粮食被四海酒坊所消化。

现在国内事物基本布置妥当,也是时候派兵去马尼拉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十六章 平叛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四章 洪承畴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
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胜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二百九十三章 试探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机带带我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十六章 平叛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四章 洪承畴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联军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务支出第三百六十八章 争议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