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容情

樊城知县罗伏龙崇祯六年同进士出身,后被吏部指派道樊城做知县。

来到樊城后征赋税,兴水利,劝农桑,办文教,还是有一番成就的。他是个八面玲珑之人,知道要想搞好以县之治,首先要和当地士绅搞好关系,有了士绅们的支持才能有好的政绩,所以一到樊城,他就放下架子,和当地大户打成一片。士绅们但有所请,只要不过分,他一律应准。

士绅们同样投桃报李,但凡是知县大人遇到难题,在不伤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士绅们也是鼎力相助。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很快罗知县就如鱼得水,樊城在他两年来的治理下倒是有了一番新气象。

这次听闻官军前来,罗知县为了让大兵们不好意思骚扰百姓,就说服大户们拿出钱粮前往劳军,士绅们对罗知县的想法也是赞不绝口,欣然随行。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相信这些军将们收下肉食美酒,应该会约束部下,起码短时间内不好意思骚扰地方。谁知道他们多久就走,先稳住他们再说。

这天罗伏龙刚刚上衙,就听到衙役说一群武将前来拜访。他微感诧异:这群大老粗难道是因为前几天的劳军前来回访吗?不对,这群粗汉应该不懂礼尚往来。难道是劳军的酒肉吃完又来索要?一定是!这群粗鄙之人,真是贪婪之至啊!这才几天就又来索要,不行!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本县应该之举!如果吃完了就来要,那士绅们不得和我翻脸吗?绝不能答应!

但也不能和这些军汉翻脸,人家手里有刀啊。罗伏龙对官军的军纪早有耳闻,如果和他们硬来翻了脸,这帮粗汉恼羞成怒之下,天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看看他们这次怎么说吧,先敷衍过去再说。想到这里,他吩咐衙役让军将们进来,他退到二堂等候,毕竟他是进士出身,不能自降身价去迎接一帮武将。

高其勋等人被衙役带到二堂,只见罗知县身穿官府,头戴乌纱端坐椅子上看着卷宗。众将不禁既羡慕又佩服,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咱们闲着就是吹牛拉呱,说一些荤段子开心,人家闲着就是看书,怪不得懂那么多道理。

他们可不知道知县要天天上堂,以为文人就是饮酒赋诗呢。

罗伏龙见到众武将进来,放下手中卷宗,站起身来,笑眯眯的拱手道:“几位将军面生啊!我以为是邓总兵前来,未曾远迎,请坐,来人,看茶!”

高其勋等赶忙拱手回礼,神态甚是恭谨,落座后都是笔直的坐在椅子上,就像小学生在老师面前一样。

没办法,有求于人吗。

罗伏龙心下有点吃惊,那天前去劳军的时候,总兵邓玘可是大咧咧的对他毫不在意,监军太监更是阴阳怪气。这次来的虽不是总兵,但看服色,有个游击将军,这是手握实兵的大将啊,怎么如此端谨?

他面上不动声色,坐稳后仆人给个人奉上茶水,他笑着开口道:“不知各位将军前来所为何事?”

众将互相看了一眼后,目光齐齐看向高其勋。高其勋扭捏半天,突地站起,趋前一步,噗通跪倒在地,喊道:“大人救命啊!”其余几人也跟着跪倒。

罗伏龙大吃一惊,虽然大明向来文贵武贱,但这几年战乱不断,朝廷对武将的倚重越来越多,文武之间的地位逐渐反转,自己一个七品知县,对方可是一个从三品的将军啊。

他慌忙起身扶起高其勋等人,口中连声说道:“诸位将军快快请起,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

高其勋等顺势起身,罗伏龙招呼他们坐下,随后问道:“各位将军,为何行此大礼?还要本官救命,这从何说起?”

高其勋把昨晚发生的事件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并着重讲述邓玘如何长期克扣军饷,苛待士兵,刘云忠如何跋扈,如何与其沆瀣一气,添油加醋讲完后端起茶水一饮而尽,然后用手抹了抹嘴角的水渍。

罗伏龙已经顾不得鄙视他这种粗鄙行为,直接被惊呆了。大明的总兵阵亡的不少,但被部下杀死的这是头一个!卧槽,这帮粗汉是嫌自己命长吗?真够狠啊,狠起来连朝廷正二品大员都敢杀啊,这是诛族的大罪啊!这种事自己可不能沾边,谁沾上谁倒霉。

他回过神来连忙道:“诸位将军的义举本官感佩!但本官是文官,治理地方是本官的职责所在,至于军伍之事本官一窍不通,更谈不上有何计谋。诸位喝杯茶水后还是请回吧,恕本官无能为力!”说罢就要端茶送客。

高其勋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我等厮杀汉,只会拿刀弄枪,这次也是稀里糊涂的犯下如此重罪!只是可怜我们川兵,听从朝廷号令出川作战,这一出来就是两年没回家。平日里饥一顿饱一顿,从山西杀到陕西,又从陕西杀到河南,又从河南杀到湖广,八千弟兄剩下六千,多少人尸骨无存。拖欠饷银更是家常便饭,更碰上个连拖欠都要克扣的总兵!唉,我等身为朝廷将官,心里尚存忠义之心,可下面的弟兄们已是人心思变,没有我等压制,这次恐怕就要从贼了!也罢,我们这就回去,等候朝廷处罚!就怕手下的兄弟们闹将起来,我等约束不住,到时候樊城的百姓遭殃啊!”说罢起身招呼其余诸人就要回营。

罗伏龙一下子毛了,这群粗汉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啊!什么约束不住手下,是你们不想约束吧?可这事就怕万一啊,万一局面真的失控,这些兵成了乱兵,那造成的后果比流贼还厉害。到时候自己这知县也就做到头了,甚至人头不保。不行,不能让这群粗汉回营,想办法稳住他们再说。

罗伏龙急忙站起开口道:“诸位留步,我有办法了!”

将官们闻言大喜,高其勋大笑道:“我就说嘛,还是有学问的人聪明啊,大人有何妙计,我等无不听从!”

罗伏龙暗自鄙夷一下,邀众人入座后开口道:”谈不上妙计,只是一家之言,说出来看看诸位觉得合不合适。此事非同小可,一位镇守一方的大将和皇上派来的监军一同被杀,这已于造反无异!如今之计只有推出为首之人给朝廷,才能掩住众口,各位才能得以脱罪!各位就说被部下绑缚营帐之内,无力制止,但并未参与。现在死无对证,朝廷也很难查清真相,只要有人顶罪,朝廷就有了说辞。到时顶多落个御下不严、失察之罪,但性命却是保住,诸位觉得如何?”

高其勋心下黯然,声音低沉的开口道:“杀死邓总兵的乃是我的亲兵,此人曾在战阵上救过我两次命,与贼寇交战时也是奋勇向前,其父母兄弟都死在战乱中!这次也是看我受辱,一时激愤才动刀杀人,如果把他交给朝廷,我高某人真成了不义之人,以后哪还有脸在军中厮混!”

罗伏龙听完也很敬佩,翘起大拇指夸道:“此人真忠义之士也!高将军不肯出卖自己的手下,本官也十分敬佩,总不能让忠义之人无辜丧命?这样吧,你们回营后把昨晚被杀之人的尸首挖出,然后砍下首级。就说你们寻机挣脱绑缚后赶到事发之地,见总兵监军已死,最后你们把作乱之人砍了首级,用以威吓住其余官兵,才暂时平息了兵乱!”

众人细想之下,此法可行,便派一名千总回营照此办理,同时让刘二柱等人暂时躲一下,不得露面。并安排众将的亲信四处巡营,严令军士不得出营。

那名千总处理完回县城后,罗伏龙派出衙役沿街敲锣宣告,有贼寇逼近县城,关闭城门,商户歇业,所有百姓不得出门。又和诸将商讨了一阵细节后,罗伏龙打算上书督抚,禀报此事。毕竟这么大的事瞒是瞒不住的,写完条陈后高其勋就派一名千总回营,安排人把信送了出去,然后众人就一直在城里等候总督府的处置,直到洪承畴到来。

罗伏龙大致把事情原委讲完,(当然,不包括他给诸将出的那个主意,那时候的人很将信义)洪承畴捋须沉思起来。以下犯上,杀害总兵与监军太监,这已经是造反,诛九族的大罪。

要说是十几个兵士所为,洪承畴是不信的,肯定背后有指使之人。至于原因,洪承畴倒是相信的确是邓玘克扣日久,导致兵士积怨突然爆发。因为邓玘的贪婪他早有耳闻,只是没想到这会让他送了命。

至于监军太监,洪承畴心中并无好感。这些太监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既贪财又胆小,军事上也喜欢指手画脚,各路总兵对其都十分反感,但也不敢得罪。这次死了个太监,估计其余的的监军太监应该能收敛一些,毕竟军营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思衬半晌过后,他吩咐把院内的将官叫进大堂。高其勋等人光着上身,在几个持刀亲兵的看管下进了大堂,亲兵喝令众人跪下,过了一会,洪承畴身着绣着仙鹤补子的大红官服,在罗伏龙的陪同下从二堂绕过屏风转了出来

洪承畴在大案后坐定,罗伏龙则在下首恭谨的站立。

洪承畴目光扫视着堂下跪着的诸将,开口道:“下跪何人,通名上来!”

诸将战战兢兢大声报名。洪承畴从任陕西督粮道就开始剿贼,因功升至五省总督,在军中威名素著,那些总兵见到他都要跪倒唱名,何况其他将官。

洪承畴听到高其勋的名字后略微一愣,倒是听说过此人,邓玘麾下数此人能战,但因比较正直,所以不为邓玘所喜,到现在才是个游击将军。

诸将通名后,洪承畴开口道:“尔等身为统兵大将,平日应按军法严管部下,这次总兵与监军遇害,皆是尔等管束部下过于松散所致!按照律法,尔等失陷上官,理应斩首!但念及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暂且绕过尔等性命!但死罪可绕,活罪难免,来人,各打四十军棍!”

上来几名亲兵,把跪着的众人按到在地,褪下裤子,取过衙役的水火棍开始施刑,这些亲兵毫不手软,四十军棍结结实实打完,受刑诸将咬紧牙关没有发出声响,屁股已是鲜血直流。

打完军棍,洪承畴无心在县衙休息。命亲兵将诸将拖出去,架放在马上,遂率队往城外军营驰去,罗伏龙恭送至城外。

半个时辰左右到了城外十里之地的川兵军营,只见营地扎的甚是严整。

洪承畴颇为赞许,一名亲兵奔向营门处,执哨的一队士兵早已看到他们,一人早就跑向营内禀告,其余的有的张弓,有的持枪,满是警惕的监视着这股骑兵。

亲兵在一箭之地勒住坐骑,大声喊道:“总督五省军务洪大人道!快快开启营门!”

那队执哨都愣住了,他们只听过督帅的威名,但没见过督帅的模样,眼见这队骑兵身着官军红色战甲,拱卫着一名身穿大红官服,头戴乌纱的中年官员,心里已经相信。

高其勋横趴在一匹战马上,顾不得被手下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抬头大声喊道:“李得胜,是我,快开营门迎接督帅入营!”

执哨的队头听到高其勋的熟悉的声音,又仔细一看高其勋抬起的脸,确认无疑,急忙招呼道:“快开营门,是高将军!”

这是营内官兵已被惊动,正在各自把总,队正的旗下集结,执哨队正高声通告,官兵们才放松下来。

一队亲兵头前开路,洪承畴一行进入营内,在高其勋指领下来到了邓玘的营帐,现场都已打扫干净,营帐外的十几个木桩上挂着人头,面目狰狞。

洪承畴下马来到营帐处,看了一眼木桩上的人头后没有作声,直接进入帐内,在邓玘的大案后坐定,吩咐道:“把人带进来!”

亲兵把高其勋等人带进大帐,众人跪倒垂头,不敢与他对视。

洪承畴温声说道:“尔等起来吧,本督有话交代!”

众人听令起身,洪承畴开口道:“川兵善战,吃苦耐劳,这几年屡立功勋,朝廷以及本督都是心中有数。至于饷银未能及时发放,并非只针对川兵。自贼寇作乱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朝廷的税银也是愈加难以征收。只有我等同心协力,早日把贼寇剿灭,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负担才会大大减轻,赋税才会征齐,拖欠官兵的饷银才会补上。所以尔等以后要奋勇作战,早日灭贼,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以报圣恩!”

众将皆跪地,高其勋高声道:“卑职等定会用心杀敌,以报圣恩!”

洪承畴让众将起身后,继续说道:“本次事情的原委,本督心中有数,就不再一一约谈兵士了!”

说到这里,他突然厉声拍案大喝道:“别以为本督可欺!不管邓玘如何,以下犯上就是死罪!本督只是念及尔等久历战阵,作战勇敢,才不去深究此事!尔等以后要是再犯此重罪,本督定斩不饶!”

高其勋等人汗湿衣背,皆诺诺不敢言。

洪承畴放平声音,开口道:“圣上念及官兵剿贼辛苦,特拨内帑充作军饷。这次本督做主,先补发三个月饷银,其余积欠,待朝廷下拨后补齐。圣上日理万机,还心念尔等,尔等以后要是不奋勇作战,如何对得起圣上之恩德?”

众将感念万分,齐齐跪倒口呼万岁,誓言绝不辜负圣上心意,早日剿灭流寇。

洪承畴满意的点点头,吩咐道:“本督暂委贺人龙为援剿总兵,统帅川兵,尔等要谨遵号令,听其指挥!邓玘以及死难众人尸首要选上好棺木掩埋。高其勋,你去点出一千人马,随本督回信阳押送饷银,本督走后,你向全军通报本督军令!”,高其勋等领命后,一瘸一拐的出帐去召集人马,大约一个时辰后,人马点齐,洪承畴叮嘱了贺人龙一番后带领人马返回信阳去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十二章 匠户
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六百二十九章 对皇帝的人身攻击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换地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镇抚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章 骆养性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争夺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五十五章 袭杀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十章 困难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三十二章 匠户